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金融资产的分类如何理解?(根据最近的三类分法)? 黄金期货基金有哪些类型可以买到的

2023-07-27 12:44:0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金融资产的分类如何理解?(根据最近的三类分法)?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讲清楚金融资产如此分类背后的道理。

最新的金融资产分类,显然是根据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设定的。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金融资产的计量存在按摊余成本,或者按公允价值两种情况;

第二,同样按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其变动是进损益,还是进其他综合收益的区别。

因此,问题可以分解为:

1. 什么决定了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还是按公允价值?

2. 摊余成本是什么成本?

3. 同样按公允价值,为什么要区分其变动进损益,还是进其他综合收益?

4. “指定……”是啥意思

1. 按摊余成本还是按公允价值?

这个问题不妨先反过来想,如果所有金融资产都按公允价值计量会如何?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假设一个债券投资者,投资目的是坐等收息回本,那么这笔债券在市场上值多少钱,又与此投资者有什么关系呢?犯得着费那劲去关注市场上那帮投资(机)者怎么出价吗?

看起来,这种金融资产的计量,似乎应该按成本,而不是按公允价值。

这里有两个关键前提:

第一,投资者的持有目的是坐等收息回本,无意在市场上玩高抛低吸,当然无需关心什么公允价值。

第二,这债券未来要偿还的本金、利息要确定。否则即便想要坐等收息回本,恐怕也难坐得住。所谓本金、利息确定,按严谨的说法叫做——

SPPI(Solely payments of principal and interest),即合同未来现金流量仅包括本金和基于本金计算的利息,且利息主要是指本金的时间价值、信用风险等。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标准,才能按成本计量。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需要按公允价值计量。

因此,股权投资肯定不能按成本计量 (本金、利息不确定),因为SPPI标准肯定通不过。

债权投资则要看情况。如果投资目的不是坐等收息回本,那么就应该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即使目的是坐等收息回本,如果不符合SPPI标准(本金、利息不那么确定),也要按公允价值计量。例如永续债(本息可还、可不还)、可转债(本息与股价有关)。

只有在持有目的是收取本息,并且符合SPPI标准的情况下,才能按摊余成本计量。

2. 摊余成本是什么成本?

摊余成本并不是初始的购买成本,而是在初始的购买成本基础上,作两个调整:

第一:加上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利息”;

第二:减去收回的本金和利息。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让债券合理地反映其内在价值。

例如,一张债券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那么随着时间推移,理论上这张债券应该越来越值钱。按初始成本计量,就低估了债券的价值。

又如,一项债权是分期等额还本付息,那么随着时间推移,价值应该越来越低——因为本金都逐渐还掉了。此时如果还按初始成本计量,就高估了债券的价值。

摊余成本的本质其实就是债券未来现金流,按照其内含报酬率折现的价值。

3. 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要分成进损益,和进其他综合收益?

假如一项金融资产不能用摊余成本计量,那就必须用公允价值计量。至于公允价值变动是进损益,还是进其他综合收益,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在于对净利润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时间上:

第一,当公允价值变动,而企业还没变现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不影响当期利润。

第二,当企业变现时,原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就会转回到利润表中,体现成当期的投资收益。

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全部进损益不好吗?

这是因为,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可能既包括收取合同本息(本息符合SPPI),又包括看情况出售来获取流动性。例如,保险公司会将保险浮存金投资于国债,但也要在保险兑付时出售国债,来满足流动性需要。

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公允价值变动进入损益,就会导致公司净利润出现“被动”的波动,而反映这种波动的意义并不太大。

因此,为了满足这种目标,会计准则规定,在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标准的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1)符合SPPI标准;(否则无论乐不乐意,利润表都要即时反映公允价值变动)

2)持有目的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与出售兼而有之。

只要其中一个不满足,就只能将公允价值变动进入损益。

所以,让问题复杂的,并不是会计计量本身,而是其背后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以及会计目标的多元性。

4. 指定……是啥意思?

在以上分类标准下,会计准则给了两项例外。允许公司“指定”分类,而不是按上述标准分类。

将原本应该按摊余成本、或者以公允价值计量进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会计计量的错配。例如一家商业银行为了投资一组贷款,而专门发行了短期融资债券。按照标准会计分类,短期融资债券分类成交易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而投资的贷款符合SPPI特征,且目的就是持有收息,因此分类成按摊余成本计量。

资产端按摊余成本,负债端按公允价值。这就导致了错配。事实上,两者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该可以相互抵消。因此,只有都公允价值计量,才可以抵消两者的公允价值变动。

非交易性的权益工具,管理层可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

这是因为公司权益投资,可能是战略性的,并非以短期资本市场获利为目的的财务投资。同时这种战略性投资还达不到重要性,以至于成为“长期股权投资”。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净利润和分红安排,会计准则允许管理层将其指定为计入权益的投资。

分类指引图注:这个图只是表明“标准分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