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人民币升值,成世界第三大货币,美国金融霸权还能嚣张多久?

2023-07-15 22:57:30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人民币升值,成世界第三大货币,美国金融霸权还能嚣张多久?

10月18日,中国央行发布了一份202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根据报告里的数据,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相当可喜的进展。

报告发布的第二天,人民币的汇率就开始升值,盘中一度突破6.38,差点触及6.37的位置。虽然还没有达到今年5月份最高的位置,但也距离不远了。

这样的升值,有三点好处,一是倒逼中国产业升级,二是把美国输出的通胀抵挡回去,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当然坏处也是有的,现在不少人担心,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按照经济学的常识,以及数百年的历史经验,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都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

最经常看到的例子是日本。1985年,美国和包括日本和德国在内的7个工业化国家签订了广场协议,这7个国家货币的汇率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

这个协议拉开了日本悲剧的序幕。协议一签订,之前5万美元的日本车,现在要花10万美元才能买到了,日本的企业马上就失去了竞争力,日本的外贸出口变得一塌糊涂。

日本有很多超大规模的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这些企业如果倒了,会引发超大规模的失业潮,而且终身雇佣制企业的员工失业后并不容易找到下一份工作。

所以日本要在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维持这些企业的生存,日本政府的解放方案就是拉动内需,要靠国内消费来维持经济繁荣。

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日本在1986年降低了五次银行利率,还开启了量化宽松模式,在金融市场上海量放水,来支撑大企业不要倒,同时鼓励民众花钱。

钱从银行到了社会后,短期内取得了很多效果,但是不少钱流向了房地产和股市。从1985年9月到1989年12月,日本股市上涨了3倍,土地价格上涨了4倍。

当时东京最贵的房地产价格,折合成美元是97万美元一平方米。1987年,福布斯杂志第一次公布全球富豪榜,当时全球最富有的十个人中,有一半都是日本的房地产大亨。

当时东京的房子价格加起来比整个美国房地产价格的加总还要高,膨胀的房地产和股市贪婪地吞噬着本该流向实业的钱。

央行放水时间一长,自然是要推高通货膨胀的,日本央行在1990年8月突然加息。一年内连续加息了5次。

结果日本股市直接崩盘,虚高的房地产市场也被打回原形,日本的经济泡沫彻底破裂,随后日本就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滞期。

根据日本的经验,似乎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将会让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之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

但是,当年签订广场协议的国家,只有日本的经济最终陷入停滞。另外5个国家经济并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冲击,特别是德国,反而因祸得福。

当时的德国还未统一,西德的本币马克比日元的升值幅度还要高。德国非常清楚马克升值对出口有影响,但德国人认为出口竞争力下降可以倒逼德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当时的西德施密特政府任凭马克升值,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市场。事后来看,西德是成功的,德国的企业成功完成转型,产品变得不可替代,出口顺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大了。

整个欧洲一度把汇率锚定德国马克,直到欧元诞生。西德人民也一度富到有足够的钱交“统一税”,能够直接掏出腰包给东德人民发钱,推动两德统一。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最终的结局迥然不同,其中也是有很多其他细节。比如美国对待日本是全方面打压,不仅仅是让日本的本币升值,还发动宣传机器,诬蔑和打压日本制造的声誉。

当时美国民众接受偏见,觉得日本生产的汽车只在价格上有优势,品质根本不能和美国车德国车相比。日元升值后,日本的汽车产业瞬间失去成本优势,自然竞争不过美国和德国。

同时,美国对内宣传日本企业帮助苏联、日本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日本向美国倾销产品,并且拿彻底对日本关闭美国市场作为威胁,逼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半导体协议》。

协议规定,日本必须停止在美国以及全球市场倾销,而且要根据美方核算成本以“公平”的价格出售芯片,还要开放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

此后,美国还以日本不遵守协议为由,强制要求外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超过20%。

所以,虽然德国和日本都是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两国的结局却完全不同。而德国的经验也是前面提到的人民币升值将倒逼中国产业升级的理由。

大家都知道,美国对日本做的事情,几乎已经完完整整地在中国身上重来了一遍。美国制裁了中国的中兴公司,打压华为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上挑起对华为公司的不信任,强迫tiktok分享技术。

还有单方面向中国加征关税引发中美贸易战,强迫本国和日本在中国开设的工厂搬离中国,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制造,拿人权为借口打压中国的棉花产业。这些就是最好的压力测试了,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打压都失败了。

