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第2章: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2023-07-13 19:13:5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第2章: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欧洲人用白银到中国换取财富,然后,再用财富发展工业,使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加快了欧洲工业的发展,促使欧洲飞速发展。在中国这头巨狮抱着银锭酣睡时,它早已被猛虎层层包围。最终,中国通过实物出口换取的白银,又以赔偿的形式被列强掠夺一空。

■金融发展史证明,任何一种货币,要想赢得公众的信赖,必须有足够的信誉,人们当然都喜欢坚挺的货币。只有对信誉用心呵护,才能真正建立起金融权威。

■当欧洲在战火中厮杀、挣扎,忍受着煎熬时,它们最需要的便是军费。美国的银行家及时抓住机会,向欧洲各方提供贷款,将美元植入英镑的势力范围。

■ 1929年的大萧条使美元迅速回流到美国,加剧了欧洲国家摆脱危机的难度,并沉重打击了英国,重创了以英镑与金本位构筑起来的国际经济体系,为美元取代英镑的霸主地位创造了条件。

■英国的帝国特惠制不仅让英国从贸易逆差变成顺差,而且延续了大英帝国的余威,面对这盘棋局,美国人开始效仿英国人的方式,打造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圈,与之相抗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美国维持世界霸权的先决条件,这个体系使美国享有在海外开展单边行动以促进美国利益最大化的特权。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实际主导者,美元的霸主地位随之确立。

■英镑的惨败及此后美国肆意利用美元霸权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做法,让欧洲深感恐惧,它们必须联合起来抗衡美国。由此,催生了欧元的问世,开启了另一场更为浩大和壮观的货币大战。

白银改变世界,英镑崛起

为何说白银流入中国改变了世界格局呢?

由于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很大,导致中国黄金与白银的比价比同时期的日本、印度、欧洲、美洲的金银比价都高。例如,1592年及其后,1两黄金在广州可兑换5.5~7两白银,但在日本却可兑换12~13两白银。

这就为套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欧洲人把白银输入中国,换回黄金套利,从而导致欧洲白银短缺。由于当时欧洲战争不断,耗资巨大,军费不断膨胀,进一步加剧了白银的短缺,货币短缺又导致贸易萎缩。

1649~1694年,欧洲年均流通白银数量急剧减少,与1558~1649年相比,年均流通量减少了50%多,而黄金流通量却增加了近50%。很明显,金银兑换率已经严重失衡。由于当时英格兰实行的是事实上的银本位制,也就是说,作为本位币的白银价格上涨了50%,这样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对于货币体系的冲击相当巨大。因此,货币再次成为一个问题,重铸货币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时势造英雄,英雄总是在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这个注定要在金融史上写下重要一笔的伟大人物,就是大物理学家牛顿,他在金融领域的贡献一点也不逊于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美国经济学家巴里埃森格林这样描述牛顿的出场:从传统来看,英国皇家铸币厂是由铸币者公司(Company of Moneyers)运营的。而所谓的铸币者公司实际上就是中世纪的造币者协会,其成员以道德败坏而闻名,假公济私、贪腐和酗酒是他们的标签。到17世纪末,铸币厂的行规已经败坏到极点,以至于英国政府不得不祭出奇招,任命本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勤奋高效且不欺暗室的艾萨克牛顿为铸币厂督办。当时正遇上财务困难的牛顿欣然接受任命,因为这一职位是有薪水的。他着手解决铸币厂的人事问题,并对货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在他的推动下,英国于1717年实行金本位制。

1696年,牛顿进入英格兰皇家造币厂,成为造币厂的监督,1699年他又被任命为造币厂厂长。

在1717年9月21日的货币报告中,牛顿分析了欧洲各国以及中国、日本、东印度的金银价格情况,认为英国当时的白银短缺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随着黄金的大量流入,人们已经开始拒绝使用白银进行支付。即使接受白银,支付者也要付出额外的费用。既然存在金银利差,黄金仍然会持续不断地流入英国,因此,牛顿不主张再用白银进行铸币。

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5便士。虽然金本位的形成不但依赖于黄金价格的固定,还有赖于白银地位的变化,而且直到1774年白银的非货币化才完成,但是不可否认,牛顿的改革为金本位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17年以后英国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

