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赵敏:世界货币的本质:信用、权力与剥削关系 银行黄金存储

2023-07-27 04:21:3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赵敏:世界货币的本质:信用、权力与剥削关系

以上三种世界货币本质关系的论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世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但是,不管是信用关系、权力关系还是剥削关系,都只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世界货币本质的某一个方面,从国际经济史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化来看,世界货币所体现的应是这三种关系的复杂耦合。

二、世界货币的非商品化与国家间信用关系

从中世纪到近代,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是金银等贵金属。金银能够充当世界货币,是因为金银是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同的商品,可以直接作为抽象人类劳动的化身充当最为普遍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对于国际贸易中产生的贸易差额,金银发挥支付手段的功能;各国间通常平衡的商品交换突然失衡时,金银发挥购买手段的职能;由于特殊的市场行情或交换目的,无法通过商品交换实现或满足时,金银充当财富的一般代表。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些职能,金银作为人类劳动的直接的社会化身,还具有储藏职能。也正是储藏职能,更加凸显了金银被持有和需求是作为货币商品而不是金属商品。

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的工业时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再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制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生产、贸易和贸易服务中心。进出口的增加为英国集聚了大量的货币资本,提高了英国货币的地位,促进了英国银行业的跨国际发展,商业银行体系的广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以英国货币标价的银行票据在世界贸易中的使用,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建立起来了。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银行系统,帝国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大多在伦敦清算、从伦敦融资借贷,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英国货币成为最稳定、有效的世界贸易工具和信贷服务的计价单位,世界上超过60%的贸易以英镑为报价和结算货币。据估计,1914年在伦敦融资的国际贸易票据约为3.5亿英镑。出于与英国交易和借贷的需求,其他国家的货币转向金本位或者与英国货币挂钩,将本国黄金存储在英格兰银行,英国垄断了世界黄金贸易,英国货币成为外汇储备的首选货币,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外汇储备占总储备的2/3左右,一战前英国货币形式的外汇储备占总储备的40%。

英国货币的地位在19世纪90年代后受到美国和德国货币的挑战,其中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采取了新的劳动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一跃超越英国,到1910年,英国工业生产的多项世界记录被两国打破,如煤炭生产,1890年英国、德国、法国分别为18.2千万吨、8.8千万吨、14千万吨,到1910年,则分别为26.4千万吨、21.9千万吨、44.8千万吨;美国劳动生产率从1890年到1907年每年提高2%,英国只提高了0.1%,在15项重要工业部门中,美国的单位劳动产出是英国的2.26倍。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国力更为衰退,以英国货币为核心的金本位体制在艰难中运行,而美国依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国际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每年向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家贷出巨额资金,为外国政府和企业发行美元标价的债券。二战结束后美元凭借占世界3/4的黄金储备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由于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值得信任的货币,与黄金脱钩成为不可兑换货币的美元地位反而上升,成为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

国家的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既是逻辑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发展、资本积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马克思认为世界货币必须是金银这种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可的商品,但是从他对贵金属在国内的流通可以被由国家信用担保的纸币所取代的论述可以推出,一旦这种国家信用超越国界,纸币就具备了在其国境外的世界流通的条件。英国货币或代表国家信用的国债券在被世界普遍认可时,虽然不是商品,也可以充当世界货币。所以,当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中心,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广阔的殖民地)建立了稳定的信用关系,其央行发发行的主权货币成为最为可信的支付承诺,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的认可,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能够逐渐与贵金属脱钩,并不完全是因为由国家经济实力奠定的信用基础。布朗霍夫(De Brunhoff)、德科(De Cecco)、巴格奇(Amiya Kumar Bagchi)等学者注意到,信用形式的世界货币并不完全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还有政治权力。马克思也曾引用斯图亚特(James Steuart)关于“货币是社会权力来源,国家间权力关系同样如此”的观点。货币符号的权力是自我实现信仰,权力货币国家可以扩张货币能力,进而扩张军事权力,反过来便于市场扩张、剩余价值生产。而之所以需要国家政治权力参与维持世界货币的地位,是由世界货币的内部矛盾决定的。

