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苏州发DCEP红包,专家称新生事物尚难承担人民币国际化重任 数字货币不能兑换黄金和外汇 陈思近

2023-08-29 11:24:2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苏州发DCEP红包,专家称新生事物尚难承担人民币国际化重任

事实上,自数字人民币全国试点以来,一直有观点质疑:“DCEP目前还只是购物券”。

“数字人民币虽然在深圳和苏州的公测中以红包的形式进行,但并不会改变数字人民币的法定货币的本质,只是在此前的公测场景中体现出购物券的某些特性。正如传统纸币可以被当作购物津贴、高温津贴等各类补助发放一样,数字人民币目前亦是如此,只是其定向流通效果更强,能保证补助资金直接流入指定场景,这也是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优势所在。”蒋照生表示。

此前,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在微博上表示,央行司长发布会明确表示人民币数字货币不能兑换黄金和外汇,引起哗声一片。

“在当下,数字人民币的一个主要使用场景是消费券,是用来鼓励消费的,而不是用来完全代替现有的货币,所以不能兑换黄金和外汇,也是合情合理的。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法律地位还没有明确,未来一切可能都是有的。”陈波表示。

蒋照生认为,为稳妥推进,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数字人民币现阶段将以服务国内市场、聚焦零售端场景为主,所以短期内可能还无法兑换外汇、黄金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数字人民币一直不行。“目前预设的冬奥试点场景或许就是未来进行数字人民币与外国货币进行互兑互换的天然应用场景。”

“从全球来看,以数字货币替代现金是主要趋势。当然,在未来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某些场景,数字人民币可能会体现出M1或M2的某些特性,甚至有可能会逐步对M1/M2形成替代。”蒋照生表示。

蒋照生认为,现阶段数字人民币主要替代M0,而非M1和M2,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基于银行账户的M1和M2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支持M1和M2流通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各类支付手段能够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用数字货币对M1和M2进行替代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且不一定会提高实际效率。

另一方面,对M1和M2进行改造的连锁效应更为明显,可能因为影响商业存款而引发信用扩张和货币乘数效应,扰乱现有经济秩序。“数字人民币定位替代M0是当前最稳妥也是最明智的选择。至少短期内数字人民币替代M0的定位不会发生改变。”蒋照生表示。

那么,DCEP的定位是替代M0,或许只是现阶段的一个权宜之计?“数字货币从发行到被市场认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需要接受很多考验。目前,深圳也好,苏州也好,都只是刚刚开始测试,还不能够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央行到底想把数字货币定位成什么样的功能,几种路径都可能存在,最后会选择哪条路径还是取决于各种因素综合考量。”陈波表示。

数字货币掀起全球浪潮

有观点认为,发行数字货币就可以“弯道超车”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很大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看来还不是寄希望于DCEP来实现。DCEP目前是替代国内的M0,能不能走出去,高度取决于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的认可度。DCEP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国内尚且缺乏认可度,要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存在一定难度。此外,由于DCEP还会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一些质疑,国际化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向时代财经表示。

陈道富认为,现在是主权信用货币时代,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发行的约束,“比如疫情期间,全世界都在采取量宽政策。而且,各个国家用不同的纸币,带来了兑换之间的高成本和复杂性。所以,市场上有一股力量在推动建立全球一体化的货币体系。数字货币某种程度上是在这个浪潮里面形成的。”

自美国科技巨头脸书推出Libra数字货币计划以来,Libra就被认为是世界新货币竞争的利器,许多国家担心本国的法币地位受到Libra挤压。

“Libra最开始也是想解决跨国货币兑换之间的高成本问题,高盛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发行了自己的代币,这是另外一个货币体系,不是主权信用货币,也不是实物货币,从现在看,是以大家对算法的信任作为基础,未来会不会往更高的层面发展,还有待于数字货币本身的演进和发展。但是,这个空间是在的。”陈道富表示。

事实上,在Libra 1.0和2.0白皮书中都明确提及,协会的长久愿景是要为17亿缺少银行或金融服务的人提供服务。如果Libra成为广泛采用的价值存储方式,据欧洲央行预测,Libra储备的管理资产总额可能达到3万亿欧元左右。

不可忽视的是,数字金融的流行也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风险中让金融服务更安全,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字金融应该如何监管,现在还没有破题。什么是数字金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形态也没有说法,数字金融的发展和监管是在并行中共同探索的一个过程。”陈道富认为,数字金融使得金融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更突出,金融风险的形态和传导也出现重大改变,但是,并没有改变需要规范和调整的金融关系。

“金融本质上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借助信任实现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再配置,属于社会技术,这与使用何种信息技术无关。”陈道富认为,现实与数字的接口,以及数字空间的处理,是数字金融监管中的关键节点。“面对金融的技术重构和更复杂的市场化的生命系统,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可能需更谦卑,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