现在美国已经要实质性取消贸易战期间施加的关税,孟晚舟女士也回国开始上班了。而中国的产业链整体上也没有被转移走,只转移出去一些生产步骤。

中国的成本优势是全方位的,早在很多年前,很多国家的工资成本已经比中国要低了,包括不少中国企业在内,不知有多少企业尝试过将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但是这些企业基本都铩羽而归,这两年美国逼迫日本企业撤离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日本企业也发现在东南亚的利润率远不及在中国,美国不少把工厂转移到越南的公司都在研究如何搬回中国。

所以说,中国的出口企业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虽然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影响,但很难说会是灭顶之灾。相反,人民币升值后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的价格。

不过,要说是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就能像德国一样完全实现产业升级,那可能也不全面,中国的规模极其庞大,德国统一后的人口也就8000万,而中国的人口比发达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有很大不同,高端制造业的买家主要考虑的是品质,这些产品往往卖得很贵也不愁卖不出去,全世界高端制造业总的市场容量不大。

而中低端制造业则不同,像是鞋类、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等产品,品质达到及格线后,就开始拼成本了。

如果中国要全部转成高端制造业,那恐怕全世界的高端制造业要全部集中到中国,这是不太现实的。

但是,毕竟人民币升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把美国输出的通货膨胀抵挡回去,人民币一升值,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就降下来了。

现在全世界能源和矿石都在涨价,能把进口原材料成本降下来,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能降低,在中国本土卖的价格就会比较便宜,而其他国家买中国的产品,价格就高了。

要知道前年和去年美国还威胁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今年已经不提了。5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还给中国刘鹤副总理通电话,说不要让人民币过快升值。

因为美国现在也着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在5%以上了,要是中国商品涨价,那美国通胀率还会继续升高。

美联储就不得不加息,加息是不利于经济恢复的。所以美国想着让中国来配合美国,那宽松货币政策就能多持续一天算一天。

当然,中国有自己的步骤,5月央行就说过,调控汇率的目标就是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防止单边行情。

毕竟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好时机,因为美国滥用美元地位正引起国际公愤。

要说明这件事,就要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世界需要一个国际结算货币,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在全球化以前,所有的文明都独立发明出了货币。

在欧洲航海大发现之前,非洲人和印第安人都没有独立发明出轮子,但是都独立发明出货币。因为货币实在太重要了,没有货币就只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太麻烦了。

现在全球需要一个国际支付货币也是同样的道理。英镑曾经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整整过了50年,美元才变成国际支付货币。

那是因为以前的英镑和美元都是金本位,背后都有黄金作为支撑。美元取代英镑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发了两大笔战争财,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到了全世界的70%,大幅度超过英国。

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却没有变,只是因为世界需要有一个世界结算货币,而这件事情是有惯性的。

近年来,美国践行MMT现代货币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央行的调控目标就只有就业和通胀,美国拿着这个理论当令箭,不负责任地放水。

同时美国正使用美元的支付系统作为武器,随意制裁他国,连美国的盟友法国的总统马克龙,最近还说要建立欧元支付系统,以绕开美国制裁,作为盟友说出这种话,份量可想而知。

事实上,世界各国正在想方设法去美元,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伊朗、印尼都有本币互换协议,直接绕开美元进行国际支付,欧元的步子迈得也很大。

美元已经是无本位货币了,背后并没有黄金支撑,而美国正不断透支美元的信用,世界各国忍无可忍。

就在人民币本轮升值的3天后,中国的外汇局专门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明确表示,此轮人民币升值是市场推动的正常表现。

其实早在5月的时候,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就说过,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央行管不了人民币汇率,最终央行是要放弃汇率目标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美国这样滥用美元地位,以及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如果人民币随市场波动定价,当然长期看是升值的。

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写的指数,人民币在去年就已经超过了英镑,在主要货币中排名第三,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赶上。

诚然,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利好,但不能为了保护它们,放弃更大的目标。

打个比方,解放战争后,中国的文盲还很多,不少村里的老秀才,要靠帮着村民读信、写信,寄信来谋生。

新中国普及全民教育,扫除文盲,一定会让这些老秀才失业,但是不可能为了保护这种就业,就不扫盲了。

现在的中国面对的也是类似的局面,不应该为了给部分企业营造温床,就放弃人民币升值的那么多利好。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