对于英国的金本位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则认为它更像是一种偶然因素,而非“预先设计的结果”。牛顿在写给康替龙的信中还坚持认为,白银是真正唯一的货币本位。但牛顿负责的铸币厂,停止铸造畿尼(一种旧的英国货币),改为铸造金镑,这是一种价值为20先令或1英镑的金币,最终导致英国使用金本位。许多人认为金本位从1717年牛顿将金价定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开始,但白银的非货币化直到1774年才发生。

1815年,拿破仑战败以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确立了霸主地位,经济史学家把1815~1914年称为“英国霸权”(Pax Britannica Hegemony)时期。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用法律的形式确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英国从法律上正式实行金本位制。

由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核心地位,1880年以后,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虽然固有的金银兑换率不稳定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以银作为辅币的金本位制运转良好,并且一直保持到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还维持到了战后”。

从1816年英国确定金本位制,到1815~1914年“英国霸权”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金本位制事实上存在了200多年。

金本位制当然需要有相对应的黄金作为基础。

早在1717年,牛顿就注意到,一个金路易在法国价值为17先令3旧便士,而在英格兰为17先令6便士。这就使得黄金大量流入伦敦。

英国在欧洲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后,民众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将白银换成黄金,大量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使得英国储备了巨额黄金。由于金本位直到1875年或1880年才开始在欧洲普及,囤积了大量黄金的英国当然是占了大便宜。就好比股票投资,英国人10英镑一股买的股票,在翻倍之后,别人才开始买进。英国人等于坐享升值之利。

当时的世界货币主义者认为,世界贵金属(从1875年起为黄金)的生产决定了世界货币的供应量和价格,而金本位制实际上是英镑本位制,由英格兰银行以自己为中心在世界范围内控制和操作。

研究者发现,当时,黄金的流向对由贴现率变化直接引起的资本流动所做出的反应,比对价格水平和贸易差额的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更快、更频繁。英国用英镑汇票为本国的进出口融资,其他国家与第三国贸易业用英镑汇票支付。因此,其他国家必须有英镑余额。英国不向任何国家开出汇票,也不持有其他货币的余额,其任务是管理黄金储备。英国当时何其牛也!

在大量黄金流向英国的同时,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导致中国黄金与白银的比价逐步回归到与世界其他地区非常接近的位置,这实际上意味着黄金的升值、白银的贬值,而囤积了世界最多黄金的英国,不仅套取了巨大的利差,而且为英镑提供了最坚实的锚,赢得了世界的信任,帮助英镑走上了世界货币霸主的地位。

与中国宋朝、明朝纸币遭到民众唾弃的情况不同,英镑问世后,由于与黄金挂钩,币值稳定,公信力日益提高。英镑所代表的黄金和信用,使得民众对它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信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使得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到了1872年,英格兰银行已经可以在其他银行困难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在事实上发挥着中央银行的作用,这等于为英镑的币值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不仅有利于维护英镑的地位,也有利于确保英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英镑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与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也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为了更快地实现货币的扩张,英国在殖民地推行货币局制度。所谓货币局制度,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之间可以以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实现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国家实行了英国主导的货币局制度,它要发行本国货币,首先需要获得英镑,然后再以英镑为准备金发行本国货币。那么,这些国家如何获得英镑呢?当然是拿财富换取。这实际上使英国成为货币的提供者,不仅尽享铸币税等好处,还可以控制相关国家的货币政策。

从1849年在毛里求斯设立货币局制度开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70多个国家实行了货币局制度,其中绝大多数是英国的殖民地。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综合实力就已经被美国超越,但仍然与美国博弈了30多年,才把英镑的霸主地位让与美元。英镑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与其通过货币局制度根植于相关国家所建立起来的牢固基础密不可分。

英国势力的扩张与英镑的扩张同步而行,相得益彰,推动英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85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在国际上处于霸主地位的货币,首先就要全力打造好一个坚实的“锚”,在金本位时代,这个“锚”就是黄金,无论是英镑的崛起,还是美元的后来居上,都与黄金密切相关。正是利用世界大战的机会,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黄金储备大国,这为美元后来替代英镑的霸主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白银改变中国

