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职业向投行风云之做债 股票和债券期限的区别在哪里呢知乎视频

2023-07-25 16:27:04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职业向投行风云之做债

一、有关投行概览

投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IPO、再融资、债权融资和并购业务。债券承做就属于债权融资板块。

(这四个板块通俗的理解,欢迎大家看lala出品的《年薪百万、迎娶白富美的金融投行男,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b站视频)

在xx券商,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下面有投资银行部和债券承销部等部门。虽然债券承销部里面有“承销”两个字,实际上做的并不是承销,而是承揽和承做。投资银行部和债券承销部,实际上做的都是承揽和承做的活,承销都是拿给资本市场部来做了。

有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xx券商的投资银行部和债券承销部不做承销。粗暴地讲就是为了聚焦---承揽和承做主要面对的是发行人(要上市或者要发债等业务的爸爸),而承销主要面对的是投资者(要买股或买债的金主爸爸们)。这样投资银行部和债券承销部就能更好地聚焦在发行人上。

在这额外科普下什么是承揽、承做和承销。

承揽就是找客户、拉项目。投行抱住客户的大腿说:爸爸,选我这家投行,我帮你上市、发债等,我来帮你融资!承做就是对于监管机构要求的一些材料,投行帮发行人(也就是客户爸爸)打包好提交给交易所和证监会等机构。承销就是投行把他费劲心思做好的产品(比如股票)卖出去。

坊间传言,国泰君安券商承揽、承做、承销的收益分成是6:2:2。承揽看似轻松,分大头不公平。实际上,承揽是很需要资源的,这也正是投行的董事总经理(MD)挑起承揽重担的原因。

我这种没资源的新人一上来就做承揽,那是不可能的!新人员工基本上都是从承做做起,承做相对来说主要凭借的是个人能力…和体力。。

二、有关债承业务日常

接下来,我对债承涉及到的环节------投标、方案设计、立项、尽职调查与底稿制作、内核、申报、询价、发行、受托管理和回售转售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环节是我自己划分的,可能并不科学,但我自己讲起来舒服,也就这样了。

01

投标

承揽一般来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靠资源和人脉。有可能企业本来不想发债,你抱住他大腿,泪流满面地说有发债的必要,或者某企业本来就想要发债,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你等等。第二类就是市场化的操作了。通过招标和投标建立pick关系。但实务中,不是所有的投标都是公平和凭借实力的,至于为什么,大家自己猜。。

在第二类市场化操作----招标过程中,一般会是企业找专门的招标公司制作招标文件,再通过招标文件吸引一批券商进行投标,从中pick一家券商,让券商去帮助他最终面对证监会和交易所,让自己的发债方案完美通过。

或许没有做过债承的baby看到这云里雾里的,那我就来一个粗俗的比喻吧~(括号代表前面的代指)

我(招标公司)想要生一个小孩(发债融资),于是我发布信息(招标文件),说出自己想要寻找一个代孕婆(券商)。于是各个“力大活好”的代孕人(券商)前来响应(投标),给我相应的书面文件(投标书等),最后我来pick我最满意的代孕婆(券商)。有人会问,我最终选的代孕婆有什么特殊之处。是投标书写的完美吗?是的,写的太差,我都不敢和你说话。

同时,我也会考虑这些代孕婆在给我的文案中提到的代孕费(承销费率)。而且我也会考虑这个代孕婆在业内title怎么样。谁不喜欢一个力大活好,有名气的代孕婆呢?说不定会影响我未来小孩的长相呢~(如果有些代孕婆事先和我关系好,我会优先考虑哦~)

券商写的投标书是一个重要并且私密的材料。它和其他材料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

第一,私密性。毕竟,投标书是发行人判断我这个“代孕婆”好坏的关键,各家券商之间上肯定是要相互保密的。第二,制作难度高。债承工作日常做的基本上都是证监会或交易所的“合规性文件”,并不需要太多创造力。而投标书的撰写,所需创造力指数五颗星!基本上每一个投标书都需要根据发行人具体的招标文件进行制作,而招标文件各色各样,不像监管机构的规定那样统一。同时,你还要动脑筋,思考如何通过材料,在这么多报名的“代孕婆”中脱颖而出。

