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2023银行业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与趋势 什么是信托业与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典型代表人物

2023-08-19 01:19:33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2023银行业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与趋势

现代银行业是混业经营发展的历史,银行一直随监管和市场变化在发展跨业组合业务。混业经营是银行客户中心业务模式的最高形式,与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更加一致。危机后银行业为了适应新的监管和市场环境变化,重新探索合理的混业经营战略,以商业银行为基础,融合全能银行和控股公司优势的有限混业经营正在成为主流模式。

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的角度看,银行一直在从事混业经营,并不存在分业经营阶段。历史上由监管形成的分业经营实际上只是限制银行从事混业经营核心业务,银行仍可从事核心业务之外的混业经营。商行与投行、保险公司共同对公司、机构、个人提供服务。这一模式通常对应于全面混业经营阶段。可大致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商行、投行、保险公司交叉销售产品,以商行销售其他行业产品为主;第二阶段集团制定混业经营战略从事业务整合;第三阶段混业产品和业务创新。大部分银行目前仍处于第一、二阶段,少数大银行开始朝第三阶段发展。

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

银行混业经营主要采取三种机构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机构对银行及非银行机构控股,以美国为代表;银行控股公司——由银行对非银行机构控股或设立全资子公司,以英国为代表;全能银行——由银行内各部门从事银行及非银行业务,以德国为代表。这三种形式在风险和效率方面存在以下特征。

在风险控制方面,控股公司的最大优势是风险隔离相对完备,最大缺陷是结构过于复杂,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及管理疏漏。例如大通旗下20多个法律实体,各实体间关系并不清晰,与最高管理层和首席风险官相距较远,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及管理疏漏,2012年该行因“伦敦鲸事件”造成的数十亿美元衍生品交易损失是典型案例。全能银行风险隔离不如控股公司完备,因此更注重风险防控,反而可能相对安全。例如德意志银行注重全面风险管理,首席风险官具有控制风险的绝对权力,在内部体制上,各部门决策层必须互相独立,危机中其损失比花旗、苏格兰皇家等控股公司更低,收入更稳定。

在经营效率方面,控股公司业务更分散,从事综合服务、交叉销售的难度较大、效率较低;全能银行最大优势在于整合业务板块和流程,效率较高。

新环境下银行的混业经营

银行混业经营环境的新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与市场及客户需求方向更一致。随着资本市场在社会投融资中占比及重要性的上升,企业更需要银行有能力满足其信贷与资本市场的综合金融需求,个人更需要银行有能力满足其银行、理财与保险的综合需求。而混业经营作为高效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也将相应增长。全球银行业资本市场与投行(CMIB)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在新监管环境下仍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到2015年年底最高可达2460亿美元。

银行创新方向更一致。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由产品异化造成的,危机后的监管措施也主要针对产品及业务创新。未来银行产品的创新可能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