与英国的情况相反。输出黄金、输入白银,财富储备以白银为主的中国,却因为银价的持续下跌,而蒙受了巨大损失。

列强充分利用这一点,进一步洗劫中国。

19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由英国开始推行以后,引起欧洲对黄金的需求大量增加,对白银的需求减少,金银比价差距越来越大。1873年的国际金银比价是1:15.93,到1910年已经变为1:39.29,国际银价在这30年间下跌了55%左右。在1896年时,1英镑“约合银六两零”,到1899年,则“合银七两六七钱有奇”。中国的资源收入和关税,都是用银两计算的,银价日跌,金价日增,相当于中国的货币对外贬值。当时,中国欠列强大量赔款等债务,用银价折合英镑支付巨额赔款,等于加重了中国的债务!列强借机讹诈,强逼中国,填补银价下跌所造成的巨额差额部分,时称“镑亏”。“镑亏”随汇价而转移,每年损耗金达数百万两。如俄、法、英、德借款的实付本息银数,在最初的四年按平均汇价折合本息数,多付了库平银310 713.89两。“镑亏”加重了中国偿付借款的负担,使本已十分窘困的清末财政进一步陷入绝境。

此外,由于中国的白银产量很小,主要依赖从美洲、日本进口,这相当于把铸币权分割出去了一部分,让欧洲坐享其成。

不仅如此,在与西方的贸易过程中,中国输出的是工业、农业产品,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而得到的却只是在当时仅能作为货币符号的白银。欧洲从美洲掠夺白银,用这些白银到中国换取财富,然后再用财富发展工业,使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加快了欧洲工业的发展,促使欧洲飞速发展,赶上并超越了中国。在中国这头巨狮抱着银锭酣睡时,它早已被猛虎层层包围。

最终,中国通过实物出口换取的白银,又以赔偿的形式被列强掠夺一空。

钱不代表财富,更不代表力量!钱本身是很难守住的,它本身就是流动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把钱变成可以滋生财富和力量的资源,通过投资等方式促进就业的扩大、经济的增长!

每每看到这个时期的历史,笔者都忍不住心痛!不是历史没有给我们机会,而是我们没有看到,更谈不上抓住了。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这些年来一再因美元的贬值而损耗,这是否在重蹈过去重货币而轻实物的覆辙?

至少,中国应该反思一下,选择更好的储备财富的方式。

让我们重新回归主题,可以说,英国是踩着中国人的血泪逐渐建立起世界霸权的。

中国的悲惨命运同样与中国的货币制度有关。

中国实行银本位制,要与中国做生意,首先要有白银才行,而英国是金本位制国家,白银缺乏。要获得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英国必须有商品出口到中国换取白银,而且,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亟须市场消化。但是,当时的清政府不给英国人机会。这使得中国对英贸易始终保持着顺差地位。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着出超两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通过这种灭绝人性的方式获取白银。鸦片输入中国以后,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200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鉴于鸦片的严重危害,1838年年底,清朝道光帝颁布禁烟令,并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再贩卖,并于1839年6月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于是,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当初不是拿生产的产品去换取白银,而是换成实物,换成机器设备,换成洋枪洋炮,中国将不断扩展财富,壮大力量,强化国防,从而成为一个无人敢侵犯的超级强国。但历史不能假设,中国已经错失了太多宝贵的机会。

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立即向中国扩张金融机构。

1845年,丽如银行(英国政府特许银行,前身为西印度银行)在香港和广州两地设立分支机构,成为第一个入侵中国的外国殖民地银行。不久,它就在香港发行钞票,这是流通于中国市场的第一批外国纸币。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资本汇隆银行、呵加剌银行、有利银行和麦加利银行先后尾随丽如银行,在中国建立了分支机构。

19世纪60年代,英国资本在近代中国金融活动中最重要的角色──汇丰银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HSBC,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登场。它是第一家总行设立在中国的外国银行。汇丰的后台大部分都是在中国有长期侵略历史、开展多方面活动的央行老板。中国的经济权益是他们利益的焦点。1864年8月,汇丰银行临时委员会举行了首次会议,会议确定汇丰银行不仅是一个办理汇兑业务的银行,而且要办成一家为英国在华资本服务,并能协助英国驻香港殖民地当局实行所谓货币改革和向公共实业提供资金的银行,以加强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汇丰总行设在香港,但它成立仅一个月就在上海设立分行,积极开展金融活动。

英国银行到中国以后,迅速把发行纸币作为它们吸收中国资金、扩张其金融势力的重要手段。其他列强随后效法英国。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纸币,多采用中国的银本位计值单位,即采用银两券、银元券等方式,以利于中国人接受。由于当时中国实际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芜杂,仅银两的称量标准及成色就令人头晕目眩,折算起来非常麻烦,给较大范围内的商品交易带来了种种不便,而外钞有一定信用,携带与计算较为方便,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外钞在中国流通并不断增加。随着中外贸易网的扩大,外钞广泛流通于中国沿海口岸市场,而且已经深入到汉口等内地城市。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加。以汇丰银行为例,它的分支机构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分布在上海、福州、宁波、汉口、汕头等重要商埠,随后又在厦门、烟台、九江、广州、北海、天津、澳门、大沽、北京、牛庄、基隆等处,设立了分支行或代理机构,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

