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各类金融资产? 新手在刚开始学习看财报时,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种金融资产经常是傻傻分不清楚。比如像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 持有债券 股票 基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怎么算
来源:雪球App,作者: 爱上西瓜说成长,(https://xueqiu.com/9659937976/129572650)
新手在刚开始学习看财报时,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种金融资产经常是傻傻分不清楚。比如像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我刚开始学习这些概念时每次总是试图死记硬背下来,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名字能记得很清楚,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以及这些金融资产所涉及的业务活动的变化对报表的影响却始终搞不清楚,比如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购入时的交易费用,到底是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还是记入初始资产入帐成本?资产价值变动时(比如买入的股票上涨了)如何影响报表?发生减值损失时如何处理?每种金融资产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很容易记混。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17年3月31号的新会计准则又对金融工具进行了修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些名字又被其它新的名词代替了。我们在看2023年以前的财报时,会看到老的名词,但2023年后财报又是新的名词,怎么样理解这些概念是一个难题。
这里分两步走,第一步我们先学习一下老的金融工具的概念,因为我觉得老的金融工具的描述更有利于新手学习,等掌握了老的这一套概念,再过渡到新的金融工具将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
我经过总结后发现,如果我们先去理解会计学设计这些不同概念的目的,再去记忆就很容易了。在分享如何记忆这些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公司财报中是如何描述金融工具的。
上市公司财报里都会有一个“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部分,这部分内容里有对金融工具的阐述,由于文字都很枯燥,估计一般人也很少认真阅读,对于这部分的描述,有的公司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随便找几家公司的财报对比一下,先看海康威视2017年的年报,在第107页里,只对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和计量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再看美的集团2017年年报,可以发现,足足用了3页半的篇幅来说明金融工具(从第97页开始,一直到第100页),里面详细说明了金融工具的分类、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恒瑞医药2017年年报,也是用了3页来说明金融工具。概括起来,对于金融工具的分类都是如下所示:
一、金融工具的分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而其中金融资产又包括四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又分为以下两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2)其他金融负债。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聊金融资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书箱里会直接提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实,它只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一种,我刚开始学习时,总是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说说如何区分这四类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款项“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比较简单,不做过多解释。我们主要来看下其它三类之间的区别,可以从它们的生命周期去理解它们,即:购入—>持有—>卖出三阶段。购入时会有交易费用,持有时会有公允价值的变动、可能会收到分红或利息、可能会有资产减值,卖出(或到期)时如何影响报表。
先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名字上来看,买入这种金融资产就是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可以理解为做股票短线操作,让我们按照上面说的用生命周期来分析:
1、 买入:既然是短线交易,买入时的手续费当然要算到本次交易中,从帐户的盈利中扣除。而且每次交易发生时都扣除,这样才能体验到短线交易真金白银的乐趣嘛(实不相瞒,我刚入股市时就是这个心态,后来才悟出了门道,短线交易都为税收做了贡献)。对应到财务报表里就是,这类金融资产买入时的交易费用要影响利润表。
2、 持有:做短线的朋友都一个毛病,时不时要摸出手机看下帐户的浮盈,虽然还没有卖出,但总在心里盘算着这次又赚了多少或亏了多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类金融资产的市价变动时就应该影响利润表,即便还没有卖出(会计学就是这样,为了严谨,非要取个名字“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实跟”市价“是差不多的意思),只不过财务报表上不叫”浮盈“,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短线持有期间刚好碰上了分红,那分红当然也算到这次交易的盈利里面,报表上对应的叫”投资收益“,分红还没到帐时就叫”应收股利“。既然是资产,那要不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呢?细想一下,由于我们已经把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表了,所以这里就不存在资产减值的问题了,要不然岂不是重复了。
