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1931年英国为何退出金本位制 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是哪一年

2023-07-19 17:40:3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1931年英国为何退出金本位制

1920年代:看似风平浪静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念兹在兹的就是要恢复金本位制。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汇率稳定,促进贸易和金融的发展,而且是为了找回大英帝国昔日的荣光。

早在1918年,一个由坎利夫(Cunliffe)爵士牵头的委员会就已经建议,要尽早恢复金本位制。无奈一场恶战之后,百废待兴,直到1925年,英国才正式回归金本位制。在确定英镑和黄金之比价的时候,英国政府几乎想都没想,就把黄金的平价定在了战前的水平。

一开始看似风平浪静。到1924年,英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制造业的产出超过了1920年的水平。尽管棉花、造船和钢铁等传统行业仍在苦苦挣扎,但化学、汽车、电器产品等新兴行业的扩张速度很快。1925到1929年,英国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2%,算是交出了一份还算及格的考卷。1925到1929年间,英国的国际收支总体是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可能要算资本账户中的“借短贷长”现象。英国的金融机构大量在海外长期贷款,但主要靠短期资本的流入融资,这意味着,英国存在着“期限错配”的问题。

遗憾的是,自从回归金本位制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直暗潮涌动。英镑不断经历着冲击和挑战:先是心脏出现杂音,然后是心律不齐,最终,到了1931年,突然出现了心肌梗死,英镑不得不大幅度贬值、退出金本位制。

1926年刚刚开局的时候,英国面临的问题是资本流入。当时,英国的利率相对较高。同时,法国几乎处在财政破产的边缘,法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美国摩根集团,法郎急剧贬值、大量资金外逃。但到了1927年,英国就不得不转身面对资本外流的压力。1926年5月,英国爆发了大罢工,来自煤炭、钢铁、铁路、建筑等行业的600万工人参加了罢工。这次大罢工对英国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影响到投资者对伦敦城的信心。

就在这时候,法国还要趁机捣乱。法国的局势在1926年下半年渐趋平静。到了1927年,法兰西银行忽然决定,要把其持有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卖掉,增加黄金储备。对于法国来说,这不过是吸取过去的教训。毕竟,在1923年—1926年法郎贬值的过程中,法国的黄金储备哗哗地外流,想来还觉后怕。1927年5月,法兰西银行行长莫罗(Moreau)要求英格兰银行每周兑换价值300万英镑的黄金,这可是在英格兰银行的背后横插一刀。5月27日,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匆匆赶到巴黎访问。他威胁说,如果法国一意孤行,英格兰银行将不得不考虑退出金本位制。莫罗没想到这位邻居的家底这么经不起折腾,他只想要黄金,并不想看到英国破产。他想了想,决定转而向美国要黄金。他又想了想,总觉得还是保险一点好,于是,法兰西银行开始积极实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英格兰银行。图片来源:东方IC

美国股市突然崩盘,英国错失良机

到了1928年,美国股市大涨,英国再度遇到挑战。华尔街像一个黑洞,把能吸走的钱都吸走了,德国、法国实业界不得不到英国借钱。英格兰银行自己心里清楚,英国哪里有那么多的钱。1929年2月,诺曼又跑到美国,试图劝说美联储提高贴现率,给疯狂的股市降降温,却无功而返。眼看着自己的资金不断地流走,诺曼最后咬咬牙,把利率提高了1%。如果早半年动手,或许0.5%的利率上调就能遏制资本外流,但到了现在,哪怕一次上调1%,效果仍然毫不明显。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突然崩盘,史称“黑色星期二”。这倒是给英格兰银行留了些喘息的余地。

可惜,这只是风暴到来之前的平静。本来,这给英国提供了主动采取行动的绝好时机,但正如历史上很多次危机到来之前一样,英国政府选择了在惊慌失措中傻傻地什么也不做。

公允地讲,当时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各路经济学家纷纷给政府支招。1930年,政府召集了麦克米伦委员会(MacMillan),听取各方关于金融与产业形势的意见。凯恩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的报告就曾经他润色。但凯恩斯那时的观点也和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坚决反对英镑贬值。在麦克米伦委员会作证的各位专家里,只有财政部的霍特里(Hawtrey)和剑桥大学的罗韦(J. W. F. Rowe)支持英镑贬值。

一般认为,凯恩斯是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的首倡者。在和自由放任学派的争论中,凯恩斯最终占了上风。他赢得了辩论,但又觉得这种胜利的感觉了无欢娱。凯恩斯内心钟爱的当然是大英帝国自由、开明的文化传统,他早年曾经批评那种通过提高关税来增加就业的观点,说这是“最粗陋可鄙的保护主义的谬见”。但是,凯恩斯是一个知道变通的经济学家,他深知昔日的盛世已经一去不返,英国眼下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只有解决了失业问题,才能保住大英的血脉。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把能够想出来的招都列出来了:对进口征税、奖励出口、减税、降息、增加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提供补贴、禁止国外贷款。但他仍然不愿意放弃金本位制。凯恩斯的想法是,如果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保持岿然不动,说不定还能巩固英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呢。

凯恩斯

经济学家议论纷纷,政治家们莫衷一是。1929年月,工党上台。大家都知道英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但到底如何治病,各方始终没有共识。保守派主张提高关税。自由党要求增加公共支出、由政府提供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