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信用货币时代:美元国际地位和中国建立现代央行制度

2023-07-19 04:37:1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信用货币时代:美元国际地位和中国建立现代央行制度

24日,为期一天的第三届上海货币论坛成功举办

50年前的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在戴维营宣布: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失效。从1944年至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意义的国际货币制度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自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笔朴素的交易开始,货币的形式就在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本币制的纸币、信用货币,每一种新的货币形式的出现,就可能伴随着货币流通制度的变化,例如数字货币正在考验当今人类的认知能力。

上周日(24日),“2023上海货币论坛:货币制度和机构:演变和理论”上高手云集,20余位发言者都在感谢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两个主办方搭建的平台。尽管已是连续的第三届,但货币本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的教训、数字货币前景、美元地位和美联储责任、何谓现代化央行?这些答案及某些不确定性,依然让海内外学者充满解密的欲望,也让人陡升寻找规律、规避风险的责任感。

论坛现场,海外三位学者、国内两位学者在线上视频发言,近50位与会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沟通

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里的反思:50年后经济更好还是更坏?

“这是个奇迹。还在1944年7月,二战并没有结束时,美国牵头,西方44个国经济学家们达成了一致,建立了真正的全球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但因为数次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关闭美元兑换黄金窗口,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这就是1971年宣布解体的历史性一刻的照片。”

视频屏幕上加州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Barry Eicengreen主旨演讲,开首就展示一张历史照片,抓住了每个人的视线。

尼克松总统(中)1971年8月15日宣布关闭美元兑换黄金窗口的历史一刻

现在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相比,经济环境是好还是坏?这位公认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的全球权威学者称,作为经济学家,自己只能给出一个积极的表述:表面看解体前后有连续性和相似性,实际情况非常不同。他指出,这50年来有更高的资本流动性,更少的管制;政治上有更高的民主程度;世界经济的格局不再是美元独霸,而是更加的多极。

Barry Eicengreen指着一堆数据坦言,20世纪几乎所有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要快于以往,这是要归功于1944年确立的金汇兑本位制度,“它至少是带来了30年的经济繁荣。”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带来了几个意外。Barry Eicengreen分析,首先,更灵活的汇率波动,带来进出口价格的波动,可并没有压抑国际贸易的发展。“或许是进口和出口商找到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其次,外汇储备并没有出现下降,各大央行依然在购入外汇以抵消资本流动带来的负面后果;再次,波动汇率的影响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大,并没有出现两端现象,大多数经济体选择了留在中间。因此,特里芬(Triffin)困境就并没有消失,在21世纪变成了另一种形式:外汇储备在全球范围内主要以美国国债形式存在,当其他经济体增速超过美国时,美国就无法继续无限期维持这种安全并且有流动性的国债了,也就是美国无法提供规模的需求。

Eicengreen教授的《全球化资本》一书1998年、2008年、2018年三次再版,中国报纸刊发报道

“这就说明,目前的全球货币制度就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样,存在内在的缺陷。”

由此,Barry Eicengreen展望,各国可能要多依靠央行和政府。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没有能力在一个周末内增发被成为纸黄金的特别提款权(SDR)。“在大平台的货币上,美欧元和人民币至少会成为美元的竞争者。”提到这一点,Eicengreen表示,自己会不断提出这个观点,直到所有人都相信,但他不会给出时间表。他的依据是,从资本主义早期的威尼斯、日内瓦、佛罗伦萨,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国际货币都是来自一个主权强国,各地央行要想持有的外汇储备都要能够实现政治上的制衡目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Barry Eicengreen线上主旨演讲

美元的国际地位还稳固吗?美联储加息预兆变了吗?

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本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余永定交流多年思考的结论。

*美元令人信任的地位在动摇,持有美元要警惕和谨慎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不是对美元信心的崩溃,而是对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承诺的崩溃。”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换为投资者对美元是否有信心。上个世纪,这种信心来自3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强硬的外交,也来自美国普遍的对自我约束的承诺。

但是当下,这种令人信任的地位是在逐渐动摇的。余永定指出关键的转折点在1981年,此前,美元给全球贸易提供流动性,“美国是债权人”。但1981年后,美国提供经常项目逆差,“美国是债务人”。形象地说,美国纯粹发一个借条,最后都不能兑现,那你对美元还有信心吗?