三、世界货币的第二重矛盾与国家霸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使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内在矛盾,转化为货币和商品这一外在矛盾。货币的流通超出国界,成为世界货币,商品私人劳动和世界劳动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世界货币和外贸商品这一外在矛盾。这是世界货币的第一重矛盾,反映的是商品使用价值和被世界认可的价值之间的矛盾。当主权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就有了第二重矛盾,表现为货币质和量的内在矛盾。最早论述这一矛盾的是特里芬(Robert Triffin):一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会产生两难问题,该国出口增加,使得可以用于国际储备的货币减少;该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又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这一悖论是世界货币第二重矛盾的核心表现。

在可兑换货币体系下,从质的方面看,黄金数量基本稳定时,为了保证该国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必须保证信用货币数量的稳定;而从量的方面看,随着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增长,该国货币不仅需要满足自身对外贸易、投资的需求,还需要满足其他国家对该国货币不断增长的需求。一旦这种量的增长使质的稳定性受到威胁,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就面临挑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和二战后的金汇兑本位制下的美国所主导的货币体系难以为继,都是因为这个内在矛盾。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力削弱、工业垄断地位受到德法和美国的威胁,英国黄金储备量急剧下降,甚至不足美国的1/3,直到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黄金储备的核心区,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可兑换性,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间维持一定的汇率,但是这种体系安排依然没有摆脱世界货币的内在矛盾,随着美国工业地位受到日本、德国、法国的挑战,美国黄金储备不断外流,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失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放弃固定汇率、与黄金脱钩的方式来解决可兑换世界货币的第二重矛盾。美元脱离了贵金属可兑换性,成为完全的信用货币,但仍然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他国家货币在不同程度上根据美元调整本国货币的汇率。这种新的世界货币安排,从表面上看,暂时缓解了世界货币同时需要满足调节国内经济的货币不稳定性和保持与黄金固定比率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美元一方面摆脱了黄金对美元稳定性的束缚,可以完全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无需考虑黄金总量,自由地调整货币发行量;另一方面,伴随世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美元货币需求的增加,也不受美国可供出口产品数量的束缚,可以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股票等虚拟资产获得任意数量的美元货币。但世界货币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反而以更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相较于金本位制下世界货币的价格波动可以由黄金流动调整,不可兑换体制缺乏类似的调节机制。美国本土很少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对外依存程度普遍低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见图1),即使美元汇率发生大的波动,美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也远小于其他国家。因此当国内经济不稳定时,为了保证国内货币的信心,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是以国内经济目标为优先的,不惜牺牲世界货币的稳定性。

世界货币的第二重矛盾是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根源之一,尤其是世界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时,世界货币内在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和加剧。但这一主权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体系自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以来,虽然一直处于波动中,却运行至今,且有长期运行下去的趋势。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经济发展自然产生的结果,并非主权国家的霸权操控。格拉罗蒂(Giulio MGallarotti)以金本位制为例,论述了英国政府并没有对应于推行本国霸权的政策,而且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较少(见表1),不可能承担控制国际货币体系的任务。

但这种观点显然无法解释为什么英国的经济竞争力在19世纪末期已经被美国和德国赶超,还能维持世界中心的地位,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英国可以用远少于美国、法国的黄金储备发行以本国货币计价的世界货币,并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事实上,英国在一战前能够维持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广阔的殖民地提供原材料和市场,以及英国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霸权合作。面对德国和美国的挑战,英国转而把殖民地当做产品倾销地。一方面限制殖民地对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口,制止印度等殖民地培养熟练工人、生产可以从英国进口的商品,控制殖民地的银行和金融体系。1913年,印度进口的制成品804%来自英国,来自德国的进口额只有8.5%。另一方面,大肆掠夺殖民地资源,出售原材料所得的收入用于补偿英国本土的赤字。1913年,英国在非洲、亚洲殖民地的资产共1. 5亿美元存放在伦敦,其中1.363亿属于印度政府。这也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英国的黄金储备如此单薄,却依然可以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发行可兑换的世界货币。此外,英国集聚的黄金还有部分是出于政治合作。如1913年日本在伦敦有1.017亿美元的存款,大部分是出于政治需要。1902年,兰斯多恩伯爵与日本签署了共同反对沙俄在远东扩张的协定。

