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保险入场衍生品: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 机构呼唤新品种

2023-07-14 14:58:23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记者 顾志娟

保险机构入市国债期货,至今正好满一年。

尽管这一时间并不长,但保险机构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已有8年之久。作为金融市场的“大块头”,由于资金属性要求,保险机构对于收益稳定性和风险管理要求更高。在金融衍生品运用过程中,发挥了衍生品丰富配置策略、进行风险对冲的功能,正在成为衍生品市场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

近十年之间,收益增强、效果显现,投资者一改谨慎态度,主动鼓励投管人使用股指期货。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开始探索使用衍生品,对于衍生品市场品种和规则进一步完善的呼声也逐步增多。

记者采访发现,机构普遍感受到,品种欠丰富,养老金不能进行股指期货多头套保的红线,束缚住施展拳脚的空间。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希望能增加股指期货的品种,例如科创板、创业板的股指期货,同时期待增加可对冲标的。

进场|

渐进式迈入衍生品市场,收益增强

保险机构入市衍生品,历经逐步放开的过程。

2010年,中国股指期货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两年后,原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标志着保险资金正式获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2013年6月,中国平安获批开展股指期货业务,成为保险业内首家获批机构。也是在这一年,国债期货重启。不同于“小跑”进场参与股指期货,时隔七年,保险才获准进入——2023年7月,《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规定》落地,继商业银行试点进入国债期货后,保险机构终于可以正式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自此,保险行业基本完全进入衍生品市场,保险机构所能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愈加完备,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更加丰富。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仅一年时间,部分保险机构已经开始使用国债期货。华泰保险旗下资管公司华泰资产透露,目前处于申请资格过程中,系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准备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相比之下,多年演进,股指期货已经成为保险机构丰富配置策略、进行风险对冲的重要工具。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量化投资负责人刘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除年金、养老金以外的保险资金既可以做多股指期货,也可以做空股指期货。从多头来看,目前保险资金主要利用股指期货来满足多头对冲的配置需求。当机构具有相对长期的指数增强配置需求,而股指期货又存在一定贴水时,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股指期货以一个折价来长期持有指数,未来可享受期货与现货价格逐渐统一的溢价收益。

刘强以中证500指数举例称,此前长期贴水幅度达10%-12%,目前为5%-7%,如果保险机构以中证500指数为对标,长期持有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多头,对保险机构的长期配置比较有意义。

而从空头来看,保险资金主要将股指期货用于长期的组合风险平滑,以及扩充策略的收益来源。目前保险机构参与A股打新较多,网下打新中签率较高,收益也相对较为确定,但打新对底仓市值有要求。机构可以用股指期货对冲打新底仓的市值波动风险,相当于如果股票部分亏损,期货部分会赚钱,以此保证底仓整体市值不亏损,对冲策略得当,可能还会通过期货增加收益。

对于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的效果,刘强告诉记者,国寿养老今年2月开始正式操作和运营对冲类策略。从采用对冲策略的产品业绩表现来看,公司产品大部分对标沪深300指数,今年2月至7月沪深300下跌约达6%,而公司同期的对冲策略收益均高于2%,相对标的指数表现出一定收益增强效果。目前国寿养老使用对冲策略的账户仍在稳步增加。

华泰资产在股指期货的应用上同样持积极态度。2015年华泰资产发行了保险资管行业内第一个量化对冲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2017年发行了业内第一个量化对冲股票型养老金产品,2023年在职业年金中也配置了股指期货。

在华泰资产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李陈成看来,使用衍生品进行风险控制有助于市场保持稳定。当大盘发生较大下跌时,他不会直接降低股票仓位,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