在英国势力逐步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英镑也逐步向全球扩张,走向全球霸主之位。到19世纪,伦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由于英帝国的成员都要在这里偿还它们的债务,所以伦敦的清算机制非常高效,而且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所用。英国是世界领先的境外投资国。当英国一家银行为国外借款人提供贷款时,其所发放的贷款显然是以本国货币英镑计值的。由于众多贷款都以英国货币为单位,所以在伦敦借款时,外国政府都会保留那里的账户,以便日后偿还债务。这些账户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储备”。

由于英国是工业原材料和食品的主要进口国,所以最重要的商品交易所都位于英国,如曼彻斯特棉花交易所、利物浦玉米市场,当然还有伦敦黄金市场。此外,英国还是一流的贸易服务提供商,如航运和保险等。基于此,对于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说,伦敦是获取信贷的最佳地点。而出于便利考虑,英国银行提供的信贷也是以英国货币为单位的。如此一来,世界上超过60%的贸易都以英镑作为报价和结算货币。

我们知道,货币的扩张过程对一个经济体的强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坐收铸币税、通货膨胀税等便利;另一方面,它通过获取廉价资本,加速了自身工业、农业、商业、贸易的发展。英国正是这样一个受益者,英镑扩张到哪里,英国的利益攫取链条也延伸到哪里。

英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与其资本的强大支持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研究者认为,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因素。这个结论忽略了资本的巨大作用。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并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这才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基础。

弗雷德里克艾登爵士估算,1803年,英国投资于“蒸汽机和其他昂贵机器”上的资本总数不少于4 000万英镑。而1851年,除纺织业以外,其他工业的成本总数为9 800万英镑,全部制造业的成本为15 600万英镑,加上建筑和承包业使用的设备,共达到16 000万英镑。

英镑的扩张为大英帝国攫取世界财富创造了最大的便利。1848年,英国生铁的产量占世界的50%,30年后,英国的产量又增加了两倍。生铁大多用于修建铁路和制造船舶,英国资本家出资在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印度修建了当地的主要铁路。截至1860年,占世界人口仅2%和占欧洲人口10%的英国,却几乎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1870年,英国对外贸易量超过了法国、德国与意大利的总和。在1850年前后,英国控制了世界贸易量的20%、工业品贸易的40%。在1860年前后,英国的对外贸易量占欧洲的30%,英国出口的工业品占欧洲的43%。17而英国的国民总收入在1831年就达到了3.4亿英镑,到1851年,更是增长到5.233亿英镑。18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帝国,在维多利亚时代,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每次读到这个时期的历史,笔者常常忍不住感慨万千:英镑由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发行并保驾护航。尽管这家银行当时还只是一个私人机构,但它作为一个稳定货币的看护人却赢得了极大的信誉。19随后,英格兰银行逐渐承担起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由于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故而它拥有稳定的货币。20

中国从宋朝到清朝的政府,由于贪婪导致币值滥发,屡屡遭到唾弃。1853年,清政府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大量发行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纸币发行8年后几乎成了废纸。21而侵入中国的列强们,却成功地用纸币敲开了人们的心,赢得信任,通过货币扩张不仅操纵了中国的金融命脉,也用同样的方法操纵了世界上许多被殖民的国家。假如中国一开始就培育起纸币信誉,假如中国通过经济的强势地位携手货币的强势地位,通过海洋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那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的巨大反差永远值得我们反思。

以往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大局观,缺少国际视野,而这几乎是权力不受任何制约下的必然结果,只有民主的机制才能把真正具有大局观的优秀人才送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1793年,在英国工业革命渐入佳境之时,英政府派遣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为特使到中国,名为庆祝乾隆皇帝80岁寿辰,实为打开与中国的贸易之门。但英国特使有关增开通商口岸、减低税率等要求,悉数被清廷驳回。《乾隆皇帝谕英吉利国王敕书》说:“赐尔国王文绮珍玩,用示怀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22

如此坐井观天的狭隘、无知和狂妄,最终把一个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民族引入大劫难,使华夏生灵受尽屈辱。当这些愚昧的君王至今仍被颂扬和艳羡之时,国人的反思又在哪里呢?

