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利多出尽是利空? 债券市场利空出尽是什么意思

2023-08-24 16:49:1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利多出尽是利空?

来源:雪球App,作者: 屈庆债券论坛,(https://xueqiu.com/2480725663/250145291)

利多出尽是利空?

这几天利率下行依然很快,昨日通胀数据和金融数据出炉后,市场止盈盘兑现很多,不过买盘也很多。止盈无非是因为利率下太多,并且机构认为利多出尽是利空。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止盈,利率下多了,兑现一些收益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是想说这里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一,战略上是否到了该撤退的时候?还没到。我们之前线下培训时讲过,下重手的地方,或者仓位最大的部分,是要从战略方面考虑;小仓位的部分,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可以更为随意一点。战略不能错,战术可以随时调整。例如,我们认为一季度要大规模的买,这是战略上的问题,不能错。战术层面,留下10-20%的仓位,4月份以后再加仓,也是可以的。因此,如果只是小部分仓位,短期内止盈,并不影响什么。

但从战略角度看,现在还不是撤退的时候,是因为:

(1)宏观数据从一季度恢复,但速度弱,到现在已经转向了下滑。宏观具有趋势性,指望下个月经济就再改善,显然不现实。宏观经济的趋势下行,依然是债券市场利率向下趋势的保证。

(2)从机构资金的角度,面临资金止盈后的再投资压力的问题。现在才5月份,对银行而言,几乎不可能把全年的配置资金都已经用完。实际上,一方面踏空的机构不少;另外,即使没有踏空的机构也面临未来还有大量的资金进来和到期的资金再配置;还有此前猛放贷的银行发现贷款放不出去后的涌入债券的问题。所以,市场本身的配置压力就在,部分机构的止盈,很难在宏观经济预期较弱的背景下,把利率打起来。

而且,从惯例上讲,经过了一季度的信贷扩张后,2-3季度存单融资会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部分资金富裕的银行希望通过滚动投资存单的方式也面临一定的资金运作压力。

所以,从战略的角度,如果把债券都卖了,富裕的资金怎么用出去?如果未来一旦时间利率就是起不来,是否还要追进去?不追,业绩压力大;追,从情绪上讲,如果一个机构卖了债券,利率不仅没上,后面反而下去,机构要克服内心的情绪去追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这意味着,过度的止盈=踏空。

第二,利多出尽是利空?同样在我们线下的培训中,我们讲过这个问题,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交易习惯,还是以事件驱动市场的角度去看市场,这种交易策略也是非常短期的看法。此前市场的变化已经隐含了市场对某个利多或者利空因素的预期。数据公布之后,确实从当期的数据影响的角度看,是利空或者利多出尽。

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数据的趋势,如果数据是趋势性的,那么意味利多或者利多的影响也是趋势性的,阶段性利空出尽是利好或者利多出尽是利空对债券利率的影响并不大。如果认为短期内,利多出尽是利空,就把债券卖掉,很难把握利率短期内向上调整的幅度,搞不好就卖飞了。往往就是贪了小便宜,最终踏空了市场。实际上,今年也有一些机构和我反馈犯了类似的错误。我们还是要强调,做短线的交易,确定性是非常差的。坦白的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框架来指导短线交易。

而从趋势的角度,我们还是要回到经济的趋势,通胀的趋势,货币政策的趋势。一旦这些问题发生了变化,债券市场的趋势也就自然变化了。但目前这些基本面的趋势,还是利于债券市场。

第三,历史只会简单的重演?如果是这样,那么目前2.7的10年国债已经很低了,这可能也是部分机构止盈的原因之一。但我们认为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总有一天,我们会进入新的周期,即使不是今年,恐怕也不远了。从情绪上,我们似乎应该更有勇气去迎接可能的历史变化。

经历了去年11月份的疫情管控放松,到今年经济的弱复苏,再到现在宏观数据的下滑。我们逐渐看到内生性的力量在主导经济的趋势,在主导债券市场的趋势。而对于这些内生性的问题,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尊重客观现实,尊重客观的规律。

我并不是说,这一次10年国债就一定跌破2.5-2.6的历史区间。但在过去数次冲击这个区间后,我们觉得离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当然,未来还需要继续观察和求证。投资的过程,也是每个投资经理为10年国债那个历史走势曲线增加散点并形成趋势的过程。当这个曲线向下突破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仓位去见证这个历史时刻。即使事后看是做错了,可能也会骄傲的说,那个点是我买出来的。

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