二战后,为保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逐渐走上霸权道路。在货币市场上,美国动用所有政治手段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确保世界贸易中主要的商品尤其是石油等以美元定价保证美元垄断世界货币的地位。在资本市场上,美国通过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鼓励其他国家持有美国国债、要求国际大宗商品在金融市场上以美元定价等方式,把其他国家纳入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市场中。这样就使得即使美国经济实力下滑,由于其他国家金融市场与美国深度捆绑,也难以放弃美元选择其他货币。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使美元的不稳定和衰弱已成为共识,但其他国家因为持有大量的美元债券仍然选择维持美国廉价的信用。美元的霸权还表现为美元使用权力的不对等,即国外投资者所持有的美元与国内投资者所持有的美元具有不同的权利。持有美元的美国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成为主流后,发展中国家被金融自由化的思想所鼓动纷纷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导致国内资源被美元控制,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通过拉高打低、操纵市场、牟取暴利,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和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与此有关;而国外美元持有者在购买美国的国内资产时却受到重重限制,美国以《外资银行监管法》、《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监管法案》等法律为依据,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对投资于本国的国外美元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管。

国家霸权确保本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关键是确保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使得本国资本在国际资本运动中可以占有其他国家生产的剩余价值,世界货币因此具有了资本的特性。

四、世界货币非对称运动与国家间的剥削关系

资本增殖和积累是在运动中产生的,为了更深刻地揭示世界货币形式的资本所体现的国家间的剥削关系,首先从分析世界货币的跨国运动入手。马克思把金银作为世界货币的运动分为贵金属生产地与非生产地之间、非生产地与非生产地之间的运动。对于生产地与非生产地之间的流通,贵金属是作为商品经由第一部类生产出来进行交易的。贵金属的国际运动是单向的,从净流量看,不会回到出发点。世界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非生产地购买贵金属形式的世界货币,除了补偿磨损的金银铸币、供给奢侈品材料外,关键是充当贮藏货币,用于国际支付储备、国内铸币流通的准备金和银行信用的准备金。贵金属生产国虽然可以控制贵金属的供给量,但是贵金属的市场流通量并不是由供给决定的,多余的贵金属不会进入市场,而是以货币储藏的形式退出流通。非产地之间的金银流动,通过商品交换和国际投资进行。表面上看,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运动是双向的,在商品生产国之间来回流动,而且还可以通过贵金属汇兑率的变化自发调整进出口,实现收支平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在工业生产国—原材料出口国的国际分工模式下,工业生产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不仅占有本国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占有其他国家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跨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信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国际贸易往往通过向银行签发汇票或由银行承兑的票据进行交易,国家间不能相互抵消的部分,才通过国际支付储备中的金银进行结算。英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后,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票据,通过贴现、融资、清算等方式进入到流通领域。这些货币在执行完流通职能、支付职能后,回到英格兰银行形成储蓄或被兑换成黄金。英国货币的流通既包括与英国有关的贸易和投资,也包括与英国无关的贸易投资——英国只是作为第三方国家进行清算。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采用的案例,印度向美国出口,使用的是向伦敦签发的汇票进行支付,金银从伦敦流出或流入。正是这种世界货币发行国的地位,使得一战前的英国,即使在工业实力受到美国和德国等的挑战,丧失了大量的世界出口份额时,仍然可以凭借经济中心和宗主国的地位,无需重新建立工业体系,直接在殖民地倾销过剩产品、占有殖民地的盈余收入,并将获得的黄金通过长期资本运动投资到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国家。此外,英国还是国际资本的最大拥有者和供给者,可以通过利息率的变化控制贵金属的跨国运动。伦敦突然提高利息率可以吸引其他国家地区的短期资金流动,甚至耗尽其黄金储备,如19世纪90年代阿根廷、巴西的债务危机,1893年澳大利亚土地泡沫破灭,这些国家损失的财富最终流入到英国。

充当世界货币的美元可以分为官方渠道的美元和私人交易的美元。官方渠道的美元是指各国央行所持有的美元类资产,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美元债券。美元债券的获得,是通过美国国会批准国债发行规模、经由财政部设计债券种类、进行拍卖交易,被非美国的政府部门购买,成为该国的外汇储备,美国因此获得出售债券所获得美元,用于商品购买或资本投资;各国除从美国购买债券外,还包括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债券。私人交易的美元主要由票据和美元现金储备构成,在进行跨国商品交易和资产购买时,通过国际出口结算和资本流入,经由商业银行结汇、换汇,最终流入到央行形成外汇储备。美国以外的国家官方持有的美元除了用于商品交换或资本投资,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购买美元债券。截至2016年1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国债占一半。

由于外汇储备构成属于国家机密,没有具体的详细信息,此数据来自美国财政部的估计。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实行的赤字经济即所有的世界货币都是美国政府的债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除了通过国际贸易或跨国公司,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