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看懂这一篇,重新理解“固收增强” 理财产品债基是什么意思

2023-07-28 19:38:5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看懂这一篇,重新理解“固收增强”

固收增强不是具体的产品类型,而是通过多资产的科学配比,“打包”成一种新的“固收”+“增强”的混合策略。

近年来,“固收增强”概念持续走红,打开手机端任何一款理财APP,随处可见“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产品标签。“可到底什么是固收增强”、“为什么能持续走红”、“收益来源和优势是什么”、“产品怎么挑”、“适合哪些人”、“哪些风险值得注意”等等,面对诸多疑问却很少有人说的全面,讲的系统。

重新理解“固收增强”

市面上对固收增强的解释众说纷纭,比较常见的一类为——以相对较低风险的债券资产为底仓,在获得较为稳定的票息收益和部分资本利得的同时,利用转债、股票或其他权益资产,寻求增强收益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固收增强不是独立的产品类型,而是通过多资产的科学配比,“打包”成一种新的“固收”+“增强”的混合策略,其中固收部分是整个组合的减震利器,而增强部分是力争超额收益的重要工具。

看到这你可能想问,市场上产品这么多,到底哪些才算固收增强呢?Dr.汇帮大家梳理了两个角度:

一看产品形态。在公募基金中,固收增强策略多数隐藏在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中,另外一些追求绝对收益目标的F0F和量化对冲产品,也属于泛固收增强策略,几类产品的不同在于增强部分的收益来源,有的靠转债增强,有的靠股票增强,还有的靠打新增强等等。除此之外,银行理财目前也在积极布局固收增强策略的净值型产品矩阵,多数从名称中就能分辨出来,比如“xx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理财产品”。二看产品类型。采用固收增强策略的产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追求绝对收益,另一类以相对收益为目标。区别在于前者更看重回撤控制,不追求相对排名,不论市场涨跌,都力争为投资者带来正收益,说白了就是“宁可少赚、尽量不亏”;而后者通常会选择某类指数作为比较对象,目标是市场上涨时超越对标指数,下跌时尽量做到跌幅小于对标指数。如果从概念层面你还是难以区分,不妨翻阅产品说明书,其中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个很好的判断依据。

举个例子,目前公募基金领域发行的固收增强策略产品多数都以相对收益为目标,其业绩比较基准通常是几类指数的区间范围,比如某款产品的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5%+中债-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85%”;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通常会给到一个单一基准的确切数值,比如汇华理财2023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2日发行的(固收增强)汇华理财-汇裕封闭2023001,其基准为5.20%(年化),且产品说明书中明确列示“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力争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水平。”需要说明的是,“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这两种产品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追求的目标以及适合的人群不同。

小结一下,在固收增强的赛道里,关于产品形态和增强的打法其实有很多,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在保证固收资产的相对确定性收益之上,利用其它类型资产博取更高的收益空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固收增强?

其实固收增强的第一次热销,可以追溯到2016—2017年间的表外监管和资产荒时期,当时的固收增强以灵活配置型基金为主。之后两年,虽然该品类并未淡出理财圈,但因为权益熊市,增强的部分很难达到预期收益,所以此类产品吸引力下降。可风水轮流转,2023年的权益市场回暖,让固收增强概念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并霸屏市场,偏债混合型产品成为2023年“固收增强”的主力军,同时转债和打新类型产品的快速发展也是其重要原因。以公募基金为例,华泰证券在2023年12月9日发布的研报中的一组数据,相信能很好的佐证固收增强策略的产品魅力。

看到这你可能想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固收增强?Dr.汇总结了3点,分享给大家:

1)与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刚需有关一直以来,稳健投资都是中国居民家庭财富配置的主要偏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国内居民的家庭资产中,有79.6%是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比例仅占20.4%,其中,包括银行理财、资管、信托、银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在内的低风险资产占比达到65.7%,同时只有约12%的资产投资于基金、股票、债券、互联网理财产品以获得超额收益。所以不难看出,稳健投资是决定家庭财富分配的主线。

其实从投资品类的发展形态和兴衰史也能看出端倪,比如最早之前的储蓄存款、2016年兴起的保本基金,18年异军突起的短债基金,以及当前红极一时的固收增强,可以看出,虽然“畅销”品类在变,但不变的终究是个体家庭对“稳健投资”的刚性需求。

2)与市场环境和策略优势有关

在全球低利率背景下,中国长端利率中枢表现相对稳定,并未出现显著的下行趋势。但从长周期来看,人口增速、数量红利、城市化进程等诸多因素都将面临拐点,换言之,未来利率中枢和纯债产品投资收益都或将大概率跟随下行。于是如何获取长期稳健回报、增加投资组合收益弹性成为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都说东边不亮西边亮,股债跷跷板效应一直存在于大类资产轮动的收益表现中。在债市趋势下行的背景下,投资权益类资产或能成为增厚组合收益的有效途径。于是具有固收、权益灵活配置优势的固收增强策略产品受到关注,并成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的首选品类之一。究其投资策略,简言之就是利用大类资产配置原理,在股债市场的强弱切换期间,利用多资产多策略组合的优势互补,抵御单一资产的波动回撤,同时利用小部分权益仓位力争博取结构性市场下的收益机会。

3)与行业转型趋势和渠道推广力度有关

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推进和实施落地,产品端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带来的最直接表现是理财产品波动加大,银行理财收益率中枢呈现明显下行趋势。

可不管行业背景怎么变,从需求端来说,投资者对产品稳健增值的追求不会变,于是固收增强策略产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稳定回报+低波动”类型的产品生态位。同时由于固收增强的关注倍增,在强烈的赚钱效应下不仅得到银行渠道的大力推广,同时也使各家银行积极布局、密集推出此类产品,抢占发行市场。

以上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就理财业务开展的通识教育,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市场观点。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作者:汇华理财 )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