英国以弹丸之岛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源于它一开始就站在国际视野布局未来。国如此,士亦如此。牛顿,一个以宇宙视野研究物理学的科学家,同样以国际视野做出重大金融决策,最终,使得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坐收渔利,成为强国。当一部部清宫剧把意淫出来的强盛和奢华重新还原,有多少人忽略了它背后的愚昧和落后呢?

一个不善于反省的民族很难进步,因为它连基本的方向都没有。

美元与英镑的对决(上)

美元与英镑的对决,是美国和欧洲的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美国最终废掉英镑的影响力,独占鳌头,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有关这一点,需要从头说起。

美元是在英镑的阴影下诞生的,当然,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有趣的过程。

在美国的历史上,比较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壳。美国东北部的印第安人把海贝珍珠看作稀有之物,并在宗教仪式和交换商品时使用,传达和平友好或哀伤的信息,也把它们挂放在裤带上当作记录他们历史活动的工具。

土著美国人看重用紫色和白色帘蛤壳与峨螺壳串成的项链或装饰性腰带,并愿意以毛皮、兽皮和其他商品来交换这些物品。基于其所拥有的工具,殖民主义者很容易生产贝壳项链和腰带。

这一幕是否给我们带来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土著居民得到了货币(贝壳),却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中国明清时拼命用财富换取白银,最终却被这些列强赶上并遭到它们的洗劫。中国现在一直重视货币储备而轻视实物储备,何尝不是在重蹈这种误区?

贝壳串珠最初只是用于与土著人之间的交易,后来殖民主义者之间的交易也开始使用贝壳串珠。1637年,贝壳串珠被确定为法定货币,正式成为可以用于偿还债务的货币。

由于峨螺壳和蛤壳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殖民主义者开始在物物交易中使用其他商品:北方有玉米、鳕鱼、海狸,南方有烟草和稻米。这些物品之所以会用于交易,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当地的主导产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烟草等农产品还具有其他诸多劣势,最明显的就是体积过大、缺乏统一性且容易损坏。所以,人们偏好硬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由于英国当局不允许殖民地运营铸币厂,所以流通中的货币只得依赖进口。北美殖民主义者出售鱼干、鲸油、腌制牛肉和谷物,以获取硬币。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西班牙银币在殖民地货币中占主导地位。

在殖民地,除了硬币之外,还有信用票据,即以公债形式发行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发行是英国当局允许的,但英国议会后来又出台了禁令,规定自1751年起禁止在殖民地发行纸币。这一禁令更加加剧了美国对殖民主义经济上的不满,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之一。由于参加大陆会议的代表并没有征税的权力,他们筹划发行“欠条”(IOUs)以支付战争的费用,而这种欠条即所谓的大陆票据,简称“大陆币”。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独立战争是要获得自己的货币发行权,走出英镑的阴影。但这并非易事。由于发行“大陆币”是为了弥补战争导致的债务缺口,缺少稳定货币的机制,所以“大陆币”的快速贬值是必然的。

经过艰苦的努力,美国新政府才制止了种种不规范行为。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的货币单位为美元”。1789年3月生效的美国《宪法》将铸币权授予国会,并由国会负责规范货币的价值,同时禁止各州铸造货币,禁止各州发行类似于货币的“欠条”。

1790年1月,年仅33岁的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债务重组计划,宣布在1788年宪法通过之前美国发行的所有债务,包括联邦与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种战争债、独立战争军队签的各类借条,全部按原条款一分一文由联邦政府全额付清。

这种做法完全是效仿当年的英国。19世纪时,英国如期偿还了拿破仑战争中的全部借款,增加了大英帝国金融权威的信誉度──只有对信誉用心呵护,才能真正建立起金融权威。

汉密尔顿采取的诸多措施,有力地提高了美元的信誉。有趣的是,汉密尔顿的很多金融思路借鉴了当年牛顿的经验。汉密尔顿是复本位制的支持者。在复本位制下,金币用于大额贸易,而银币则用于小额交易。汉密尔顿查阅了艾萨克牛顿爵士在1717年时准备的数据,当时牛顿担任英国铸币厂的督办,而他就是用两种金属确定英镑价值的。美国1792年通过的《铸币法案》正是建立在汉密尔顿报告的基础之上,其对美元的定义同样使用了金银两种金属。同样是受牛顿1717年报告的启发,金银比率被确定为1:15。

