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寿险公司分析(一) 一、人寿保险业务分析1、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分类平安寿险业务不同险种一共分了7类:分红险、万能险、传统寿险、长期健康险、意外... 

2023-07-13 16:12:07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寿险公司分析(一) 一、人寿保险业务分析1、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分类平安寿险业务不同险种一共分了7类:分红险、万能险、传统寿险、长期健康险、意外... 

来源:雪球App,作者: 独钓寒江鳕,(https://xueqiu.com/7650702287/163734503)

                    

一、人寿保险业务分析

1、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分类

平安寿险业务不同险种一共分了7类:分红险、万能险、传统寿险、长期健康险、意外及短期健康险、年金、投资连结险。

我们知道,人身保险分人寿保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三种。平安寿险业务包括平安寿险、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金。大致来说,平安健康险主要对应就是健康险业务,平安寿险对应人寿保险业务,平安养老金的话包括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养老险。

根据设计类型,寿险可分传统寿险和新型寿险,新型寿险又分分红险、投资连结险或万能险等;

2、人寿保险公司的各类业务

1)传统寿险

(1)死亡保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死亡保险说白了就是人死了进行赔付,偏保障型。根据保险期限,可分为定期死亡保险(定期寿险)和终身死亡保险(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就是约定一个期限,期限内被保险人死亡,保险公司就要进行赔付;否则不需要赔付。

终身寿险跟定期寿险类似,只不过期限是终身的,一直保障到被保险人死亡进行赔付。

(2)生存保险(包括年金保险)

生存保险跟死亡保险刚好相反,就是说在保单期限到了投保人活着的话,保险公司需要付钱;反之就不需要了,偏储蓄型。

根据给付方式可以分为一次性给付生存保险和年金保险,其中年金保险较为广泛。前一个就是到期后,保险公司一次性付清,后一个就是一期一期付。

(3)两全保险

两全保险其实就是前两个混合版,就是假如保单期限内投保人死亡,保险公司就需要进行赔付;期限到了人还活着,就付生存保险金。两全险是人寿保险中业务最大的险种。

2)新型寿险

(1)分红险

分红险就是会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红的保险。

分红哪里来的呢?保险公司设计保险产品时进行定价,需要一系列假设,如死亡率发病率投资回报率等,一般可能设置保守点,保费也高点。假如实际运营情况好于这些假设(死/利/费差益等),就产生了保单盈余,分红险分的就是这些钱。

按保监会规定,分红比例至少70%。

对于分红险,保单持有人也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保险公司的风险,会降低利率波动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

(2)投资连结险

其实就是:寿险+投资基金,投资基金部分收管理费,客户自负盈亏。

跟分红险的区别如下:

a归属类别不同。分红险:传统寿险+分红,保费只提供保障,不分成两部分;投资连结险的保费分两部分,相当于少部分买传统寿险,剩下买投资基金,投资收益/亏损都是投保人承担,保险公司收管理费。

b收益来源不同。分红险来源:费差益、死差益、利差益。连接险来源投资收益。

分红险的收益/风险是共同分担,投连险收益/风险均为客户。

(3)万能险

万能险简单说兼具“保障+投资”功能,前者就是通常意义的保险。投资部分会被划分到投资账户里。跟投连险不同的是,投资部分一般有个保障利率,当然保险公司投资做得好了就多给点。

万能险一般偏投资,期限3-6年。

3)健康险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1)险种分类

a医疗保险

即医疗费用保险,指以约定的医疗费用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即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的保险,它是健康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包括医生的医疗费和手术费用,还包括住院、护理、医院设备等的费用。

b疾病保险

指以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包括有普通疾病保险与重大疾病保险两种形式。通常这种保单的保险金额比较大,给付方式一般是在确诊为特种疾病后,立即一次性支付保险金额 。

c收入保障保险

指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具体是指当被保险人由于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以致失去收入或减少收入时,由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分期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形式。

d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健康保险。保险范围分为医护人员看护、中级看护、照顾式看护和家中看护四个等级,但早期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不包括家中看护。

