当前位置: > 信托>正文

2023年信托业:十二月12事 信仰与不退 信托行业监管

2023-08-30 09:04:38 互联网 未知 信托

中国网财经1月4日讯(记者 鹿凯)随着2023年大幕正式拉开,2023年逐渐被时间装入收藏同时,属于信托业、信托人的2023 也在这一年十二个月12件大事的映衬下,逐渐成为回忆。而对于信托业,以及所有信托人来说,2023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可以说信托人“看遍人间百态,到头来或也充满众多无奈。”

一月:59家信托公司预披露2023年业绩

一如往年,每年一月信托业各家公司都会陆续预披露前一年主要经营数据,2023年,也不例外。截至2023年1月末,有59家信托公司在中国货币网披露未经审计的2023年财务报表。从财务数据来看,2023年信托公司的财务业绩趋于分化,既有信托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稳步增长,也有信托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甚至为负。有业内研究机构表示,预计信托业将逐步过渡到“赚辛苦钱”新发展阶段。

二月:监管新规推出,“两压一降”持续加码

尽管本月,我们又迎来了新春佳节,但当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传统佳节的喜庆氛围中时,信托行业却要在压力中,开启自己的农历新年。月初,在监管部门召开的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监管层明确表示,2023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降低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并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在上述会议召开后不久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将数十家信托公司及消费金融公司纳入监管新规之下,这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层对于信托行业延续强监管的态度。对此有业内人士解释道,2月监管政策和消息频出,对信托业后续影响匪浅。

三月:一季度“两压一降”政策效果明显

随着《关于辖内信托公司做好2023年“两项业务”压降及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在本月推出,监管持续加码同时,信托业贯彻“两压一降”政策效果明显。据中国信登数据,一季度行业新增信托产品单笔规模环比下降35.44%,新增融资类信托产品规模及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规模季度内持续下降。同时,行业积极遵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资金投向,稳中求进推动家族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服务信托业务开展。

四月:《信托法》颁布20周年

4月28日,适逢《信托法》正式出台20周年。回顾这20年历程,尽管《信托法》发展到现在一直具备符合行业发展的灵活性与前瞻性,其与《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托业法规体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实施20年的《信托法》也暴露出一些为题:如信托登记和税收问题缺乏明确规定;信托业务发展偏离《信托法》;民事信托、公益信托未获得足够发展。而这些都促使推进修改《信托法》,被提上监管议程。对此对《信托法》修改,从相关部门表态可以发现主要目标:一是用《信托法》统领大资管业务和监管;二是建立信托登记制度;三是建立统一、明确、符合国际惯例的信托税收制度。

五月:信托风险资产处置开闸

从上文不难看出,前1-4月监管在信托行业中成为绝对主角存在,到了本月这种监管占据C位状态仍在延续。5月中上旬,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同意信托公司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处置信托公司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通知指出,信托公司可以向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设立的特殊目的载体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早在《通知》之前,就已经有AMC与信托公司就不良风险资产处置开展了相关类型的合作,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的模式和规定,导致存在诸多乱象。“出台上述文件的目的应该是,规范信托公司风险资产的处置和计提,防范虚假出表。”

六月:上半年超六成公司业绩未及格

截至本月中旬,包括60家信托公司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披露未经审计的2023年半年度财务报表,以及陕国投在披露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快报,已有总计61家信托公司披露2023年上半年财报数据。通过各家信托公司公布数据不难发现,上半年行业内公司出现业绩“四六分化”情况,头部公司优势凸显。

据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数据,2023年上半年,61家信托公司平均营收达12.1亿元,可比口径下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4.11%。从各家信托公司的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主要集中在1亿-15亿元。其中,有40家信托公司的营收在10亿元以下,未达到平均水平,占比约为65.57%。

对于行业净资产出现“四六分化”现象,业内专家帅国让曾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反映公司经营业绩重要指标。由于头部信托公司股东背景、调动资源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信托业转型中具有先发优势。

七月:信托非金融子公司将迎“清退潮”

7月30日,银保监会官网对外公布,为治理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市场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信托公司回归本源、转型发展,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通知》在7月压轴发布,成为本月最重磅行业事件,引起各方关注同时,也对行业部分公司产生较大影响。

《通知》以“压缩层级、规范业务”为主要思路,加强信托公司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管控,明确清理规范工作安排。对于上述,业内专家向中国网财经总结道,自2023年始,就有媒体披露监管部门可能起草信托公司子公司管理办法,促进信托公司并表管理子公司,但是此监管政策一直未有出台。去年末,在制定2023年信托监管政策中,银保监会信托部明确提出了推进清理信托公司子公司的政策任务;此次下发的通知,正是对于年初工作部署的进一步落实。