金融发展史证明,任何一种货币,要想赢得公众的信赖,必须有足够的信誉,人们当然更喜欢坚挺的货币。

从1879年起,美元逐渐成为坚挺的货币。1879年,《货币统一法案》生效,确定一盎司的黄金价值为20.67纸币美元。从1879年起,美国就一直采用金本位制(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1933年的少数几个月份,金本位制一直延续到1971年8月)。1789年时,美国大部分重要贸易伙伴都采用金本位制。

货币要坚挺,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基础──锚,在金本位制度下,拥有足够的黄金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英镑的崛起与英国悄悄囤积了大量黄金然后实行金本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也是按照这个路线走的。

由于当时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和中央银行的缺位,美国黄金储备与货币存量的比率比其他金本位制国家都要高。美国不断增加黄金储备。1896年6月,美国的货币黄金总存量是5.02亿美元。接下来三年间的黄金净进口总计为2.01亿美元,占最初储备的40%。另外,国内黄金产量以每年大约6 000万美元的速度增加。截至1899年6月30日,美国国外黄金流入以及国内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得货币黄金存量达到8.59亿美元。到1913年12月,美国已经持有世界黄金储备量的26.6%,远远超过英国3.4%的比例。

虽然美元的基础已经稳固,羽翼已经丰满,但鉴于英国的强大影响力,它不得不继续生活在英镑的阴影之下。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境况:美国与外国做生意,不得不用英镑结算,不得不向英国的银行缴纳各种费用。

英国是它绕不过的坎儿。超越英国,让美元取代英镑的霸主地位,成为美国人的梦想。但这个过程充满曲折和坎坷。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在1870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美元并未取得对应的国际地位,最多只能算区域性的强势货币。美国在与英国进行艰苦的博弈之后,才最终打垮英镑,把美元送上国际第一货币宝座。

当翻阅这段历史时,笔者常常为其中惊心动魄的博弈惊叹不已。这不仅仅是力量、财富的博弈,也是智慧的博弈。

美元要成为世界强势货币,就必须走出去,深入欧洲,蚕食英镑所拥有的空间。当然,这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非简单的人为设计。换句话说,一种货币成为强势货币,是依托其强大的创造力和日益增长的实力逐渐完成的──从1897年起,美国资本开始大规模输出。1897~1901年,资本输出总计约为11亿美元,到1908年,美国的资本净出口为17亿美元。

但是,这个时候的美元,依然无法挑战英镑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元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欧洲在战火中厮杀、挣扎,忍受着煎熬,而它们最需要的是军费,离开了金融支持,任何一个参战国都只能不战而败。英国人此时也身陷战火之中,不断把资金向本土集中,顾不上其他国家。

为了筹集军费,首选是增税。英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筹措的资金一半靠征税,法国是14%,德国是13%。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国部分是靠卖掉外国资产,特别是靠在国外借款来为战争筹措资金。

美国的银行家及时抓住了机会。他们向欧洲需要资金的各方提供贷款,仅仅在战争初期的四年中,就有120亿美元越过大西洋,冠冕堂皇地涌入欧洲大陆。如果按照现在的购买力计算,这笔钱相当于1 750亿美元。那时的经济体规模相对较小,这些战争借款的债务额也就显得特别大。这些贷款一部分直接给了英国人,一部分则是由英国中介给了其他同盟国。1918年后,这种跨大西洋密切联系最终构成一种政治和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关系。同盟国尽管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同时也是负债累累。这种局势迫使它们向德意志帝国,也就是向这个刚刚在《凡尔赛和约》上被打上了战争罪魁祸首烙印的战败国,提高战争赔偿要求。美元的金融权威协助同盟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最大的受益者。比如,借款很大程度上同支持汇率有关,汇率因受到国际收支不利的压力而在下降。英国政府请纽约的J.P.摩根公司从1915年起,将英镑支撑在4.765美元的水平上,这个汇率比平价汇率4.866美元略低了一点儿。为此,该公司到纽约债券市场上去借钱。战争结束时,这种支撑的代价合计在20亿美元以上。这笔钱在美国于1917年4月参战时,由J.P.摩根公司转到美国政府手里。在1918年11月停战以后,继续为战时的物资采购和进口供应品所提供的贷款,使英国政府对美国政府的战争债务达到41亿美元。法国的总债额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