余永定主讲“我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若干思考”

余永定提出,当下对持有美元要警惕和谨慎。

首先,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累积导致了净债务已超15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70%;国债已超过GDP的100%,根据美国国会预测,在2050年,会超过50%;量化宽松,从8000亿美元到目前的8万亿美元。”从2009年就叫着要退出,但如何平稳退出并无经验。”

其次,美国如此高的债务,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支撑。余永定回忆,他求学的1977年,老师们就告诉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一个国家只要有信用,就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融到资。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残酷的事实是“并不能融到资”,于是生发了发展中国家维持低汇率也要让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现象。他给出数据,现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约12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20%左右。

余永定认为,对中国海外资产负债的调研,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投资

*从货币权力来看,没有合适的替代品,美元独霸依然

美元究竟可信否?与会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广州商学院校长李晓在所做的“美元的国际地位”演讲里,对Barry Eicengreen教授提出的国际货币将出现多元体系表示保留。他认为,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元地位不降反升的过程仍将再现。他增加了货币权力的维度来考量。

在他看来,货币权力分自发性的功能性权力和自主性的结构性权力。前者指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在既有的规则制度下,通过发挥各种市场功能获得利益的能力,比如储备货币功能,从中获得铸币税、网络外部性,取决于市场规模、金融发展水平等市场因素。后者则是围绕着货币功能及其行使而产生的规则、制度的设计、实施、控制能力。

陈达飞演讲中,分析了美联储加息的最新政策

李晓认为,美元的结构性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把货币呼唤覆盖到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这种短期安排如果扩展到长期化、多边化、甚至制度化后,会在国际货币基金(IMF)之外重新建构一套全球流动性供给规则,这意味着那些没有被纳入体系的国家可能会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美元作为协商货币的地位在提升,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还是解体后,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就是通过沟通、协调、谈判来改变规则和议事日程。“货币外交会从后台走向前台,尤其在中美长期博弈中,值得学者深入研究。”

但是,李晓也不认为美元国际地位完全不可退位,但关键障碍是没有匹配的替代品。“而美元霸权地位的最大威胁,将是来自美国自身。”这也是近年来大家普遍看到的乱象:美国国内经济矛盾、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对外单边主义盛行;美元体系武器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遭到破坏,并且无限量的量化宽松的经常化甚至长期化。

下午第一节,与会者就上午的主题又做反刍式讨论

*美联储近年来货币政策的改变:和最大就业、平均通胀挂钩

美联储作为美国央行,它的货币政策可以从侧面反观美元在国内外的作用。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主管陈达飞分享了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个动向——和最大就业、平均通胀密切关联。“这也是后凯恩斯主义中重要的货币内生,即适应主义。”他分析,自从2008年开始,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一直在下降,到特朗普执政期控制得尤为突出。一般在失业率超过6%时,美联储就会考虑退出政策,这是一个硬性约束。但这次已经到达5.4%时,依然没有出手,因为它看到劳动参与率依然远远不到疫情之前。“美联储目前的货币政策除了考虑总量外,还要考虑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如果劳动力市场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受益的都是那些技能型劳力,弱势群体同样未受益。同样,对于通货膨胀,也是考虑平均通胀指标。陈达飞由此介绍了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四步走,以此来观察其近年来投资、加息、缩表的依据。

陈达飞发言“最大就业、平均通胀与美联储新货币政策框架”

回望3000多年演变史,货币的本质透露多少秘密?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效应、美元地位独霸持久否、美联储如何动用货币政策,这些阶段性的变化,背后都关系到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每一阶段的演变又显示了怎样的经济规律?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铜钱和纸钞交子是中国对人类货币两大贡献

北大历史系经济史教授李伯重被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韦森誉为海内外的权威,他认为要重新审视民国时留下来的结论——中国国家体系落后而迟迟不能进入现代货币体系。“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落后的货币体系能够使一个最大经济体运行了两千年,而且还出现了宋朝、明朝后期这样的商业经济高峰。”

韦森教授(右)认为,李伯重(左)教授是海内外都认可的中国经济史专家

李伯重梳理中国货币史认为,秦朝出现铜钱,宋朝出现交子纸币,都是中国在人类货币史上的两大贡献。寻找合适的货币形式,中国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李伯重充分肯定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所做的古代金属货币史的详尽介绍——齐刀、秦半两、汉五铢、莽钱、袁大头、白银。他认为,“从铜钱到纸钞,从纸钞到银两,显示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特点——早熟而不成熟。”中国铜钱的发明,有利于小手工业者、小农的小额交易,如布罗代尔所说的初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门槛,这方面中国做得最好。宋朝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钞交子,曾被认为这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四五百年后,欧洲才进入纸钞时代。“当然,有纸钞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明朝后期因为可以大量进口就出现了白银替代。”

周卫荣发言“论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本质 ”

*信用货币的特性容易带来超发产生风险,从国家治理入手预防

在勾勒了货币史上的自然实物货币、规制化金属货币、金属本位制纸币和国家信用货币几个阶段后,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对信用货币做了深刻的剖析。

他认为,“信用货币基本上都是各个国家金属本位制纸币遇到巨大问题,没办法执行下去时的被动选择。”

货币的核心功能是财富的价值尺度,因此,理论上讲,一个国家货币总量要跟这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可交易的财富规模对应起来,因此它也叫国家的主权货币或者法定货币。在推动信用货币方面,信用投放和支付结算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前者有两个渠道,一方面货币投放机构必须买必要的价值储备物投放基础货币,比如说黄金、外汇、战略物资,另一方面,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