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银行>正文

从“养老”到“享老” 中国银行全方位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 中国银行怎么理财产品

2023-08-23 05:30:43 互联网 未知 银行

  酝酿多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日前,《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面对这一现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也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为“老有所养、老有善养”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十四五”期间,“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正是国家对养老金融发展的殷切希望。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更催促着银行、基金、保险、理财公司等各类型金融机构加快布局养老事业。

  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在服务银发客群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从中国银行的实践看,近年来该行把银发场景建设作为一项战略重点,不断探索养老金融业务的新模式、新路径。在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的基础上,中国银行持续完善一站式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推出“岁悦长情”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布局银发养老场景生态,完成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开展助老公益行动,为老年客户群体提供了更优质、更贴心、更有温度的服务,为迎接个人养老金业务实施落地做足了准备。

  扛责任: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

  增加养老金来源,是解决养老生活后顾之忧的必由之路。如何补充养老金?完善养老金第三支柱、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迫在眉睫。

  4月下旬,《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意见》从制度上确立了个人养老金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的地位,是对第一、第二支柱的有效补充,确保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11月4日,《办法》《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同日公布,标志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相关细则在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端、基金行业进一步明晰,业务落地进一步提速。《办法》明确,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需要在信息平台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在商业银行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唯一特殊专用资金账户。换言之,商业银行将成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入口”。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要根据客群不同阶段的风险偏好、财富积累、收入现金流等特征,形成不同年龄客群的差异化、系统化产品配置建议,进一步强化个人养老金产品稳健性、长期性以及普惠性等特点。

  11月18日,《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印发,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同时亮相。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23家商业银行和11家理财公司,获得了率先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资质。为满足客户不同的养老需求,近年来银行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货架。

  如在养老储蓄方面,根据监管层规定,从今年11月20日起,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将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市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试点阶段,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业务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类型,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

  在养老理财方面,自2023年底,养老理财问世以来,试点机构积极推进养老理财产品落地。如今,已有包括中国银行旗下中银理财在内的11家理财公司获得了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资格。

  在构建、完善养老产品体系方面,中国银行颇有心得。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银行当年累计定制58只专属产品,保障客户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在定制产品的基础上,中国银行积极引入符合监管要求的“养老”金融产品,代销中银理财养老理财产品,准入多款满足养老资金需求的养老年金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金融产品。

  目前,中国银行作为个人养老金业务首批开办行之一,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业务开办前的各项工作,现阶段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包括:个人养老资金账户业务、个人养老金储蓄业务、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产品、个人养老金咨询业务,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业务。

  其中,在最受民众关注的个人养老资金账户方面,中国银行养老资金账户支持的功能服务包括:账户开立或指定、注销、变更;个人养老金缴费和领取(不受参加人持有的Ⅱ类户数量限制);通过其他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机构、现金等途径缴费提供划转服务(不受Ⅱ类户非绑定账户资金转入限制);与个人养老金产品交易相关的资金划转(不受Ⅱ类户划转金额限制);资金账户信息管理及查询,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还将在年内上线手机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专区,为客户提供包括资金账户开立、缴费、变更、领取,以及合格金融产品购买等服务在内的一站式个人养老金融服务体验。

  创品牌:打造养老金融服务品牌

  在个人养老金顶层设计出台前,已经有银行意识到了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并开始着力提升银发客群服务质量。以中国银行为例,2023年1月该行发布了“岁悦长情”个人养老服务品牌,并联合中国银联、知名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大型金融及康养机构,以及大型传媒、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各界从事养老产业的行业机构,共同发起了“个人养老联合服务计划”。中国银行作为“个人养老联合服务计划”的发起方,在账户、产品、权益、渠道方面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推出“岁悦长情”卡、大额存单、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年金保险、家族信托六大金融产品。

  养老准备并不局限于资金方面,还包括养老方式、生活方式的规划,从而保证老年时期的质量生活。中国银行发起“个人养老联合服务计划”正是基于此目的。该行凝聚各方力量,加大对银发产业及养老客群的服务力度。如为目标客群提供预约问诊、视频医生、尊享诊疗、养老社区等康养综合服务;投入数亿补贴,推出惠老活动等。该计划致力于通过参与各方的专业领域,建设常态化沟通机制,促进从事养老产业的行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互鉴、开展合作研究、分享研究成果,为我国养老客群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综合康养服务、品质生活服务、适老智能服务等一体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支持。

  助力养老事业发展,除了亲身实践参与外,以金融力量赋能养老行业企业发展也是重要方式。因此,中国银行近些年也在不断利用行业优势,聚合力、助养老,依托开户、存款、现金管理、数字货币、基础结算、贸易融资、国际结算、普惠授信等现有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手段量身定制方案,为符合资质的养老企业提供了一揽子养老产业金融专项服务方案,满足其资金融通需求。

  新转变:升级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数字化时代快速到来,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金融需求,亦给智慧养老、养老金融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早在2023年6月,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就推出了银发专区,为老年客户提供以金融为核心,满足养老需求的生态化服务。2023年4月,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上线了“岁悦长情”版,为老年客群打造大字体、简明易懂的线上操作体验,提供养老金、医保卡、定制理财、银发地图等特色服务。2023年1月,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首批通过工信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评测。

  从中国银行对于手机银行的适老化改造看,首先是要注重用户体验,增加老年人使用的友好性。在可感知性方面,考虑到老年人视力退化,中国银行采用大字体、宽行间距、高对比度设计,扁平化图标避免使用复杂装饰,让老年人更容易看清页面内容;在可操作性方面,中国银行将专区入口设置在应用首页,便于老年人寻找,同时专区内图片可点击面积更大,方便老年人使用,同时配套语音输入法,满足不会打字的老年人的输入需求,降低使用门槛;在可理解性方面,专区内容描述简约,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网络用词,操作界面层次清晰、信息完整,使用流程与老年人的常规操作认知保持一致;在兼容性方面,中国银行顾及老年人手机更新换代速度慢,专区在设计上尽可能兼容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