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真的可以避债避税吗?这个事实要知道!
有人说,保险有“欠债不还,离婚不分”的功效,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所谓的避债避税,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能实现。
这篇文章通过真实的案例,聊聊保险避债避税那点事。
一、保险避债大部分人对于保险避债的理解是,我们欠别人钱的时候,把资产都用来买保险,这样法院就不能强制我们终止保单合同,用来还钱。
深蓝君了解到,支持保险能够避债的依据,是保险法里的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听起来好像买了保险受法律保护,但这份保险能用来避债吗?我们来看一个法院的判决案例:
2016年,A先生民间借贷了500万,之后他在各大保险公司给子女投保了7份人身保险,保费达到400多万。500万的贷款A先生一直没有还,于是借贷平台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他的保单,退保还钱。
但A 先生辩称,自己购买保险的初衷,是担心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又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回报或理财。如果退保,能得到的现金价值会大缩水,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最终法院裁决,A先生作为投保人给子女买的保险,是在欠债后花费大量资金买的,可以被法院强制退保,现金价值用来还债。所以,法院依法冻结了A先生投保的保单。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已经背负债务了,想通过买保险转移资产当“老赖”,这种行为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法律肯定是不允许的。
我国是大陆法系,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所以就算是类似的案件,可能不同城市的判决也存在差异。但核心还是要告诉大家,想通过购买保险恶意避债,是存在极大法律风险的。
其实保险在特定的情况下,是能达到部分债务隔离作用的,只是被有心人过度放大了。
二、何种情况下保险才能实现债务隔离呢?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案例:
B 先生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产生了一些债务。同时,B 先生很关注个人风险,为自己投保了 1000 万的终身寿险,指定受益人是儿子。
很不幸的是,某天 B 先生在工地上意外身故,公司因为疏于管理现金流断裂,于是很多债主纷纷上门,要求B先生的儿子把1000万保险金用于还债。
保险法四十二条中有规定:
如果投保人指定了受益人,那么人身保险金是不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用来偿还债务的。如果没指定,就需要作为法定遗产偿还债务。
这个案例中,B先生的终身寿险指定了受益人,那么B先生儿子获得的 1000 万理赔款,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B 先生的遗产,所以也就不用拿来偿还父亲的债务。
另外要注意的是,买保险的钱,必须是合法所得,才能保证保险的债务隔离作用。如果保费都是非法收入,那么用于购买的保险产品,法院可以冻结、执行退保。
三、什么样的保险可以避税?在欧美发达市场,有很多保险是可以抵税的,但是我国目前只有税优健康险,才可以抵扣部分个税。
99% 的商业保险,比如我们购买的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都是没办法享受税收优惠的。
那么税优健康险可以节省多少税呢?我们以不同的月薪来计算:
如果小明月薪6千元,那么每个月可以抵扣20元个税,每年240元,
经过2年,小明月薪涨到1万元,每个月可以抵扣40元,每年480元。
可以看到,税优健康险可以减免的税额非常有限。其实税优健康险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可以带病投保。
即使身体存在健康异常,买不到其他商业保险,税优健康险还是可以买的。不过税优健康险是需要企业进行投保的,个人无法单独购买。
除了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千万资产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对保险规避遗产税开始关注。
保险可以规避遗产税,那么实用性有多强呢?
事实上,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所以没什么可规避的。网上所谓的遗产税草案,根本没有可靠的来源,绝大多数都出自一些非官方网站。而且财政部官网也在2017 年,专门对遗产税进行辟谣澄清。
另外香港和新加坡也相继取消了遗产税,美国特朗普税改计划就提出,预计 2025 年取消遗产税征收。
不管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环境来看,深蓝君觉得未来征收遗产税的可能性比较小,这种说法可能仅仅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想通过保险进行大幅度的抵税,或者是避免遗产税的开征,实际操作意义都不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