3、 卖出:短线获利了结,”浮盈“变成了”盈利“,对应的财务报表上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成了”投资收益“。
再看“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就是指债券,可以理解成当行情不好时,股民用自己券商帐户的资金买了个长期理财产品,每年收取理财收益。当然了,实际的财务报表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比这个要复杂一些,主要是入帐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因为买入债券时有可能是溢价购买,也有可能是折价购买,所以要用到摊余成本去记录每年的成本,至于摊余成本的计算,略微有点复杂,这里不做展开解释,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专门讲解什么叫“摊余成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我们也来分析一下它的生命周期:
1、 买入:买入时的交易费用算到初始成本里去。
2、 持有:这种资产一般价格比较稳定,所以一般不存在公允价值的变动。但一旦发生变动,往往就是真正的变动,所以要计提资产减值。比如,2018年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很多现金流不好的公司都出现了债务违约的风险,如果你买入了这些公司的债券,那就要计提减值损失了。假设这些公司后来又筹到资金了,违约风险确定解除了,之前计提的减值损失是可以转回到利润表里的。持有期间定期会收到分红或利息,它们是要计入利润表的。
3、 到期:收回本金
最后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理解为做趋势波段操作,有可能很快就卖出(刚买入几天,就赶上上了几个涨停板),也有可能较长时间才卖出(买入股票后一直横盘),同样用生命周期来分析:
1、买入:既然卖出时间无法确定,买入时的交易费用就不应该算到帐户的盈利里,因为什么时候卖都还不确定,就谈不上是赚还是亏,所以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先把交易费用算到本次持仓的成本里,等卖出的时候再扣除。
2、持有:持有期间的市价变动,股民不会天天盯着,但对于“浮盈“隔一段时间也会瞧一眼,以便心里有个数,变动了多少。对应到财务报表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变动不影响利润表“,但是会影响所有者权益表里面的”其它综合收益“。持有期间如果收到分红的话,这个分红可不是”浮盈“,它是会真金白银地打到你的帐户的。所以,这些分红是真正的收益。对应到财务报表里,叫”投资收益“,它是会影响利润表的。
3、卖出:波动操作获利了结,对应到财务报表里,就是“其它综合收益“变成了”投资收益“。
要重点强调一下的是,在持有期间,对于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是否允许转回的问题,有几下几个原则:
1、 有公开报价的权益类资产(如股票)的减值损失,当减值确定消失时,可以转回到所有者权益表的“其它综合收益”科目。
2、 无公开报价、无法获得公允价值的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
3、 债权类金融资产,当减值确定消失时,可以转回利润表。
琢磨一下,会计准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
对于原则1,假设一下,如果持有的股票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利润表,那就可以通过短期内拉高这支股票的价格,来粉饰利润表,这显然是会计准则要杜绝的。比如,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票,眼看着要到年底了,甲公司主营业务亏损,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也跌个不停,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损失,有被强制退市的风险。咋办?董事长灵机一动,决定用少量资金,请操盘手把乙公司的股票拉几个涨停板,那之前的减值损失不就可以转回利润里,扭亏为盈了么?所以原则1就是为了阻止类似的操作。对于这类资产,可以转回其它综合收益,但不能转回到利润里。
对于原则2,也是一样的原因,对于那些无公开报价且无法获得公允价值的权益类资产,也是为了杜绝操纵利润表,如果可以转回的话,反正是无公开报价的资产,财务总监想说多少就是多少,想转回多少就是多少,这不是乱了么,所以对于这类资产,直接不让转。
对于原则3,既然是债权类的,一般价值是很明确的,当初别人借了你多少钱,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不会受它因素影响。如果确定减值损失消失了,当然应该转回利润。
最后对全文做个总结:
A、“持有至到期投资”:适合存放收益比较稳定、公允价值一般不轻易变动的资产。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不稳定,且以短期投机收益为目的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时间不确定,但又不想让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利润表。
据说最开始时只有A、B两类,可对于持有很多金融资产的公司说,仅仅这两个类别是不够的,比如现在的腾讯,持有上百家公司的股权,如果全部放到B类里,那么这些公司的股价发生大幅波动时,会对腾讯自己的利润表产生很大的影响,到最后也搞不清楚利润表里哪些是自己的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哪些是由于持有的其它公司股权股价变动产生的利润,这给腾讯自己和投资者都会带来困扰。此时,C类就派上用场了,把这些股权放到C类,股价的变动可以体现在所有者权益表里的“其它综合收益”里,即不影响利润表,也有个地方记录这些“纸面财富”,当处理这些股权时,再从“其它综合收益”转移到利润表去。
列个表格对比一下,更清楚。
讲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对金融资产算是基本搞清楚了。别高兴太早,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