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如何通过财务数据解析医疗器械公司? 理财利率一般多少比较正常

2023-08-25 16:40:26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如何通过财务数据解析医疗器械公司?

本篇文章想结合自己的医疗器械行业知识,通过一些基础的财务数据和指标,解析医疗器械公司的特点、业务发展和运营管理情况。主要针对有一定财务基础知识的同学。

一、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比如销售收入,收入在不同产品的占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占比,人员构成等,这些在年报中都有。

关于企业年报、财报、招股说明书等,可以从巨潮资讯网、东方财务网、交易所网站等渠道获得。

二、三张表

本篇文章的三张报表只摘取了部分重要的内容出来。我们以医疗器械上市公司A为代表进行讲解,表中数据均为公开的数据。横向对比以国内知名医疗器械M公司为参考。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中,我们重点关注资产项目中的应收款、存货,以及负债中的应付款和借款等,以及资产和负债同比增减的情况。我们计算出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这些比例我们在“七、财务数据与战略管理”里分析。资本负债表反映了我们有多少家底。

资产负债表(局部)2、利润表利润表(局部)

利润表关注利润,这是一个收益的视角,通过对去年或者一个季度的盈利表现,对未来的收益做一个预期。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我们要从两位维度去看利润表,一是收益,我们要跟自己的过去比,也要跟同行去比较:跟自己过去比,是发现我自己的努力有没有变成实际的收入上的增加,这是劳动产出的一个直观反映;跟同行比的参考意义不大,因为不同公司产品结构、公司规模不一样,所以同行的成就可以作为一个远期的目标去实现。

第二个我们要重点专注的,是成本和费用。如果能把费用进行很好的控制,利润也会有保障。

2.1 营业成本

医疗公司的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是销售出去的那部分产品的原材料成本,A公司2023年的构成比例约76%,这里面主要是是各类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等,成本较高。由于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我们就要关注该公司上游的供应商是否集中,如果非常集中,就有价格被别人控制的风险(A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并不集中)。

2.2 毛利润率

毛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决定“这个生意值不值得做”。A公司的毛利润率在65%以上,M公司的毛利润率也是这个水平。说明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出一种玩家相对较少(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技术门槛较高的竞争格局,A 公司和M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均较强,可以维持较高的毛利润。

由此看出“规模效应”在科技产品中表现出“提高毛利”的效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医疗器械属于专业设备,买家都是医院等专业机构,做不到像消费品那样,可以通过超大规模的生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降低生产成本中的可变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如果是这样,那很多公司要比拼的就是对费用端的管控了。

2.3 三大费用

一般财务报表中,三大费用为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研发费用放到了管理费用中。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由于研发费用占比较大,一般单列出来,管理费用主要是公司的日常管理、行政开支。

(1)销售费用

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费用是最大头,A公司销售费用占比营业收入约32%(2023),2018年是29%,平均下来约30%;2023年M公司约22%。这一方面说明A公司还有销售费用压缩的较大空间,另外也说明,医疗器械公司销售费用是费用开支的主要来源。

下面我们分别看看销售费用中的主要明细对销售费用总额的占比。

① 销售人员工资

销售人员工资占销售费用总额超过50%。大中型医疗器械公司中,销售称为销售工程师,他们一般有学历和专业要求(特别是海外销售)。这些人不光要有销售技能,还需要有专业的产品、技术等知识,这些知识跨越不同学科,如医学、电子信息、生物等,对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很多大中型公司采用的的是年薪制,比如说年薪20万,60%是底薪按月发放,另外40%为浮动薪资,和个人业绩挂钩按年度或者季度发放。

② 差旅

对于以渠道销售为销售模式的公司,销售人员的核心工作是开发和管理代理商,因此满世界跑、飞是个常态,这里面有大量的差旅费产生。

③ 市场推广费

医疗公司要销售产品,除了销售人员的推销外,还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活动,比如,全球各地的展会、新产品的发布会、渠道商大会、学术推广会,除此之外,还需要维护重点医院、意见领袖(KOL)的关系,让其为公司产品发声,这些会产生合作费、咨询费等费用。我们可以看到A公司在差旅和市场推广上的支出是较为接近的,占比也是排在销售费用二、三名。

(2)研发费用

研发部门主要是进行产品开发,由于研发部门基本没有差旅、推广等工作,主要的费用是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70%),研发部门人员大多都是高学历人员,核心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较高,特别是首席科学家等稀缺岗位,工资很多都要超过管理人员。这也很好理解,稀缺资源值得也需要花重金进行购买。

(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主要是公司日常运营和行政开支,总体占比不大。

关于财务费用

医疗器械公司,经营模式较为稳定和保守,一般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果没有特别用途(比如紧急工厂、中心扩建等),大多不会找银行借款。这里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属于专业产品,产品的的销售非常依赖产品本身的品质和渠道商的销售能力,不是说产能一提升,销售收入就能显著提高;而且产品毛利率较高,一般现金流也较为充裕,因此这些公司没有太大的动机去找银行借钱。可以看M公司2018、2023两年财务报表上银行短期期、长期借款均为零。

2.4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扣除主要费用后,我们自然要关注公司赚不准钱,也是就净利润率怎么样。我们看到A公司2023年相比2018年净利润锐减60%;净利润率也从2018年的21%降到2023年的8% (2023年M公司的净利润率是28%)。

