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莆田最赚钱的生意,不止假鞋和医院 做黄金首饰生意怎么样

2023-08-14 22:48:48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莆田最赚钱的生意,不止假鞋和医院

俗话称“黑红也是红”,说起来有些损,但莆田,就是一座靠着假鞋和医院红遍全国的城市。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莆田的珠宝生意才是这座城市的隐藏“王牌”。中国珠宝首饰产值中,莆田人贡献了近一半,多到让人不免怀疑,这座“假鞋之都”怕不是也在造假珠宝。

称霸中国珠宝业,莆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莆田,不止有假鞋

或许是“假鞋之都”的名声太过突出,以至于莆田的另一头衔——“中国银饰之乡”黯然失色。

早在2008年,全国700多亿元的珠宝首饰产值中,就有大约300亿元是由莆田人创造的,占比约为42.9%[1]。相当于市面上的每十条国产首饰,就有4条来自莆田人的工厂。

如果说中国珠宝业的中心在莆田,那莆田珠宝业的中心就在北高了。

北高,一个位于莆田市荔城区的小镇,不仅被誉为“中国黄金珠宝首饰之乡”,还是全国最大的黄金首饰集散地之一。

“嗜金如命”的北高人,好像立志要把全国的黄金生意揽入囊中一般。在这座镇上,一个家庭的男女老少、七大姑八大姨全在做珠宝,也毫不稀奇。

2009年,根据一项对北高黄金市场的调查,有70%以上的莆田北高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黄金珠宝业,全国有北高人投资的金行、金店则多达600余家[1]。

北高人还只是莆田人在珠宝业里叱咤风云的一个缩影。

2023年,中国各地从事金银珠宝的莆田商人有15万人,约占莆田常住人口的4.6%,他们开设的终端零售店达2万多家,年销售额3000多亿元,约占全国销售额的一半[2][3][4]。

从事金银珠宝的莆商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怪不得有莆田人说,在莆田,一个脚踏耐克球鞋、穿着三叶草短裤的滴滴司机,说不定家里还养着几辆玛莎拉蒂,住着几层楼高的大豪宅。摸着金子长大的莆田富三代,也不在少数。

如今,北高埕头黄金市场和东峤上塘珠宝城,成为了莆田珠宝首饰业的两大聚集地[5]。其中上塘珠宝城,更是国内第三大银饰珠宝交易市场,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6]。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疑惑:莆田有如此多珠宝商,市场规模也不小,可我们好像很少听到有哪个风靡全国的莆田品牌。一提到买珠宝首饰,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

但其实莆田不是没有品牌,也不是都像假鞋一样仿冒大牌,只是他们在闷声发大财。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大牌珠宝品牌,像中国黄金、周六福、中国珠宝,它们的很多首饰其实是由莆田的“黄金码头”供货的[7]。这个莆田珠宝品牌,甚至还把门店开到了内蒙古和新疆[7]。

还有莆田的“六桂福”,是央视《大国品牌》的荣誉企业,还与故宫和敦煌这两大IP合作,推出如今正流行的国潮首饰产品[8]。

以前只知道莆田造鞋厉害,但没想到莆田人的珠宝生意,也一样搞得风生水起。

抱团打金,脱贫的救命稻草

黄金珠宝,为什么会在莆田兴起,还成为了“莆田帮”的一大杀手锏?这还得从莆田的地理条件讲起。

根据中山大学吴重庆教授的研究,莆田的黄金珠宝业,源于被称为“界外”的莆田沿海地区,包括了北高、东峤等镇。

“界外”之名,源于过去清朝政府在莆田沿海建成的界墙。它将莆田划为界内、界外,其中界外的交通运输和自然资源因为受到过严重破坏,从而经济文化十分落后[9]。

于是在界内人看来,界外就意味着边缘、贫穷和愚昧。

穷怕了的界外人,为了解决生存大计,开始复兴祖先打金的传统。像北高镇的珠宝老字号“六桂福”,其打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8]。生存压力与当地传统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界外人走上了打金的道路。

到了70-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首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9]。莆田界外人靠着打金手艺不但能谋生,还可以发大财。

他们把黄金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还逐渐把首饰设计、打金模具加工、产品运输等也纳入了业务版图里[9]。

当初穷得上顿不接下顿的界外人,终于咸鱼翻身,还赢得了界内人一句史无前例的正面评价:“你们界外人能闯,有钱[9]”。黄金珠宝,也逐渐发展为整个莆田的支柱产业。

后来,莆田人远赴当时富甲一方的广东,并在当地开店[9]。像现在的深圳水贝——这个全国知名的珠宝市场聚集地,背后就有不可撼动的莆田帮。

莆田人之所以能靠打金在全国各地发家致富,其“同乡同业”的抱团力量功不可没。

简单来讲,“同乡同业”指的是同一区域的人群依靠乡土的熟人关系,在外从事相同行业。而莆田人能用这种模式做生意,主要是因为这里宗族文化深厚,熟人网络异常发达。

在莆田,只要沾点关系,无论是宗亲、姻亲、乡亲,甚至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师徒,都能成为可利用的强关系[10]。

像深圳一位姓林的珠宝商,就是因为莆田亲戚林国春——这位“黄金码头”董事长的关系,才来到深圳黄金业开疆扩土。

而很多在深圳从事珠宝生意的翁姓商人,比如“爱迪扬珠宝”的创始人翁天仙,也是因为亲戚的关系而当上了珠宝商。另外在深圳莆田商会的会长名单里,还有6位姓翁的莆田珠宝商,占会长总数的四分之一[11]。

凭着这些同乡关系,莆籍珠宝商一个带一个,在全国编织起莆田人的珠宝江湖。

这种同乡抱团的模式还带来了许多附加好处。由强关系带动的珠宝行业,既能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还能让同乡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比如同乡经营的同业店面之间要保持数百米距离,已经成了莆田珠宝商的“潜规则”[10]。或者像在莆田孙村,如果金店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不仅可以赊账,同乡之间也会互相照看店面、分享最新市场消息[9]。

有钱有料还有内幕消息,与外人相比,有同乡抱团的珠宝商赢麻了。在深圳水贝,珠宝业就基本由潮汕派、莆田派等派别所掌控,他们几乎称霸了整个水贝珠宝业。如果你会讲莆田话或者潮汕话,那几乎就掌握了水贝珠宝的“财富密码”。

这种抱团模式,不仅盘活了莆田的黄金珠宝业,也盘活了木材业和俗称“莆田系”的民营医疗业。2023年,莆田木材业占全国市场70%的份额,民营医疗更占了80%的份额[10]。

可见莆田人一抱团,整个商界都要抖一抖。

做生意,有钱一起赚最重要

不过,生意做得虽大,对于许多莆田珠宝商而言,实现垄断都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对于爱抱团的莆田人来说,只要能一起赚钱,市场有我的一块蛋糕,其他都好商量。为了这个目的,很多抱团做生意的莆田珠宝商,还是习惯以代加工的传统模式为主,不追求变成市场的绝对龙头。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个别珠宝商采用了“一条龙”的标准化经营方式,包揽产品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必然会把行业里的其他同乡挤出市场,造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10]。

而内部的垄断,是违背同乡同业的经营模式的。保持传统的代加工模式,延续打金手艺的不可替代性,这群同乡同业的莆田珠宝创业者才更有机会分一杯羹,提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