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平安披露2023投资成绩单:近十年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7% 久期缺口收窄至4.1年 太平洋保险的投资项目

2023-08-22 07:10:40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3月17日,中国平安披露其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与市场挑战下,中国平安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79.61亿元,同比增长6.1%;年化营运ROE达18.9%;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38元,同比增长8.2%。

年报也披露了平安过去一年的投资成绩单。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总资产规模达10.14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高达3.92万亿元,同比增4.7%。2023年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6%,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0%。如拉长期限,年报数据显示,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近10年平均总投资收益率为5.3%、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7%,均高于5%的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假设。

2023年对国内险企来说,并不容易。

从负债端来看,随着依靠"人海战术"的粗放扩张模式走到了尽头,寿险改革步入深水区,各大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长普遍承压;从资产端来看,一方面特殊时期对经济的冲击加快了利率的下行,另一方面2023年监管层主动刺破地产行业风险也对市场投资收益产生影响,如何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收窄资产负债的久期缺口,避免利差损,是考验险企的难题。

但从中国平安交出的这份年度投资成绩单来看,依旧顶住了压力和市场考验,保持了稳健的收益水平。

拆解平安投资组合 债权类资产超七成

中国平安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7%,该资金组合全部由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的可投资资金组成。

基于保险的特性,险企必须运用复杂的投资策略运营好庞大的保险资金,从而实现稳定的投资收益率,以此满足各类保单销售后的精算假设。中国平安的投资策略一直以长期、稳健而著称,从年报披露的具体投资组合情况来看:2023年,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作为险资实现稳健投资收益 "压舱石"的债权性金融资产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债券投资占比高达48.6%。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从157家保险公司的调研结果来看,2023年保险行业配置缺口最高的前三位资产是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和债券,分别有64%、53%和47%的保险公司存在配置缺口。

在行业整体对债权资产存在配置缺口的情况下,平安债权类资产的高配置比例,亦显示了其卓越的资产配置能力。

年报显示,平安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继续增配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免税债券以及政策性金融债等长久期、低风险债券,维持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处于较低水平。

据统计,平安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已从2013年底的8.6年下降至2023年底的4.1年,而目前主要同业的久期缺口都在6年左右。

在今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新上任的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表示,在资产配置方面,平安一直以"坚守底线、把握机遇、穿越周期、领先价值"作为投资理念,以坚守风险管理为底线,努力实现穿越周期的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邓斌具体指出,在配置上,平安险资呈"双哑铃"型配置结构,形成了总体均衡稳健的布局,特别是资产负债管理上,平安配置了大量长久期利率债,这使平安在利率风险管理上处于优势地位,在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其优势尤为突出。

长期投资收益稳健 不动产投资占比远低于监管"天花板"

为长周期投资的稳健选手,平安险资投资组合近10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平均总投资收益率、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均高于5%的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假设。与此同时,Wind数据统计,2016年-2023年五年间,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整体优于同业。

进入2023年,大环境对险企投资提出了严峻挑战。

过去的一年里,受宏观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迭加人口、债务、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市场利率下行压力也同时增加。权益市场方面,海外市场波动性有所加大,国内权益市场行业板块分化。受资本市场波动、市场利率下行及减值计提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平安的险资投资收益同比略有下降。

针对华夏幸福减值计提,平安联席CEO兼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2023年虽然受到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影响,但集团已经在2023年按照审慎的原则逐步提取了拨备。华夏幸福的投资风险属于偶发性的个别事件,公司也总结了经验教训,检视并优化了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基于收紧的集中限制,并同时强化投后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幸福事件曾导致市场对平安在不动产领域的投资有所误解。但笔者了解到,平安险资的不动产投资规模仅占总投资规模的5%左右,远低于30%的监管上限。换言之,不动产只是平安投资版图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此次业绩会上,邓斌介绍,平安的不动产资产主要分为物权、股权和债权三部分,其中绝大部分为自持性和收租性物权,占比约2.5%,股权和债权占比各1.5%左右。"平安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风险敞口可控。此外,平安对不动产投资的整体策略是,坚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不动产投资,以穿越周期优化价值的理念为指导,以战略资产配置为牵引,投资优质商业不动产,同时关注碳中和、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相关概念的优质不动产项目。"邓斌说。

此前,中国平安也多次表态坚持"房住不炒",主要持有收租性物业,从而穿越不同周期,长期持有并获取稳定租金来匹配保险资金的长久期负债。笔者了解到,在商办领域,平安以重点城市核心地段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商用物业为主要投资方向,以及租赁性保障住房等。

有行业人士称,平安的商业物业近八成项目的出租率超过90%,特别是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物业,出租率及平均有效租金均超过所在城市和板块甲级写字楼的平均水平。

打造三位一体的投资管理体系 强化投后管理能力

在年报发布不久前,原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宣布,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该职务,改由邓斌接任。此次业绩发布会上,邓斌作为新任首席投资执行官初次亮相,外界最关心的问题在于,平安的投资策略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对此,邓斌在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平安的投资策略仍然聚焦于缩短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积极把握时点和行业,增厚投资收益,持续提升风险管控并将大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顺应"共同富裕、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国家策略,在区域发展、碳中和与新能源、产业升级、科技投资方面增加配置。

与此同时,平安方面表示,已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投资管理体系,即由首席投资执行官、投资管理委员会、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联合的组织体系。具体而言,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全面负责公司的投资战略和经营,资产的战略和战术配置及投资队伍管理等,对公司整体投资业绩负责;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德贤负责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核,协助进行重大项目风险管控和预警,并对投资战略和经营提供专业化建议;首席风险官张小璐负责投资后台风险管理,通过流程、制度建设对投资决策和项目经营进行监督、管控和预警,并开展投资相关的合规与稽核工作。

随着体系的升级,平安的投资管理能力将随之进一步增强,险资投资及其他资产的配置策略将更加优化,投资绩效、风险管控水平和投后管理能力也将持续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投资板块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