02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主要是面对两类公司,第一类是之前和你没有合作的公司。第二类是之前有过合作的公司。但不管哪类,他们都是“爸爸”!我都要帮他们量身制定债融方案。

方案设计在我看来应该是非常有难度的工作(当然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对一个合格债承员工的理解就是,给他一个企业的全部材料,他能当场做出一个债融方案来,这个方案不只是讲如何发债,更重要的是讲发什么债,品种、期限、金额如何搭配,如何配合股权融资和间接债融(如银行贷款)等手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现金流循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支撑企业的大型项目成长。

要想做到如此,一个员工需要对监管机构的债融政策和特定行业背景下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想象,现实情况下,我们大概只能做到前半部分,所以方案设计本身还是很水的,但这不只是员工业务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它其实涉及到整个债券市场的投融资全路径能否以“市场化”的方式打通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最后会单独讲讲我的思考,在这里就先不提了。

03

立项

立项,顾名思义,就是把这个项目立起来。大家经常写学校里的科研立项,想必get其精华了。你找到了一家发行人,不管是通过关系还是投标找到的,都需要在公司内部,做一个项目的启动。立项其实so easy,就是一大堆材料,规规矩矩地填完就好了。

04

尽职调查和底稿制作

底稿是尽职调查最终要形成的东西。

理论上来说,应该先对有发债意愿的公司做尽职调查,把底稿做好,再从底稿里汇总出一份募集,形成一个个论据,来支撑一个个论点,最终形成结论,判断这家企业能否发债,适合发什么债。(我们对江疏影的鼻子、眼睛挨个分析,最后判断出江疏影是个美女,可以出道!)

但现实和理论是存在落差的。现实情况往往是,我们先联系好这个企业,由团队带头人根据多年经验先判断企业是否能发债,如果可以就立项,先做好募集说明书(内核用),然后再去补充底稿。(老板说江疏影是个美女,可以出道,于是我再挨个对江疏影五官进行分析!仔细分析为什么眼睛鼻子为什么如此美!)

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应该是所有卖方的通病,但没办法,毕竟给投行钱的不是投资者,而是发行人。面对卖方竭力的包装,我们要想看清package下的product的质量好坏,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超强监管,也就是我们过去的审核制,通俗理解就是“监管机构卖力,买方机构看戏”,这说起来也蛮搞笑的,其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债券评级机构的低水准(评级主要依靠僵化的指标而非财务和经营状况分析)和债券交易业务的低水准(在QQ群撮合交易而非依据风险定价)。

另一种方式就是市场选择,我们现在正在逐步转向这条道路,通俗理解就是“买方机构卖力,监管机构看戏”,让市场来选择,让信用来支撑。但这条转型之路异常艰难,它涉及到整个债券市场投融资全路径的“市场化”打通问题,诶,怎么又提到这儿了,算了算了,最后再讲吧。

05

内核

内核和质控,就是在材料报给证监会和交易所之前,再审核一遍。好比高考前的一模二模。

内核流程要上一个内核会。像xx券商的话,内核会包括来自各个部门的五个委员,中信建投有一套严格的内核流程。比如,一般来说五位委员中有四位同意就通过了,但有一个部门特别重要,如果来自该部门的委员投了反对票,那就直接“出局”,无法通过内核会了。

各个部门参与内核的委员们,全都是非常老道的,他们会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帮助改进和完善承做材料。而基层员工也能在和他们的交锋中得到成长。

06

申报

申报本身其实是面向证监会的。理论上说,证监会负责审批,交易所虽然名义上只负责发行,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承担着审批的职能。

比如lala实习日记本要发债,我先报给交易所,让交易所爸爸预审核。交易所通过验证后,再报给证监会。而经过交易所预审核后的我,在证监会走流程会轻松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