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香港银行暴雷往事

2023-07-14 15:22:07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香港银行暴雷往事

一间百年老店引发的骨牌效应

文 | 许骥

许骥(史丹利),财经作家,财富保值与传承专家,出版著作17种,《钱的第四维》获北大汇丰商学院2023年度经济学著作。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硕士,认可信托策划师(CTP),现在李嘉诚家族旗下金融公司担任总监。

现在人们对香港的认知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作为“金融之母”的银行系统更加是十分稳健。以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为旗舰,以及无数中小银行为矩阵的香港银行系统,构成了无比强大的金融体系。但是这套系统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之前,还是一个野蛮生长、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环境。经历了暴雷、挤提等等腥风血雨的教训之后,通过不断完善的立法和监管,才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态。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银行暴雷往事,故事会从一间久负盛名的金铺开始讲起。

一间百年老店引发的骨牌效应

公元1867年,大清同治六年,澳门诞生了一家“谢利源金铺”,到1982年的时候,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在香港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大约十年前,香港谢利源转型做黄金金融,推出“千足黄金积存计划”,市民只要购买一钱重的实体黄金,就可以开一个买卖黄金的账户,按当日金价炒卖黄金。根据估计,谢利源借此吸纳了逾2000万港元。其风险是,如果金价飙升,户主要大量抛售的黄金的时候,谢利源就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怕什么来什么,1982年8月,国际金价每两急涨近1500港元,因为资金周转不灵,仅一个月后的9月6日就宣布倒闭。户主们当时懵了,谁也想不到百年老店会在一个月内说倒闭就倒闭。第二天,市场盛传当时的恒隆银行和谢利源关系密切。恒隆银行的存户顿时感到紧张,纷纷到恒隆银行的分行前排起长龙挤提,于是引发了银行危机。

恒隆银行反应迅速,当天下午总经理庄荣坤就召开记者会,郑重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