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把湘西州建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黄金茶

2023-08-29 17:07:57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把湘西州建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文/彭志文 蒋厚泉 徐夏敏

近几年来,湖南确立了“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产业”发展目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发展茶叶产业、打造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放在农业特色产业的首位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我们到吉首、古丈、花垣、保靖、龙山等县市开展了茶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对湘西州发展茶叶特色产业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十分必要

湘西州茶叶产业能否扩大规模?湘西州茶叶产业能否作为湘西州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把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符合湘西实际。一个产业要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客观上这个产业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湘西州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金腰带上,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湘西黄金茶、古丈毛尖、永顺莓茶等品种、品质独特,茶种优势十分明显。同时,湘西种茶历史悠久,保靖、古丈、吉首、永顺等县市部分乡镇村种茶历史较长,具有良好的种茶习惯。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品种品质、悠久的种茶历史是茶叶产业成长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的客观优势。第二,把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把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把湘西建成黄金茶和古丈毛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现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产业效益和产品竟争力提升,无疑是湘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很好的选择。吉首市隘口村向顺天说:“我从事茶叶生产十多年的感受:发展茶叶产业最起码绿化了荒山。凡是茶叶成规模的地方,老百姓一定很富裕,旅游业一定发达”。 保靖县黄金村石金贵说:“黄金村是保靖黄金茶的发源地,黄金茶品种齐全,产业效益好,老百姓种茶积极性高”。保靖县夯吉村支书说:“现在村里老年人每年采茶都有不少收入,不再问儿女要养老钱了,甚至还可以给孙子零用钱,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了,家庭也和谐了”。第三,把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现在有的人担心茶叶种多了卖不脱。农产品卖不了,从表面上看是产品多了,从本质上看是产品不适销对路,产品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具有独特的品种、特殊的品质,湘西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能够开发出独特的茶叶产品,提高茶叶产品供给的质量和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吉首隘口、保靖黄金村茶叶产销两旺就是很好的证明。总之,把茶叶产业作为湘西州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把湘西州州域作为黄金茶、古丈毛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符合湘西州的实际,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二、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正在形成

2012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州县市把茶叶产业作为州域县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了茶叶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引导了资金、土地、人才等产业要素向茶叶产业聚集,推动了保靖、古丈、吉首等县市茶叶产业成为县域农业支柱产业,茶叶产业由县域农业支柱产业向州域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一是资金聚集效果明显。近几年来,银行资金、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社会资金等各种资金对全州茶叶产业投资不断增大。古丈县近年来累计整合涉农资金2.8亿元支持茶叶生产。花垣县近几年不断加大茶叶生产支持力度并与华融湘江银行开发“茶叶贷”项目获拟贷款授信3亿元,建成万亩茶园1个、千亩茶园28个、百亩茶园109个。龙山县近两年投入各种资金1.25亿元,新扩茶园2.26万亩。同时,花垣五龙公司、龙山天一公司等一批民营资金进入茶叶产业。二是土地聚集效果明显。近几年来,荒山、荒地、旱土、水田等土地向茶叶产业聚集,全州茶叶规模化种植由古丈、保靖2县,发展到古丈、保靖、吉首、花垣、永顺、凤凰、龙山、泸溪七个县市,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州茶园总面积由2010年的9.56万亩扩大到2015年27.45万亩,到2023年发展到75万亩,居全省第一,可采面积近40万亩。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的乡镇达到40个,超过10000亩的乡镇达到16个。三是企业人才聚集、产业效益十分明显。古阳河、英妹子、保靖黄金茶、吉首新田农科、林茵茶叶、鼎盛黄金茶等一批茶叶企业不断发展,古丈牛角山、保靖茗旺、吉首隘口等一批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五龙公司等矿业企业、天一公司等地房地产企业、唐辉等交通运输个体户等个体民营企业及其人才、返乡创业青年向茶叶产业聚集,从事茶叶生产的实体不断增多,从事茶叶产业人员不断壮大,茶叶产业创新力、活力不断增强,茶叶产品由传统单一的绿茶向绿茶、红茶、黑茶、莓茶多品种并举,绿色茶、有机茶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常态,形成了古阳河、英妹子、妙古今、保靖黄金茶、湘西黄金茶、十八洞黄金茶、乌龙山黄金茶、青竹山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2023年全州有茶叶生产龙头企业29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茶企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0多家,各类茶叶经营主体700余家。2023年,古丈县茶叶种植、加工实体327户,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茶叶企业达1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50个,茶叶产业从业人员达5.1万人,近60%村寨种植茶叶、70%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业。保靖县11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7万余人从事茶叶产业,茶农年人均增收3800元。四是茶叶产量、产值和效益不断提高。2023年全州茶叶总产量1.35万吨,综合产值57.08亿元,其中黄金茶产量4500吨、产值35亿元,黄金名优茶产量3200吨,产值21亿元。古丈县年产茶叶1.05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吉首市、保靖县分别实现产值8.7亿元,永顺县茶产业实现产值突破1亿元。花垣县五龙公司协助97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会建设茶园3.5万亩,带动贫困户1795户6145人增收,年分红总额达771万元。五是茶叶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支持引导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服务茶叶产业发展质量效率不断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环境不断向好,企业和农户已经从“要我种茶”转变为“我要种茶”。特别是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参加茶博会、开展茶王争霸赛等活动,宣传推介湘西茶叶产品、品牌,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湘西黄金茶、永顺莓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湘西州荣获“中国黄金茶之乡”,古丈、保靖、吉首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市”,古丈县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乡”“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湘西黄金茶”“古丈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目录。

