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为何CSC要求公派留学生开通国内专用银行卡?

2023-07-14 11:44:09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为何CSC要求公派留学生开通国内专用银行卡?

猜测出自国家政治、经济层面的考量。但是对我们荷兰CSC博士来说影响太大了。借此机会抱怨一下:

回答摘自文章小学僧:CSC专用银行卡给一名荷兰博士带来的诸多困扰与思考(暂定名)

银行卡此事真是无语,借此机会抱怨一下,也希望相关人士可以看到,知晓我等荷兰普通高校CSCers现在艰难的生存状况。当然,我们也在积极准备向学校CSC center、使馆教育处反映此问题。

首先,讲讲公派留学专用银行卡。

我前几天拿到卡,一月奖学金晚了二十多天,终于如数到账(并不像小道消息说的涨工资)。只是到账哟,能不能花还是问题。虽然这张BOC中行留学卡很漂亮,中国彩绘风+留基委标志+CSC学号,很有定制感

然并卵,下列就是用卡问题:

和国内一般卡一样,是六位数密码,但是荷兰银行卡一般都是四位数密码(即pin code),昨天去肯德基尝试直接刷卡不行,输入六位密码不识别,重试无效。不转账到当地银行卡,转账、付房租、每月自动扣费订阅各种服务(如缴电话费,交通卡)都没发实现。这月房租还欠着,等着想办法把钱搞到当地卡再转给房东。我知道,中行已经竭尽所能,避免代发奖学金期间一切可能的手续费(一分为二,中行已经尽力了,感恩的心),但是转账到荷兰当地卡还是会被当地银行或中转行收取一定费用(貌似一笔5-15 euros)

如果自己取现再存的话,ing银行一年只能免费存六次,多了就收费。再说取了大把现金也不安全,本来生活费已经低于当地最低标准,还这样增加我们的负担和麻烦。这么多后顾之忧,工资捉襟见肘,怎么能专心于学习工作科研?

说是说要提高留学生待遇,至少让其无后顾之忧能专心工作学习。现在非但没提高待遇,还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培养留学生,尤其是高水平公派留学生(博士),保量更好保质吧。留学生想的是怎么省钱活下去,怎么扣,避免各种花销,比如留学卡的钱怎么在避免被扣费的情况下转到当地卡,怎么买便宜的保险,怎么坐车便宜。e.g., 不是超级大风大雪的极端天气,我认识的博士朋友哪个不是天天骑车,摔几次正常不过。看到本科硕士的几个朋友(只是个案不代表群体),稍微冷点就坐tram,metro, bus,还惊讶于大冷天我还骑车,我脑海里想,年轻人生活真舒适呀)

相关消息,荷兰几所高校曾发文关切中国公派学生的生存状况。和(Belgium)比利时的(Gent)根特大学一样,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自掏腰包给他们学校的CSCers每月发放500euros,让他们享受和当地博士一样的待遇(1700euros),消息见下文末尾,让我们那个羡慕啊:

Chinese PhD in the Netherlands: an invisible scholar?https://www.scienceguide.nl/2018/03/chinese-phd-in-the-netherlands/

本来荷兰当地博士享有的很多福利我们就没有,收入还比他们低这么多(比印尼、沙特的也少很多),这种不平等(not fair)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不排除极端之人可能会感觉低人一等)。

此外,乌特列支大学因为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生活费过低,据说与中国政府协商无果,学校自己又没法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即使谈及学校对此事的mortal responsibility。出于humanity care,最近取消了和中国政府的合作,但貌似个人渠道还可以。消息如下图:

本人见识不多,从个人狭窄的眼界来说,荷兰学校的reputation,学术氛围,教学条件、设施,导师能力、影响力、学术操守、精神,简单而高效的方式,无不让我叹服。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只有四个北京大的国家有这么多专利,这么牛的国际公司(e.g.,飞利浦,联合利华),这么多好学校(前200或是前100,要知道,这么点国土面积这么点人口,几所仅有的U类学校还大多不是综合性大学(与其说是偏科不如说是缺胳膊短腿,很多学科压根儿就没有),也没有大把大把的国家经费支持,需要和欧盟其他国家高校的学者竞争欧盟经费。举个极端例子,鹿特丹大学,基本上没有理科和工科,就靠文科、社科、医学院照样进前100。公共管理还是什么专业no.1,心理学在学科不全的情况下top 50,我们应用心理学top10水平。

但是(重点来了),

最让我舒服的是人家的humanity care,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party, drink, 圣诞节的大礼包,系里的聚会,老师和学校的服务意识,至少在国内我从未感受过。虽然在收入、待遇等方面我和当地或者欧洲博士都有差别,但是,在人文关怀和师生关系(即使别人称其导师为老板,私底下我也很难叫出口,因为我们就是朋友,他是我学术上的promoter促进者帮助者,这可能是我所知的最好的师生关系)上,我觉得我们是一样的,我是幸运的。再强调一次,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希望相关领导,不管您的想法、考虑多么周全,多么对国家经济有益,也请从这两方面出发,将心比心思考我们的处境。毕竟CSC经费是用来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支助帮助留学生海外学习理应是第一要义,方便、有效的促进学子生活学习应该是目标,而不应是妨碍。您的考虑你的努力自然换来我们奋斗的动力和感恩的心。

全球这么多CSCers,这些极其不便利的情况、艰苦的生存问题肯定很普遍,希望留基委、教育部、使馆的领导们早日助我等解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