八月:中央提出化解信托公司风险对策建议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议题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专题讨论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体现出高层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信托公司风险是金融系列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信托公司风险需要多管齐下。

九月:信托公司调研A股热情持续高涨

据不完全统计,三季度信托公司共计调研上市公司243家,超过二季度212家,亦远超一季度139家。其中,华能信托、中融信托等信托公司调研热情较高,三季度调研上市公司数均超过40家。医药、信息技术等行业则是信托公司调研中较为青睐的行业板块。

一位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信托公司积极调研上市公司是其紧抓资本市场机遇的表现,信托公司标准化转型必定涉及对上市公司投资,这将推动各信托公司加大调研,预计后期调研会越来越频繁。

十月:异地监管新规引爆信托业

本月中上旬,《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整顿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成为行业各界关注和热议焦点。监管层回应称,因管理半径拉长,多数信托公司对异地部门缺乏有效管控,积累风险隐患,影响监管政策传导执行。部分信托公司异地部门业务同质化严重,加剧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损害竞争秩序。更有部分信托公司形成异地管理总部运营模式,弱化虚化注册地住所的职能作用。

信托专家廖鹤凯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对于注册地在较不发达地区,实际总部设立在一线城市的信托公司影响较大,需要对组织构架有较大幅度的调整,人力资源可能也面临较大的变动调整;不过因为可以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七个省级行政区设立异地部门,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提升管理效能、加强风险管控的意义更大,有益于行业加强治理、长治久安。

十一月:行业再收监管“压降指令”

数据显示,本月市场在行业年末冲规模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发行、成立规模连续数月下跌之势得到遏制,为行业带来久违的喜讯同时,监管《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两项业务”压降有关事项的通知》(一下简称:《通知》)不期而至,再次给整个行业“浇上了一头冷水”。

《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和融资业务压降工作,明确指出,各信托公司以2023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2023年必须继续压降约20%的比例;通道类业务年底前必须做到应清尽清、能清尽清,通道类信托项目到期的原则上不得展期续作,未到期的应加强与委托方和交易对手的协商争取提前结束。信托专家廖鹤凯对中国网财经解释道:“接近年末,《通知》意在敦促各家信托公司完成监管年初设立的监管目标,推动信托业长久稳健发展。”

十二月:ST安信再成行业焦点

本月相较于波澜壮阔的前11个月略显平淡,直到安信信托在月末公布“关于上海维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受让其自然人投资者信托受益权通知”,一时间将资本市场目光都吸引到这家唯一在上交所上市信托公司身上。

根据受让方案是按自然人持有的单一信托受益权本金规模分四档、以固定比例累进计算报价,四档分别为1000万(含)及以上、600万(含)-1000万(不含)、300万(含)-600万(不含)以及300万以下(不含),并提供当期和远期两种付款方式供选择(远期付款的固定比例有所提高)。如转让的受益权在过去5年内合计兑付收益超过150万元(含),则报价需扣减一定比例的兑付收益。

在公布上述通知之后,安信信托分别于12月27日、28日在线上召开,时长不足半小时投资人宣讲会,对上述自然人投资者兑付方案进行解读。同时,对于“安信信托部分项目操作违规,受到监管处罚,投资者试图从赔偿角度要求兑付”一事,上述人员直言,安信信托的违规行为和投资损失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即便存在因果关系,也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来判定责任的分担比例。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机构和自然人都有权申请赔付,有失责认定才有赔付可能,赔付不算刚兑。但是这类情况需要由监管部门或者法院来判定,国内相关判例太少。

总结:信仰与不退,未来仍可期

在安信信托引发争议中,信托行业的2023年最终也落下了帷幕,虽然这或许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回顾过去这一年,甚至《资管新规》推出的这几年,整个行业不符合监管要求通道业务持续压缩,非标投资明显减少,资金投向不断优化,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主动管理能力逐步加强,信托业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可以说信托业“信仰”还在。

同时,伴随着各种规章制度推出,以及《信托法》不断完善,面对行业即将进入转型攻坚期重要时段,虽然艰难,且充满各种挑战,但信托人从未退缩,并努力为适应中国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期,所带来的资本市场β趋势做足准备,可以说这是信托业的“不退”。

2023年,对于作为我国金融业四大分支之一的,在历经近行业“六次整改”后,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信托行业来说,未来仍可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