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让你往“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上打钱?千万别信,遇到骗子了 银监会监管保险吗

2023-07-26 06:29:43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让你往“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上打钱?千万别信,遇到骗子了

B站UP主“波桑”今日(17日)自曝被冒充银监会工作人员的粉丝诈骗25万,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有人提供所谓的“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让你转账,千万别信,肯定遇到了骗子。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类似的骗局近年来在全国多地不时发生,一些消费者损失惨重。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曾发布“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充监管机关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也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认证金。多地警方也曾提醒大家,根本不存在所谓“安全账号”和“中国银监会对接账户”。

能说出你的个人真实信息,也别信

据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通常惯用手法是:首先,以可获得便捷网络贷款、小额贷款等名义联系消费者,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软件进行注册或提供个人信息;然后,提出因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符、不实、账户有异等各种理由而导致被银保监会冻结资金。同时,利用伪造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冻结XX账户的通知”等材料,或银行卡冻结截图等,要求消费者缴纳保证金、认证金等钱款才能解冻账户,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消费者小黄最近就遇到了这种套路的骗子。“有人打电话说是银监会的人,让我注销校园贷款账户,加QQ后还发了一些官方文件。在对方的指导下,我下载了一个屏幕共享的软件并进行了一系列操作,没想到竟然会被骗。”据悉,小黄被诱导在各个贷款平台完成了5次借款,才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

小黄说,电话那头不仅能准确出用户姓名、电话号码,还有其他一些个人信息。因此,他放松警惕,还加上了对方的QQ。殊不知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购买个人信息,受害人的信息早已了如指掌,这也是大多数受害人放松警惕,开始落入骗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骗子发送的“红头文件”全是伪造的

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还给黄先生发了一些带有红色印章的“官方文件”,看到这些红头文件,小黄更加深信不疑,里面的说法也让他害怕不已,比如“如不配合,将该账户的信息上传至央行征信网,上报征信,实施冻结贷款账户及银行账户“、“将被纳入国家征信黑名单,冻结其名下资产、银行账户、限制消费、产生一切纠纷即将移交司法部进行处理。”

随后,对方还向小黄发了一个“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要求其向该银行账户转账才能注销校园贷款账户,否则就会被上传征信。

事实上,小黄看到的红头文件全是不法分子伪造的。一个最明显的漏洞是,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自2018年合并后,全称已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而骗子给的假文件里却显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银监会”。

看到“中国银监会对接账户”就是遇到骗子了

而所谓“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根本就不存在,骗子给的是一个私人账户。

今年1月,温州警方曾发布提示,没有所谓的“安全账号”“中国银监会对接账户”,提及此类字眼的均是诈骗。也不存在所谓的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且个人征信无法人为修改;只要让你下载贷款软件、查验银行账户、提供验证码或贷款转至个人账户的均是诈骗;QQ屏幕分享功能要谨慎开启,避免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资金被盗用。

银保监会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认证金

为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不受侵害,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您:

一是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保险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更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认证金等名目的费用。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勿被不法分子所谓“账户资金被冻结”“将承担法律责任”等说辞迷惑,消费者一旦轻信谎言,就会落入骗局。

二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办理贷款。消费者如果有资金融通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从金融机构办理。对于陌生来电、非正规网络途径推销“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的行为,应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