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百年读书笔记:80年代香港银行危机 香港海外信托银行创始人简介
80年代初香港楼市达到顶峰,之后掉头向下。楼市的波动让很多经营不审慎的银行破产或陷入困境。
80年代香港多家银行倒闭了或者被政府接管了,原因五花八门。但总结起来,无外乎银行管理层监守自盗,管理松懈或者激进扩张。一切的一切在于管理层。
80年代香港银行危机
(1)谢利源金铺的倒闭(1982年)
谢利源金铺创办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70年代,黄金价格大幅上涨,谢利源金铺推出“千足黄金积存计划”:市民可开设黄金账户,按当日金价买卖黄金。推出之后大受香港市民的欢迎,业内人士估计谢利源金铺借此吸收资金2000多万元。
但是谢利源金铺推出的这种纸黄金,并没有按客户的需求去市场上买卖黄金,也无大量的黄金储备。1982年8月,国际金价大幅上升,每两黄金上涨近1500元。谢利源金铺被迫在市场上补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只好在9月6日倒闭。
(2)恒隆银行的挤兑和倒闭(1983年)
谢利源金铺倒闭之后,市场盛传谢利源与恒隆银行关系密切,部分手持谢利源金铺黄金券的投资者到恒隆银行要求兑换现金,遭到拒绝。一时间有关该银行发生支付问题的消息不胫而走,触发了恒隆银行的挤兑风潮。两日之内,被提走的款项接近1亿元。幸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