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资金流出何以应对? 权威人士:资本管制往往适得其反

2023-07-17 02:22:24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资金流出中国成为国际经济界瞩目的事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各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近日,有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收紧资本管制以遏制资本外流,但也有不少人担心,收紧资本管制可能会阻碍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并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似乎陷入了矛盾。

昨日,“资本管制总体无效且常常适得其反,”权威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资本管制非但不能增加一国金融稳定系数,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率并增加危机风险。新兴经济体资本管制的实践总体欠佳,多数最终被迫走向更大幅度的放开。

权威人士还提醒,如果中国加强资本管制,将“印证”境外媒体和投机势力致力渲染的预言,可能加速资本外流,陷入投机资本渔利的“圈套”。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不会走资本管制的“老路”。潘功胜称,当前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总体可控,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了基本稳定,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未来将在继续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资本管制之辩

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成为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的工具,推动开放资本账户、放开汇率及多项金融部门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但时机似乎并不理想,合理的资本外流(投资组合多样性)与出于对经济的担忧而引起的资本外逃,交织在了一起。

国际金融协会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新兴市场经济的资本净流出金额估计达到7350亿美元。同时,报告预计今年新兴市场经济将出现4480亿美元的净流出。另外,从外汇储备数据来看,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5127亿美元至3.33万亿美元。

业内预测,若资本流出趋势持续,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如何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大灵活性的同时,避免触发大量资本外流、大幅货币贬值,成为中国央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那么,是否为防止资本流出风险进而阻碍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资本管制是否“最经济、最有效”?

学界和政策界对资本管制的弊端存在较多共识。“资本管制的目的一般包括:限制投机套利,缓解外汇短缺,遏制本币贬值,延缓危机,保持国内政策独立性,保护国内金融产业。”权威人士称,“总体看,资本管制非但不能增加金融安全系数、降低危机发生概率,相反管制越严越容易滋生各种不稳定因素。”

上述权威人士进一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资本管制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被认为是宏观经济政策失败和经济基本面脆弱的信号,极易强化负面预期,动摇投资者信心,触发资本外逃并引发经济金融动荡。

此外,权威人士称,资本管制不可避免地加大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损失,降低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 并容易滋生腐败。资本管制增加了国际投资者撤回资本的难度,会挫伤其对本国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增长。

“管制下的非均衡一旦加大,资本会加速流出的担忧就很难消褪,”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资本管制并不能增加金融安全系数、降低危机发生概率,“没有短期维稳,哪有中长期求变。”

表面看,短期资本管制可在不耗费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低成本地”缓解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压力,但大量研究一直质疑资本管制的效果,认为相关管制措施极易被个人和企业规避,仅在短时间内部分有效,中长期(通常认为6个月以上)无效。钟正生认为,放开资本管制需要择时而动,优先排序,目前形势下多放流入管制,少放流出管制。

“我们过去是宽进严出,宽进严出的目的就是利用外资,但是当中国成为国际市场的净储蓄者之后,而且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本义来看,我觉得中国在资本流出方面,特别是对国内投资者的对外投资这一块,可以进一步放松,但是在流入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管理,改变宽进严出的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使用中国的货币,跟境内的市场主体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交易的结算,当然是好事。境内外交易活动的活跃可以给经济带来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