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债券>正文

究竟什么是其他债权投资?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全网最简单的大白话解释 债券与利率有关系吗知乎文章推荐

2023-09-09 10:50:02 互联网 未知 债券

究竟什么是其他债权投资?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全网最简单的大白话解释

大白话CPA重难点·会计从未如此简单——金融工具(七)第四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 接第四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都属于债权投资,都存在摊余成本。区别在于,前者通过“债权投资”进行核算,仅以摊余成本计量,不以公允价值计量;后者通过“其他债权投资”进行核算,既以摊余成本计量,又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在学习时,可以把这两类金融资产都当成债券,只是企业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和目的,分类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而已。通过对比学习,哪些地方的处理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学起来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一,初始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都是以公允价值计量)

第二,交易费用计入成本。(金融资产中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通过“其他债权投资”这个科目进行核算。

第四,“其他债权投资——成本”这个科目按面值计量,公允价值与面值之差计入“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可借可贷)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都是债权投资,只是核算科目不一样。我们一直在说债权投资的成本,债权投资的成本就是“债权投资——成本” 或“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对应的金额吗?

一定不是,除非是平价发行。债权投资的成本是上述初始计量分录中“银行存款”科目对应的金额,不是“债权投资——成本”或“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对应的金额,“债权投资——成本”或“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对应的金额是债券的面值。这个一定要分清楚。

接下来我们学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既然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账面价值就会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公允价值增加,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我们直接看教材上的例题。(教材上全部取的整数,我保留了一位小数,结果更精确)

2013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25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其他资料如下:

(1)2013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不含利息)。

(2)2014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300万元(不含利息)。

(3)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50万元(不含利息)。

(4)20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不含利息)。

(5)2017年1月2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售了乙公司债券12500份,取得价款1260万元。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

59/(1+r)+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

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出r=10%。

上面计算实际利率的等式还可以表示为:

59*(P/A,r,5)+1250*(P/F,r,5)=1000

我们接一下看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2013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债券。(这一步属于初始计量)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125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500000

2013年的期初摊余成本=1000万元。

这道题题干中直接说的是“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万元(含交易费用)”,没有把交易费用单独列出来,所以这项金融资产的成本就是1000万元。

假如这题干中说的是“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万元,支付交易费用20万元”,就要把交易费用计入其他债权投资的成本,这项金融资产的成本就变成了1020万元,这时会计处理就变成了: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12500000

贷:银行存款 1020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300000

(2)2013年12月31日,确认乙公司债券理论上应该收到的利息、按约定实际收到的利息和公允价值变动。

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59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410000

贷:投资收益 1000000

实际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590000

贷:应收利息 590000

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1590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590000

2013年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00*10%=100万元。

2013年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收回的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回的钱=1000+100-59=1041万元。

下面来说说公允价值变动额的计算,这个问题是整个金融资产中最容易错的,很多人不能理解。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从名称中可以看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二是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所以,一般情况下,其他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是公允价值,除非还没来得及调整为最新的公允价值。

其他债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也就是说,其他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

为了便于把引起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原因区分开,其他债权投资下增设了成本、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这三个二级科目。其中“其他债权投资——成本”是债券的面值,“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是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过程中的利息调整,“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是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

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这两部分其实就是前面学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这里的其他债权投资就是在债权投资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即,其他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可以看成只由两部分构成: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

也就是说,其他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为了计算公允价值变动,上面等式变形得,公允价值变动=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摊余成本。

所以,2013年的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1200-1041=159万元。

这样解释能理解吗?如果还不能理解,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理解了就不用看了)

我们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部分讲过,单纯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

这里其他债权投资的2013年1月1日的期初公允价值就是期初摊余成本10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为1041元,意思就是2013年1月1日的1000万元等于2013年12月31日的1041元。 2013年1月1日的1000万元并不等于2013年12月31日的1000元,原因就是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个理念我在《第二节摊余成本》中反复强调过,应该已经根深蒂固了吧。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公允价值计量(就像交易性金融资产),2013年的公允价值变动=1200-1000=200万元,但是这里是其他债权投资,不仅包含摊余成本,还包含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具有债权投资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公允价值变动,还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也就是说,债券的期末的公允价值在和期初的公允价值比较时,在期末这个时点,期初的公允价值已经从1000变成了1041,所以需要用期末的公允价值1200与期末摊余成本1041比较,因为期末摊余成本1041等价于期初公允价值1000,即公允价值变动=1200-1041=159万元。

综上,2013年末计入“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59万元。

同时,又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能影响当期损益。为了便于与企业其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区分开,增加了二级科目“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意思就是这是其他债权投资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

(3)2014年12月31日,确认乙公司债券理论上应该收到的利息、按约定实际收到的利息和公允价值变动。

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 59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51000

贷:投资收益 1041000

实际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590000

贷:应收利息590000

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549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549000

2014年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41*10%=104.1万元。

2014年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收回的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回的钱=1041+104.1-59=1086.1万元。

关于2014年的公允价值变动54.9万元的计算,我提供三种计算方式,总有一种能帮助你理解。

计算方式一:(官方教材和培训机构的计算方式)

公允价值变动=2014年末的公允价值1300万元-2014年末的摊余成本1086.1万元-2013年的公允价值变动159万元=54.9万元。

为什么是期末公允价值减去期末摊余成本,在上面(2)中已经讲过,但是为什么还要减去前一年的公允价值变动159万元?

