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保险公司盈利水平分析 看懂了保险公司的三大财务报表,但是好像还是不知道衡量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如何,在郭振华,《保险公司经营分析:基于财务报告》...  国债收益率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大吗

2023-08-13 11:31:13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保险公司盈利水平分析 看懂了保险公司的三大财务报表,但是好像还是不知道衡量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如何,在郭振华,《保险公司经营分析:基于财务报告》... 

来源:雪球App,作者: 菜鸟的修行之路,(https://xueqiu.com/8576806225/133749960)

看懂了保险公司的三大财务报表,但是好像还是不知道衡量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如何,在郭振华,《保险公司经营分析:基于财务报告》书中,提供了一个传统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跟银行就行类比,银行主要是拉存款,并把存款贷出去,而保险公司这是拉保单,然后去做投资,而分析银行的过程我们一般从存款的结构,以及存款的利息成本来分析负债,而资产端着是从贷款和不良率来分析,那么保险了,能不能从负债端能不能从保单结构来分析,承保利润如何,这就是负债成本,而资产端则是投资收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计算出不同资产的“利差”呢?根据书中的知识,我自己的理解,试着去对比分析保险公司下面三点

1负债端:负债成本分为存量负债,新增负债,也就是存量保单和新增保单,库存水和新进水,所以能够把存量负债的负债成本和新增负债的负债成本能够了解清楚就更好,而存量的负债成本可以通过承保利润来侧面了解,而新增保单,可以通过新业务价值来侧面了解

2.资产端:主要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就好比贷款一样,要了解资产的质量,不过保险公司来说,资产减值比例还不是很大

3.在从剩余边际和内含价值在进一步验证,看能不能找到对应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2018年平安财险:

财险的2018年的综合成本率为96.0%,从财险的资金成本来说是负的,-4%,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投资收益,税前利润就可以达到84亿,这也是巴菲特利用保险公司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做投资的原因

虽然财险资金成本最低,但是财险很难做大,因为不像寿险,有一个续保,换寿险成本很高,但财险不同,一年一签,换保基本上没有成本,因为财险比较简单,所以今天主要分析的是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的寿险部分

我们来看看四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情况:

新华保险最近六年的情况:

中国人寿近六年的情况:

中国太保寿险近六年的情况:

平安寿险近六年的情况:

对比四家公司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平安寿险承保利润明显好于其他的三家:

而其他的三家中,也就是说除了投资收益外,保险释放出来的利润最大的为平安寿险,新华保险和太保寿险不分上下,但是因为寿险有一个特点,不能首日利得,也就是说费用置前,利润滞后,看承保利润,只能看到当年的利润情况,不代表实际的利润情况,所以保险公司风险成本指标:

2. 保险业务风险成本占比已赚保费比例

由图可知平安寿险真是遥遥领先其他三家保险公司,因为太保寿险红利支出一项,放在了其他支出一项,所以太保数据2018年接近89%,其他年份也要略高一些,但是整体的盈利水平是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那主要原因是集中在那里呢?有上面四张表单可以看出,主要是退保和赔付支出,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这两项加起来高达50%以上,而太保寿险这两项指标一直在改善从40%就降到了20%多,而平安寿险一如既往的优秀(只取这六年的数据对比),控制在20%,而且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增加净额占比平安和太保在50%左右,进一步加大利润的储备(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一些因素造成),新华保险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增加净额占比还在降低,而承保利润又没有释放,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一开始,我在想能不能直接分析保单的结构,就可以得出各个保险公司的蓄水期中利润成分的高低,但最后发现现在的保单,都有综合性,即有寿险的成分,也有分红的成分,很难彻底分开,那么能不能从保单的责任准备金分类来分析呢:

在责任准备金中,万能险和投联险容易拆分,但是普通寿险和分红险难以拆分,整体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但是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比较宽松,绝大多数保单都很容易混入保险合同队伍,进而确定为保费收入,因为相对保费规模而言,保费收入占比越高,显示该保险公司越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越符合监管机构的心愿,符合当下“保险性保”的要求

所以也不能从责任准备金中进行对比,我现在想到的就是上面分析的结论来放过来看,意味着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的蓄水池的保单的质量要高于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 那么我们在来从剩余边际和内含价值对比来看:

中国增长

由图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内含价值增长速度一直在下降,因为各个保险公司内含价值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来看看内含价值对应的利润释放的情况(包含了投资部分):

单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安寿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跟上面的分析相对应

我之前在分析内含价值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一直干扰我,就是内含价值经营性偏差这个指标:

新华保险的正向偏差很大,当时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华保险内含价值含金量应该蛮高的,跟之前的分析不是矛盾吗?

这里要感谢 @康姆尼 兄给了我很好的解答:

也就是说,新华保险之前为了冲规模,销售了本来利润就很差的保单,即使实际情况比设计时的要好一些,但是改变不了本质

在利润端,我最为喜欢看平安寿险的报表,因为直接把剩余价值说清楚了:

2018年进水口新业务贡献是出水口剩余边际摊销的3倍左右,也就是说剩余边际的利润只要不负增长,迟早要到1774亿的水平,而且剩余边际的释放基本是维持到一定的比例:

此图片来自平安公开演讲的PPT,我能从财报中找到数据就只有这两年的:

可惜的是其他三家保险公司没有披露这么详细

我想我基本上把保险的存量业务说清楚了,最起码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坏在什么地方,那增量市场如何,保险公司今年的业务决定的是后几年的利润,将来会如何,放在下一次再来探讨,我们在来看看另一个大的部分:

投资收益

我本来想把各个公司的投资具体资产进行对比,之前文章也做了一部分工作,发现工作量巨大,因为保险公司投资所产生的利润受市场影响比较大,同样的调节利润手段很多,比如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卖,可售金融资产转变成长期股权投资等等,但是改变不了整体的收益,所以,我们把最近5年的投资收益来做一个对比:

熊市,净投资收益好于总投资收益,牛市,总投资收益好于净投资收益,总的来说,投资收益,平安最优,中国人寿最差

当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中,会考虑一下因素:

1.资产负债匹配,即考虑投资资产到期流入与保单负债到期流出匹配

2.税收问题,例如。投资国债可以免交增值税和所得税

3.考虑通过承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