(2)发展方向

a健康险处于高速发展期。自2012年以来,健康险保费收入保持高增速,除了2017年增速低于10%,其余年份均超过20%。2023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7066亿元,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6%提升至17%。年初银保监会等多部门拟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中国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健康险的支付比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健康险赔付合计1744亿元,仅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9.8%;占卫生费用总支付的3%,相比发达国家的10%还有较大的差距。

b健康险业务的转型,从传统的费用报销型向服务管理型迈进。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规模较小,在医疗费用支付中的占比较低,因此对医疗机构的话语权不强,无法建立医疗服务网络来进行有效的控费。在信息不对称、专业化程度低等约束下,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以短期费用报销型为主,不能有效满足健康险客户的需求。从健康险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必须更深入地参与健康管理和服务,才能做大市场规模,从单纯的出险理赔向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拓展,这是健康险确定的发展方向。

二、内含价值分析

为什么要分析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用净资产代表保险公司的价值不行吗?净资产包含了清算价值的含义,这是比较保守的一种估值方法。但是,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净资产远不能代表他的清算价值,关键就在于保险合同约定的将来保户需要缴纳的保费等在未来仍可以创造价值(这部分叫“有效业务价值”),而这部分是不体现到保险公司当期会计下的净资产中的,这就造成了清算价值的低估。

寿险内含价值的定义为:寿险公司所有存量保单的未来年份利润的折现值,并扣除了因持有这些存量保单所必须付出的必要成本,然后加上寿险公司现有的净资产。

1、新业务价值VNB、新业务价值率

   1)新业务价值VNB是指当年新签保单的责任准备金在未来利润的折现值,折现率为10-11%。

(1)趸交保单的新业务价值举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某个分红型寿险产品,每年向保户分红利率为4%,假设年投资回报率为6%,贴现率为10%,同时该保单期限为十年。

这是最简单的模型-趸交模型,假设某保户购买10万元的该产品,那么这张保单在10年后能够获得1.02(获得6%的投资收益,并当年给保户分红4%)的十次方的利差。也就是说当初的10万元保费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121899元。由于假设中没有附加的赔付(死亡等约定赔付等),退还保户10万元,剩余21899元归保险公司(实际计算时要扣税)。但是这是10年后的钱,必须贴现到今天才能算今天的价值。按照假设的10%贴现(保险公司一般按照11%贴现,为了计算简便)后得到8475.7元。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就是这张保单的价值,如果这张保单是2011年销售出去的,我们习惯称之为新业务价值,如果把计算日过去一年的保单全部计算加总,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年新业务价值。

当然必须要说,我们假设的模型是最最简单的模型,因为我们必须知道,就一张保单而言,他还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比如该投保客户出现死亡,按照赔付条件,必须给予赔付,那么这一张保单必然是亏损单。但是在保险精算里面,对于何种年龄、何种性别、过去30年以上的死亡率保险公司一清二楚,我们无须担忧,在保险产品设计之初,只要产品卖出单数足够多,一般情况下就必然是要赚钱的。

(2)期缴保费的新业务价值计算举例:

如为期交保费,每年交费10元,投资收益为5%,风险折现率为11%,则将每年交费按投资收益率5%复利计算到10年到期,将该值减去付给保户的150元,得到一差值,然后该差值扣税后按11%的折现率折现到今天,就是该保单的新业务价值。

2)新业务价值率,是指一笔保费带来的新业务价值,与(首年期交保费收入+趸交保费)的比例,可以当作保险行业的利润率。价值率的提高,或者是减少低价值保费的比例,比如减少趸交增加期交、增加个险渠道,或者是提高保单质量,比如同样是期交,10年期以上、长期保障型保单比例提升,会带来价值率的提升。

    以下是中国太保对新业务价值率的影响因素做的分析:

国内保险公司的新业务边际利润率/平安的新业务价值率=VNB/(首年期交+趸交)

而友邦、安联、保诚、安盛的新业务价值率=VNB/(首年期交+趸交/10)。

2、有效业务价值:

