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利率传导机制之辨 债券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关系

2023-08-12 21:25:5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利率传导机制之辨

1

市场展望:利率传导机制之辨

在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在金融市场和存贷款市场都逐步形成了一些利率传导和影响机制。其中有一些是央行引导建立的,有一些是部分投资者推演出来的,前者基本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后者可能存在一些逻辑错误。我们对目前市场理解中存在的几组主要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总结并辨析。

在看具体的利率传导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利率本质上是借贷资金的成本,它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资产回报率的高低;所以,资产决定负债,这是我们理解诸多利率传导机制的一个核心前提。

(一)首先来看两组央行引导建立的利率传导机制。

(1)OMO利率→DR资金利率→债券利率

这是一条由短期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各期限利率传导的机制,在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其中明确“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此后央行也多次强调要有效发挥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具体的,OMO利率为短期市场利率中枢,MLF利率为中期市场利率中枢。

基于此,以短期政策利率为起点,央行每天通过常态化的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传递政策利率信号,并通过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期限品种,引导DR007等资金利率围绕OMO利率运行。从现实来看,2023年5月后DR007的中枢多数时间也确实在7天OMO利率附近。而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加杠杆购买债券的行为,资金利率进一步会传导到中长期债券利率上,这也是我们之前在《利率的“锚”是什么?》中分析的,资金利率是债券利率的一个重要的锚。

(2)MLF利率→国债利率/LPR→贷款/存款利率

MLF利率是我国央行培育的中期政策利率,央行通过每月月中固定时间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释放政策利率信号,同时对国债利率和LPR形成引导,进而将货币政策传导到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

“MLF利率→国债利率”传导机制的确立也是起于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明确提出“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围绕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波动”。从实际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来看,MLF利率的下调可以随即带动国债利率的下行,并在中长期来看也起到了国债利率中枢的作用。

“MLF利率→LPR→贷款利率”,是目前我国贷款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起始于2023年8月央行对LPR形成机制的完善。具体的运行机制是,每月20号18家报价行在MLF利率上加点报出LPR,加点幅度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然后银行再在LPR基础上加减点决定对不同客户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MLF利率引导LPR和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行,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市场利率的传导,提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

“国债利率/LPR→贷款/存款利率”,是目前我国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节机制,于2023年4月建立,披露于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原文阐述是“2023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此前银行的高息揽存行为导致存款市场存在非理性竞争。建立这样的存款利率调节机制,一是遵循贷款派生存款的原理,推动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并轨。二是缓和了贷款利率单边下行导致的银行息差收窄压力,避免成本刚性影响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

(二)再来看两组部分投资者认同的利率传导机制。我们认为以下这两组传导机制存在逻辑上的欠缺,不应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1)贷款利率→债券利率

部分投资认为LPR和贷款利率的下调可以从比价效应和降低广谱利率水平的角度推动债券利率的下行,但我们认为这两者本身是独自运行的,并受到相同因素影响,而非前者影响后者。贷款和债券都是金融体系的资产、实体部门的负债,所以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回报率降低时,理论上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都会降低,是对同一个因素做出的同向反应。并且从市场化程度来看,债券市场由于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每天都在交易,市场化程度更高,对经济运行情况反应更加灵敏。而我国贷款市场在LPR改革之前长久存在利率隐性下限和协同定价等问题,导致贷款实际利率更加刚性,反应更滞后;所以从两者反应的速度来说,我国债券利率的变化是领先于贷款利率的。如果由贷款利率下降再来推导债券利率下行,其实是用一个滞后变量去推一个领先变量。

(2)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

部分投资者认为如果存款利率下调、银行负债成本下降,那么银行对资产端的收益要求也会降低,从而可以推动贷款和国债利率的下降,我们认为这个理解违背了资产决定负债的基本原理。在我国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通过贷款等资产扩张创造存款,因此贷款利率是决定存款利率的关键因素,而非相反。但由于此前我国长期存在着利率双轨制,存贷款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先行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高于存款利率,导致贷款利率在政策利率传导和市场供需的影响下已经大幅下降,但存款利率还比较刚性。所以,现在央行致力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进一步推进贷款利率的下行,其实是对存款利率进行的补降。

