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买还是不买?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小海豚最近收到一个朋友的求助:
我爸爸先后在银行的工作人员的诱导下购买了大概四份保险,都是必须存一定的金额,一定的年限才能取出来。请问这种风险大吗?我本人非常不赞同他买这个,上次他答应我不会再买,然而我这几天才得知他竟然又买了一份,真的要被他气死了,请问我到底应该怎样说服他不再买这个?估计很多朋友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碰到过推销保险的情况,
存定期,她就说保险收益高;买理财,她就说保险长期稳定;买基金,她就说投资要分散风险;什么都不买,那就是活期没收益,存着浪费还不如为家人为自己买保险。说去说来,总归是绕着弯儿的让你买银行的保险,就纳了闷儿了,银行的保险好吗?靠谱吗?
今天小海豚给你讲讲银行保险:
银行买的银保产品是保险还是理财?银行买保险靠谱吗?在银行买保险产品应该注意什么?一、银保产品是理财,还是保险?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点,银保产品,也就是在银行买的保险,本质上也是一种保险。保险的售卖渠道很多,你能从线下代理人、保险经纪公司、线上平台等渠道买到保险,而银行保险,其实也是保险的一种销售渠道。
银行保险通常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在银行柜面代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也就是说,银行卖出的保险并不是银行本身的产品,而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不能将银保产品与一般的理财产品混为一谈。
但是,目前大部分银行保险都是理财型保险,包括分红险、万能险、年金险、投连险等,
这种产品投资理财的功能更凸显,而保障功能会相对弱一点。
二:银行买保险靠谱吗,存在哪些误导?由于我们中国人有喜欢储蓄的特点,银行“专业靠谱”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所以银行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卖起保险也是顺理成章的。小海豚甚至有听到银行的业务员说,在银行卖保险一般一次都能成交,挺容易的。但很多人在买了以后,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也就觉得银行不靠谱了。
小海豚想说的是,“骗人的不是保险,骗人的是卖保险的人”,很多银行业务员在业绩的压力下,可能会存在误导行为。而据小海豚所了解的,他们常见的销售误导可能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误导一:夸大收益
很多很多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或者理财知识不丰富的消费者去银行存定期,业务员会给他们推荐所谓“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过多的考虑就稀里糊涂的掏钱了。
其实这种更高的收益很可能包含了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分红险,销售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向你介绍“低、中、高”三档分红收益,实际上分红是完全不确定的,没有保低收益,有没有得分红是不保证的,有可能只有中档活着低档,甚至分红有可能为零。
误导的重点就在于过多的强调高分红,而不强调不确定性,结果几年后发现根本没赚钱,甚至比活期存款强不了多少。
误导二:不谈流动性
很多大爷大妈去银行是存钱的的,却在业务员的误导下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往往实际上是保险),当过了2年去取钱的时候,发现根本就取不出来,真的着急用钱只能退保,而退保是有不小的损失的。所以如果大妈哭着说着急取钱治病,这时候就很扎心了。
大家要知道的是,在投资中,有三个重要的指标,具体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而银保产品是保险,它可以媲美银行存款级别的安全性,而且又强调很高的收益,那么不用想,流动性一定是极差的。
它没有“存”、“取”的概念,只有在保障期满、保险事故发生或者约定的给付时间点能够拿到钱,如果想提前把这笔钱“取”出来,其实就相当于退保,资金会有损失。
三:飞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助行内平台,私自销售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金融产品。更直白的说,飞单是是银行个别员工打者银行的幌子为自己牟利。
2017年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私自销售非本行理财产品,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给很多投资人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最近几年飞单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