有效业务价值是指非当年新签保单的责任准备金在未来扣税利润的折现值,折现率为10-11%。

上述产品卖出的第一年(2011年),新业务价值计算值为8475.7元。但是如果2011年该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达到7%,到了2012年,该产品的有效业务价值就会变成100000×【(1.07-1.04)+(1.02的9次方-1)/1.1的9次方】。具体结果大家再行计算。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第一年实现的4000元利差不能计入利润,因为该保单没有到期,不能确认为利润。只有一张保单到期才能计算利润,这就是保险公司为什么讲不能通过净利润来估值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个时候叫做有效业务价值了呢?因为到了2012年,这个保单不再是是新业务了,所以有了新的名词,叫做有效业务价值。

3、持有偿付能力额度的成本

1)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运行维护存量保单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最低监管资本,该资本可用于投资,但不得挪用或分红。

偿付能力额度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这部分用来抵御寿险责任准备金不够时的风险,且不能用于向股东分红。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计量原则可以简单理解为准备金的4%+风险保额的0.3%(实际远非如此简单)

对应于银行业,发展业务也对自有本金有要求,比如核充率:

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ⅹ核充率最低要求,核充率低于最低要求时也是不能分红和再贷款的。

2)持有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成本

保险公司拥有最低偿付能力的监管资本,可用于投资,该投资收益率按5%计算,到期后的收益扣税后按11%的折现率折现,用监管资本减去该折现值,这一来一回少掉的金额就是持有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成本。

3)自由盈余

在实际经营中,寿险公司为应对各种风险因素,除监管资本外,还常常会保留多余的资产,这部分多出来的资产叫自由盈余。

4)寿险调整净资产

寿险公司调整净资产=自由盈余+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而净资产为什么要调整呢?

主要是一般会计准则和法定会计准则的区别。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有两套,一般会计准则和法定会计准则,保险公司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都是基于一般会计准则,而法定会计准则是保监会出于监管的目的以审慎的原则制定的。

净资产的处理:会计净资产→责任准备金的修复+市价处理→调整后净资产

    看起来有点复杂,没关系,往下接着看你就会明白其中操作和含义了。

    A、责任准备金修复:

总资产-负债=净资产,这个会计等式都了解,对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而言,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负债的大部分是寿险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就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负债,为应对未来赔付做的准备。在数学上等于未来预计赔付额的现值和未来预计能收到的纯保费额现值的差,再通俗一点,就是未来需要赔付给客户的钱和未来还能收到客户保费的差,这个差要折现到现在。寿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负债的大头,对净资产的影响很大,寿险责任准备金占总负债比重能达到80%以上,所以对净资产的影响也就很大。更为关键的是。两个准则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对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计提规则不同,所以在计算内含价值的时候要将一般会计准则下的“总资产-负债=净资产”进行修订。

    寿险责任准备金是未来对保户的负债折现到现在的值。所以,有两个东西就比较重要,一个是未来负债有多大,第二是贴现率按多少计算。未来负债有多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生命表,以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去估算,但是贴现率却不能通过统计数据去严格评估,贴现率也就成为一般会计准则和法定准则最大差别所在。

一般会计准则要求按最优估计的原则,所以贴现率可按投资收益率等情况确定,这里直接摘录中国平安在2023年年报中对于责任准备金贴现率的表述:“本集团对未来保险利益不受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影响的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考虑保监会财会部函[2017]637号文等相关规定,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编制的 “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 为基础,加上税收及流动性溢价确定折现率假设。2023年12月31日评估使用的即期折现率假设为3.29%-4.60%(2018年12月31日 :3.28%-4.75%)。”

对未来保险利益随对应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变化的长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保险合同,根据对应资产组合预期产生的未来投资收益率确定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折现率。2023年12月31日评估使用的未来投资收益率假设为4.75%-5.00%(2018年12月31日:4.75%-5.00%)。

    一般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表上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贴现率按保险品种划分,对于传统寿险:贴现率=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税收及流动性溢价,2023年中国平安标准为3.29%-4.60%;对于非传统寿险:贴现率=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2023年中国平安标准为4.75%-5.00%。

    法定准则下保险定价用的贴现率:由于监管的原则偏审慎和保守,所以监管准则下保险定价用的贴现率是13年以前是2.5%,13年放开后传统险是3.5%左右,年金险4%左右等,整体上都要低于会计准则下的贴现率。因为使用较低的贴现率,保险公司就要计提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