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类货基”究竟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债基类理财
原标题:银行系“类货基”究竟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资管新规落地,保本理财将不复存在,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面临重新选择,中低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要么转向表内存款,要么转向表外货币类产品;而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会选择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
但对于曾吸引大量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货币基金来说,未来将面临两大压力:今年货币基金处在持续低迷的阶段,收益率不断走低,近半数的货基收益已经跌破3%;过渡期内的银行“类货基”产品可以暂时参照货币基金采用同样的估值模式:摊余成本法,且可以实现“T+0”,可能对货币基金形成一定的分流。
这里提到的银行“类货基”,一般指的是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根据新闻报道,大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规模靠前的城商行都在积极发售现金管理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多在3.5%以上,最高可达4.2%。
那现金管理类产品又指的是什么呢?
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理财产品。具有流动性强:交易比较灵活,能够快速赎回;风险低:投资领域根据产品不同存在差异,但都集中在风险低的领域;收益稳定。很多人把它作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是一种用来管理短期闲置资金很好的方式。
“类货基”是模仿货币基金的规则设计,这类理财产品普遍具有的特征是:
①申赎方面,银行理财开始有T+0和T+1的产品出现。与货币基金非常相似,部分产品可以实现购买当日起息,赎回实时到账,流动性非常高。
②和货币基金的一万元赎回限额相比,在买入赎回上限制比较少,操作灵活,有些实时赎回上限为5万元,有些额度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③银行的货基型产品而言,由于不在证监会体系下管理,其投资标准要比公募的货基品种宽松,包括投资品种的久期和能够投资的范围都更为宽松,甚至可能会投资一些短期非标,这样,使得银行体系的货基产品收益率会高于公募货基。
④目前银行类货基的申购门槛普遍还是5万元起,这个比公募基金或者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门槛更高一点。
简单打个比方,如果货币基金相当于正品,那银行的“类货基”就是高仿了。
业内人士将银行系“类货基”近来备受青睐的原因归结为监管的调整,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银行系“类货基”产品崛起或将成货币基金最强力竞争者,有望成为有小额流动资金理财需求的投资者的新选择。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