三、茶叶产业建成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任重道远

在调查过程中,茶叶企业和茶叶合作社也反映了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如何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粮农向茶农角色转换时间长、茶叶基地绿色生产管理难的问题;二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销售许可认证难的问题;三是茶叶加工厂房建设用地难、加工企业散小乱、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四是基地培管用工难、种植加工销售人才缺乏、机采率不高、人工成本高、茶叶亩产及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五是市场销售、品牌建设、茶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六是前期投投入大、见效慢、融资难、产业扶持资金落实到企业难、企业压力大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把茶叶产业建设成为湘西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是湘西州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功方向,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坚持市场在茶叶产业要素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调动企业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努力解决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补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短板,提升茶叶产业要素配置质量和效率;始终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茶叶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提高茶叶产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湘西州茶叶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补足茶叶产业发展要素短板。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市场的主体,是产业构成的主体。茶叶要成长为湘西州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参与茶叶生产经营。因此企业是茶叶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是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的要素聚集作用。茶叶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的市场行为来实现,按照市场规律来配置,不断提升资源配置质量效率。二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茶叶产业中的生产、加工、营销主体作用,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融入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坚持绿色有机和标准化生产,坚持绿茶、红茶、黑茶及春茶、夏茶、秋茶并举和高档、中档、低档产品同进,借助保靖黄金茶和古丈毛尖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提升茶叶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益。三要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茶叶产业中的主体作用。茶叶产业的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讲,取决于这个产业聚集的人才特别是企业家式人才的多少来决定的。目前,我州茶叶产业中,有一批坚守了几十年的老茶人,也有一批进入茶叶产业不久的新茶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怀,有一定的资金,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和新的经营理念,有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具有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要尊重、支持、保护、表彰这批企业家,激发其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开拓创新作用,鼓励引导其向茶叶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聚集,增强茶叶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稳定的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茶叶产业链,支撑湘西州茶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四要发挥行业协会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茶叶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行业自律的功能,组织、协调、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生产管理、人才交流、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管理、市场开拓以及市场价格制定、市场轶序维护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充分发挥政府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补足茶叶产业发展环境短板。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特色产业聚集,促使生产要素配置高效优质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政府的引导是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外力。政府在引导茶叶产业发展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要在优惠政策上发力。茶叶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见效慢、抗风险能力低等产业特点,茶叶产业要建成州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需要政府在在一定时期内在资金、土地、人才、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茶叶产业扶持和倾斜,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产业要素向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环节聚集,提升茶叶产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在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上发力。根据湘西州国地面积和地理结构,科学合理规划茶叶生产区域,搞好老茶区的提质升级改造和新茶区布局及标准化建设,制定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系列标准,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在州域范围内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加销和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融合、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三要在营造茶叶产业营商环境上发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地区产业发展动能的强弱,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政府要以建立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为关键点深化改革、全面突破,要当好茶叶产业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员,搞好生产、加工、营销的指导引导,优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销售许可认证等服务,降低企业制度交易成本和作业成本,为茶叶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