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保险>正文

保险公司会不会像硅谷银行那样被挤兑? 中国的外汇银行会被挤兑吗现在

2023-09-01 04:42:54 互联网 未知 保险

保险公司会不会像硅谷银行那样被挤兑?

所以,一旦有大量存款人来要求提款,银行没有那么多立刻可以应对的现金,就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当银行没法应对提款要求,就如同硅谷银行那样,只好被接管了。

但留意,人家并不是破产! 只要贷款风险可控,投资安全,银行绝对是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存款的。

这样的事儿,在咱们中国的大环境下,根本不用担心会发生。

咱们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国有或者股份制,信誉基本上由国家作为担保,并且还有存款保险机制。

只要老百姓相信,银行在我需要用钱时,能够把钱给我,那么就不会发生挤兑的可能。银行的经营,也会很安全。

如果你真担心,那么每家银行不要存超过50万,低于存款保险的上限,只要你相信国家,那就完全可以放心。话说,咱们中国老百姓有多少银行账户里超过50万存款的?担心这事儿,完全多余。

那保险公司会不会有面对挤兑的风险呢? 以我的认知,风险很低。

保单和银行存款完全不同。

如果是纯保障型保单,只要你没有出险,那么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不会出现要退钱的事儿。

如果是终身型重疾险,退保可以拿到的钱要远远小于保额,所以提前退保重疾险,到底亏得是谁?

如果是储蓄计划,保险公司的确就要兑付未来的保单退保价值或者年金。这些都会属于保险公司的“负债”(未来预期理赔金额的折现,也属于保险公司负债),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计提相应的金额,保证在正常退保率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兑付,也就是大家常听的“偿付率”。

如果发生“非正常退保率”的情况,也就是大家都同时来退保,保险公司的压力是肯定会有的。但保险公司大部分资产也都是投资在国债、企业债,少部分投资在股票和地产上,特别是国债的流动性根本不用担心,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国债,都可以很快在市场上卖出变现。

而且,保险公司不会像银行那样“印钞票”,收到保费后就去做投资,客户出险就拿钱理赔,模式比银行要安全得多。

另外,保险公司的保单通常都是长年期年缴的,特别是重疾险、医疗险客户,只要这些保单不断保,保险公司会依然有现金流入,投保人不可能立刻换到另外一家保险公司。所以,相比银行而言,保险客户的粘性要大得多。

当你发现,完全不需要担心,并且自己提前退保反而会让自己白白损失的时候,挤兑这事儿自然也就不会发生。

就以安邦保险当时被接管为例,我相信当时的安邦客户也会担心吧?可是出现了“挤兑退保”的事情么?没有。当时的银保监也发布过公告:

截至2023年1月,接管前安邦集团发行的1.5万亿元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已全部兑付,未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保险消费者和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有人会问:有没有可能,突然间有很多人来理赔重疾或人寿,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呢?因为保额就比保费要高很多呀!

如果理赔率大大上升,确实也会有影响。

但是,什么样情况下,会发生相当大规模的人同时患上重疾,甚至去世?我想,这个情况下,咱们关心的恐怕真的就不是保险那么简单了,对不?

同时, 出售健康类保单的保险公司,为了进一步降低自己的风险,会找再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转移。

如果你想要投保保额为1亿的人寿险,保险公司自己是无法承保的,一定会把你的财务和健康信息,找再保险公司进行核保与询价,然后决定是否承保。

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上,绝对想得要比你远得多,全面得多。为什么保险公司精算师们得考那么多门考试才能拿证?这完全和“火箭科学”没啥区别。

总结一下,挤兑这样的事情,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投资管理,以及监管,都保证了保险业务不会有严重的流动性问题。

更何况,保险涉及了人数极广的普通老百姓,任何国家对于保险公司的监管都会极其严格,甚至于出手兜底。放心吧!

如果吉力的认知有误,也欢迎大神们通过留言指正!

如果你对成为我的保险团队合伙人感兴趣,也认可我的价值观,欢迎加我微信沟通!身处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也可以约见面沟通喔!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