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回顾2023年美联储降息路径

2023-07-14 16:13:0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回顾2023年美联储降息路径

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全球实时汇率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线索Clues | 理性投资

在2018年四次升息之后,美联储(Fed)今年共进行了三次降息。这三次连续降息分别发生在2023年7月,9月和10月,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目前的1.5%-1.75%水平。

回顾过去一年,在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寒冬的悲观情绪下,美联储的态度经历了由“鹰”到“鸽”的大幅转向。

全球经济年初迅速放缓

2018年末以来,全球主要经济组织陆续发出警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纷纷下修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欧央行(ECB)警告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官员们也在不同场合表达出忧虑。

以各国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PMI为首的经济数据则持续走低。

最近两年主要经济体采购经理指数(PMI)(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据媒体报道,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NABE)12月9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或将分别放缓至2.3%和1.8%,低于去年的2.9%。

调查显示,美国经济有望在今明两年持续扩张但增速放缓,今明两年第四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预测中值分别为2.1%和1.9%,低于去年同期的2.5%。今明两年消费价格预计将分别增长1.8%和2%,也不及去年。

NABE是由商业领域经济学家组成的专业协会。该协会定期开展经济政策调查、前景调查、商业状况调查。本次调查于11月5日至20日进行,由53名专业人士组成调查小组对美国经济前景进行预测。

在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上,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曾表示,今年的挑战令人惊讶。他说,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处在良好态势,但“需要大幅且持续的通胀上升才会加息”。

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则在近日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处于能够给经济提供支持的恰当位置,且他对2023年前景表示乐观。他预计美国经济明年将增长约2%,失业率将保持在接近3.5%的水平,并希望通胀率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

美联储通胀目标仍待实现

结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双目标——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来看。美联储最重视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开支(PCE)价格指数11月份录得1.6%的同比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但距离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值仍相去甚远。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过去的十年中,美国核心个人消费开支(PCE)价格指数同比增幅达到2%的政策目标值的月份屈指可数。(图片来源:Fred、新浪财经《线索Clues》整理)

而映射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指标则显示,目前美国失业率仍处于50年来最低水平。

据美国劳动统计局(BLS)公布的11月非农就业报告(NFP),美国失业率仍处于50年来最低水平。(图片来源:Fred、新浪财经《线索Clues》整理)

但就业数据的乐观,难掩美国经济可能将要陷入衰退的窘境。2023年8月中旬,“10年-2年”美债收益率倒挂猝然而至。据统计,在1980年至今的5次倒挂警报之中,有4次在滞后1至3年的时间内出现了经济衰退,分别是1982年经济危机、1990年信贷危机、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而1998年则是唯一一次警报失灵。可以说,美债收益率倒挂的警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按照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的话说,作为美国经济的“金丝雀”,这一现象拉响了衰退风险的嘹亮警报。但他也强调,这一警报不仅是信号,更可能是诱因,或将通过两大机制自我实现。

不过,伴随着美联储的多次降息操作,上述期限美债收益率倒挂情况在年末获得缓解。截至12月20日收盘,“10年-2年”美债收益率利差报29BP(0.29个百分点)。

2023年中,美国2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次出现倒挂(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流动性紧张困扰美联储

据新华社报道,自美国9月出现“钱荒”后,美联储持续以回购操作稳定金融市场。在延长回购计划并提高回购规模后,美联储自12月中旬起再度“加码”回购操作,针对资金最为短缺的“跨年”时期推出一系列额外的回购操作,以增加金融系统中货币供应并缓解年终“钱荒”压力,从而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尽管这种临时性措施暂时稳定了回购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的情绪,但数据显示利率仍不时出现上跳趋势,显示美国金融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依旧强烈。

从以往经验看,季末和年底是美国“钱荒”的高发期。集中纳税压力、为购买的政府债券支付资金以及美国的银行在年底时放贷意愿相对较弱,都可能导致市场上资金紧缺。但这一次“钱荒”的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久,令不少业内人士错愕。

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本月9日发布报告称,本轮“钱荒”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大型银行近年来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