因为2013年1月1日的摊余成本10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的1041元=2014年12月31日的1086.1万元,这就是摊余成本的真实意思,原因就是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

1086.1万元是2013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1000万元在2014年12月31日这个时点的价值(摊余成本),1300-1086.1=213.9的意思就是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2年)这个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又由于这个期间中的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前1年)的公允价值在(3)中已经计算出来为159元,所以,剩下的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后1年)这个时间段的公允价值变动就=213.9-159=54.9万元。

计算方式二:

上面是我对教材上计算方式的解释,培训机构的讲义也是这个算法。如果还不能理解,我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一下。

前面我们说过,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摊余成本,意思就是期末的公允价值=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的摊余成本(变动肯定针对期间而言),其中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间摊余成本的变动。

所以,期末的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期间摊余成本变动。

期初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摊余成本=1000万元,后续计量中,既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又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在期初成本基础上,从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两个方向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就是未来某一时间的公允价值。

如果上面公式中的“期间”是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2年),那么,根据“期末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期间摊余成本变动+期间公允价值变动”。

变形得:这2年的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期末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期间摊余成本变动=1300-1000-(1086.1-1000)=213.9万元。

这是2年的公允价值变动,其中第1年的公允价值变动了159,所以,第2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是213.9-159=54.9万元。

计算方式三:

上面计算方式二中的“期间”是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2年),如果我把这个期间换成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1年),那么,根据“期末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期间摊余成本变动+期间公允价值变动”.

变形得:这1年的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期末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期间摊余成本变动=1300-1200-(1086.1-1041)=54.9万元。

这本来就是2014年这一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像前面2年期间那样,需要扣除第一年的变动。

上面三种计算方式的结算结果都是:2014年的公允价值变动=54.9万元。不同的思路,殊途同归,总有一种可以让你理解。

(4)2015年12月31日,确认乙公司债券理论上应该收到的利息、按约定实际收到的利息和公允价值变动。

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 59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96000

贷:投资收益 1086000

实际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590000

贷:应收利息 590000

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996000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996000

2015年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86.1*10%=108.6万元。

2015年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收回的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回的钱=1086.1+108.6-59=1135.7万元。

2015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公允价值-期末摊余成本-前期公允价值变动=1250-1135.7-54.9-159=-99.6万元。(计算方式一)

或=1250-1000-(1135.7-1000) -54.9-159=-99.6万元。(计算方式二)

或=1250-1300-(1135.7-1086.1)=-99.6万元。(计算方式三)

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结果为负,表示公允价值减少。

(5)2016年12月31日,确认乙公司债券理论上应该收到的利息、按约定实际收到的利息和公允价值变动。

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 59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546000

贷:投资收益 1136000

实际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590000

贷:应收利息590000

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46000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46000

2016年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135.7*10%=113.6万元。

2016年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收回的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回的钱=1135.7+113.6-59=1190.3万元。

2016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公允价值-期末摊余成本-前期公允价值变动=1200-1190.3-(-99.6)-54.9-159=-104.6万元。(计算方式一)

或=1200-1000-(1190.3-1000)-(-99.6)-54.9-159=-104.6万元。(计算方式二)

或=1200-1250-(1190.3-1135.7)=-104.6万元。(计算方式三)

(6)2017年1月20日,确认出售乙公司债券实现的损益。

借:银行存款 12600000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597000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125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97000

投资收益 600000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97000

贷:投资收益97000

出售时涉及几个计算:

1.关于“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的计算

初始计量时,确认的“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为250万元,在贷方;后续计量过程中累计确认的“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为41+45.1+49.6+54.6=190.3万元,在借方。剩余还没有调整完的“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250-190.3=59.7万元,余额在贷方,现在要把金融资产卖了,借记“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9.7万元,冲减贷方余额。

2.关于“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

累计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159+54.9+(-99.6)+(-104.6)=9.7万元。

3.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

累计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累计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9.7万元。

4.关于“投资收益”的计算

为了保持借贷平衡,其他几个都计算出来了,倒挤就可以算出投资收益的金额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只是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因为公允价值变化无常,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来操作利润,所以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就不允许计入当期损益去影响利润。

但是,企业购买这类金融资产是为了通过投资获得收益,在最终出售时,卖价已经确定,不会再变化,买卖价差就都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了。

所以,出售时卖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持有期间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变动都要转入投资收益。

下面用一张表来总结一下整个计算过程。

关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影响投资收益的事项有哪些?

(1)初始计量时,交易费用计入成本,不影响投资收益。

(2)持有过程中,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理论上应该收到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这里的投资收益=每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处置时,卖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持有期间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变动都要转入投资收益。

再回到题目中,这个其他债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100+104.1+108.6+113.6+60+9.7=496万元。

2.现金流动情况

从买入这项金融资产到处置的全过程中,甲公司的现金流量为:

现金流出:买价1000万元。

现金流入:按约定收到利息59*4+卖价1260=1496万元。

现金净流量(净流入)=1496-1000=496万元,正好就是投资收益496万元。

好了,关于其他债权投资,已经完全掰开了揉碎了,就这个样。

总结一下: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对应的会计科目主要是“其他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涉及三个二级科目,分别是:

(1)“其他债权投资——成本”,用来记录债券的面值,而不是购买价款。

(2)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初始计量时,用来记录面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后续计量时,用来记录债券理论上应收到的利息和实际上收到的利息的差额。

(3)“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的变化,导致调整账面价值。

2.初始计量的会计分录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3.后续计量的会计分录

每期确认按约定应收到的利息:

借:应收利息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但与购入时相反)

贷:投资收益

每期实际收到按约定的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4.处置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同时:(或相反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电子版排版更清晰,阅读更方便,如果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没有晦涩难懂的官腔官调,只有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我是@平锅,欢迎关注我,持续更新CPA学习方法干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