如果我们排除具体的原因,我们看到A公司在营业收入没有较大增幅(2%)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和三大费用同比显著增长,说明A公司2023年多花出的钱并没有转变成业务上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长,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当然,从A公司披露的信息看,主要是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不同步,新产品的营销人员扩充较大等原因引起。这里要说明一下:高端医疗设备,从产品推出,到导入市场、产品前期推广、客户试用,到最后大规模销售,确实周期是较长的。同时,如果新产品销售滞后,吃空了公司的现金流,公司也将面临较大风险。

公司研发新产品,本来的出发点顺应市场,抢占市场,获得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新产品是需要研发投入和销售周期的,如何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平衡,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公司研发新产品,看的是未来,从这一点上讲,牺牲短期的利润,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也是必须要走的路,要迈的坎。希望A公司能成功渡过难关。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关注利润之外的风险。上文提到,医疗器械公司的现金流一般较为充裕,A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来自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是非常专注本职业务的公司。

三、比率分析

我们上文已经就毛利润率、净利润率进行了讲解,其余几个比率同样在“七、财务数据与战略管理”中讲解。

比率分析四、盈利和营运能力分析

看公司赚不赚钱,要看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净利润率反映公司的效益(产品卖得好不好),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公司的运转效率(产品卖得快不快)。

总资产的周转率,反映出公司经营的好坏。

由于总资产包含多种资产,我们可以计算各种资产的周转率来看哪些资产影响了总资产的周转率。重点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客户欠款一年能收回几次)和存货周转率(存货一年能卖空几次)。

周转率除了跟公司本身的管理效率相关,也跟别的因素(例如品牌)有关。比如M公司,由于公司较为知名,应收账款的周转率(9.92)显著高于A公司,也就是M公司仅需36天左右就能收回客户的欠款;由于M公司规模较大,合作的客户(渠道商)一方面质量较高,另一方面M公司也可以压缩放账额度和还款天数,从而将应收款周转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总体来说,头部公司不管在盈利还是营运能力,相对都是较强的。

盈利和营运能力分析五、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就是公司的流动资产(可以较快变现)偿还流动负债(需要快速偿还)的能力,一般比率越高,偿债能力也较强。我们可以看到,M公司在短期偿债能力上是显著高于A公司的。

对于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关注偿还银行的贷款利息(利息收入倍数)和长期负债(这里笼统的用资产负债率,也就是总负债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的能力。可以看到,A公司2018年处于相对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在2023年有了一个显著攀升,达到了42%,这与A公司2023年长期借款(2.56亿)和短期借款(2.05)直接相关。

由于2023年公司净利润下降明显,攀升的银行借款会造成风险。当然,公司借款的用途,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财务报表和实际调研获得,这里不做讨论。

偿债能力分析六、真的赚钱吗?

衡量A公司是否真正赚了钱,要看资本(股东投资资本和债权人投资资本)投资到A公司比投资到其他公司(机会成本)多赚多少钱。机会成本用投资资本成本表示。

A公司在2018年,能为投资者获得7%超额收益率,但是到了2023年,由于净利润的锐减,超额收益率为负,原因在上文已经介绍。相信在未来,A公司会扭转局势,不断为公司创造长期价值。

投资资本产生的经济利润七、财务数据与战略管理

财务数据能帮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了解企业的竞争环境,帮助企业进行战略选择,反映公司的治理情况和执行力。

竞争环境通过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毛利润率水平反映了企业的竞争环境,通常情况下,竞争对手越多,产品的销量和售价会受影响,影响营业收入。

通过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例评估下游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通常情况下,如果产品供大于求,企业会采取赊销(应收账款增多)的方式进行销售;由于产销不平衡,企业会有相应的库存积压(存货增加)。

通过应付款比例评估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如果供应商较为集中,议价能力会较强,供应商一方面会抬高价格,另一方面也会要求买家现款结算,公司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应付账款)就会减少。

通过固定资产比重可以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基本特征,比如,重资产行业,资产主要是公司厂房、设备等;高科技行业,公司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存货、无形资产等。

通过周转率看公司管理。

财务数据与企业战略管理

分析A公司和M公司的相应数据,可以看到:公司的竞争环境较为类似(毛利润率水平趋于一致);大公司依靠品牌影响力,对下游购买者的掌控上能力较强;上游供应商的供货和收款方式较为稳定,企业能维持一个合理的应付账款比例;M公司在固定资产的比重上显著大于A公司,主要在于厂房、设备、办公场所等资产比重较大。

两家公司的周转率水平差别不大(特别是2018年)。医疗器械公司主要的管理是研发和营销的管理,不同公司研发和营销的组织架构较为趋同,管理模式差异较小。反映到总资产周转率上差异并不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公司的管理没有提升的空间了,公司的人均产出率、执行力、领导力、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众多方面,均需要努力提升。

同时,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相比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比如美敦力、强生等)差距还十分巨大,仍需奋发努力,奋起直追。

波特五力模型和财务数据

本篇文章主要从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盈利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投资资本回报、企业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财务数据在医疗器械公司业务和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财务数据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实际分析中必然还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