虽然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贷款利率的进一步降低,但并非存款利率下调导致贷款利率下降,而是要让存款利率跟随贷款利率下调从而缓和银行息差被压缩的空间。今年4月建立了挂钩国债利率和1年期LPR的存款利率调整机制就是为了打通贷款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机制,这也有助于避免实体部门通过向银行贷款后再存款的方式进行套利的行为。

而存款市场利率对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就更难成立了,我们在前期报告《银行是用存款买债的?》中已经进行了阐述,银行买利率债的钱来自基础货币中的超储,而非存款,所以资金利率才是债券市场定价的锚。

综上,我们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市场理解上存在的几组利率传导和影响机制,前两个是正确的,后两个是部分投资者理解的误区,对后者的分辨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利率传导机制。同时,这些利率传导机制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实践时间并不长,我们目前主要通过逻辑推演来进行分析,实际的效果还待时间检验。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探索进行中,我们也要相信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成效。

2

周二策略回顾

LPR报价或持平:华创投顾部债市早盘策略(2023-9-20)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一美股震荡走高,可选消费和金融领涨。10年美债收益率升破3.5%,创2011年以来新高,两年收益率接近4%,创2007年来最高。油价反弹,欧洲天然气下跌超过6%。美元指数下跌,离岸人民币汇率在7附近波动。

海外方面:(1)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季度报告中承认,经济衰退和债务风险都在上升,但表示,使飙升的全球通胀回落仍然是最重要的。(2)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公布,9月房屋市场指数下降3点至46,因抵押贷款利率急升和建筑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许多首次购房者难以负担新房。

国内方面: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9月新闻发布会表示,在有效投资方面,发改委将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要素保障力度和效率,加快推动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着力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做好项目筛选和推荐,加快资金投放,督促地方抓住施工窗口期,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方面,发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具体举措,以制造业为重点,从三方面着力,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一是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抓紧推动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3年版)》,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梯度转移。三是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

上周高频数据显示:(1)生产:钢铁化工修复、汽车回落。(2)需求:建筑施工有所提速,地产,汽车,出口增速有所放缓。(3)物价:食品价格由涨转跌,国际油价跌幅扩大。

今日债券市场关注:

(1)海外市场,周一呈现股涨债跌汇稳的特征,fed加息即将兑现,关注海外风险资产是否已经调整到位。

(2)国内方面,周二将公布LPR报价,我们估计本次报价持平,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小。

最近资金利率的反弹对债券市场利空,而股市持续下跌对债券又是利好,一正一负的因素导致债券呈现小幅的波动,后期更关键的是国内股市持续下跌的趋势何时结束,资金面收紧的趋势到什么程度,市场或因此选择更为明确的方向。

215确定不是坑?:华创投顾部债市午盘策略(2023-9-20)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二早盘利率波动不大,国债期货冲高回落。央行14天逆回购加量,隔夜资金利率仍小幅回升。早盘LPR报价持平,符合市场的预期。股市方面,前期跌幅较多的创业板和赛道股强劲反弹,地产股因为LPR持平而下跌;避险情绪下降,银行股也表现弱势。

早盘利率相对稳定,唯有22国开10和22国开15利率出现较多的波动,我们认为:

(1)2个债券的利率反向波动在于活跃券从22国开10转向22国开15,导致两者相对利差扩大。当天表现为22国开10利率反弹,22国开15的利率下降。

(2)从历史上看,活跃券切换的时候,由于之前的活跃券变成非活跃券,流动性溢价上升,而另外一个从非活跃券变成活跃券,流动性溢价下降,因此非活跃券和活跃券的利差将放大。当然,结合市场环境看,可能是两者利率都上行并且利差扩大;也可能是两者利率下行的同时利差扩大;也可能是一个利率上,一个利率下,导致利差扩大。而今日的表现则属于第三种情况。当然,活跃券和非活跃券的切换,也恰恰说明虽然最近几年机构热衷于做交易,但是市场容纳的角度看,似乎也不太可以容纳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