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完整版+深度解读版》.pdf 外汇远期与外汇期货的比较分析图表格

2023-08-30 07:06:4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完整版+深度解读版》.pdf

4、交通

交通方面,纲要点名港珠澳大桥,并表示将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

5、城市合作

在城市合作上,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组城市强强联合,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

至于内地与港澳合作,则有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合作示范区。

6、时间节点

到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7、金融

针对两岸金融产业,纲要指出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发展前景:

此前,知名财经博主刘晓博曾经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主要数据:

注:表格里的货币,已全部换算为人民币。“资金总量”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政府收入”,广州深圳为财政总收入,其他内地城市为税收收入,“财政支出”为一般预算支出。内地9城市财政数据,均未包含卖地收入。人口一栏,是根据“手机用户数”推算的“实际常住人口数”,推算依据是广东省某大移动电信运营商对深圳2017年11月人口的推算系数——1个常住人口拥有1.22部电话。

从上述表格,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实际生活人口,很可能已经突破1亿人,这比官方公布的7000多万高出很多。其中广深两市人口之和,就突破了5000万人。东莞人口显著超过了佛山,这从小学生人数上也能获得印证。

2、珠海汇聚的资金已经超过了澳门,这意味着什么?横琴新区的高房价,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所以我更看好珠海北部,这里靠近深中通道,靠近未来的深珠通道。珠海的未来在哪里?不是澳门,也不是香港,而是深圳。

3、深圳、广州的“财政总收入”都超过了香港,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深圳的钱大部分交给了中央政府,支撑了中央财政;广州的钱大部分交给了广东省,支撑了广东省财政。

4、深圳的地方财政支出即将超过香港,算上土地基金估计已经超过了。深圳目前“每平方公里的财政支出”在内地城市高居第一,这能保证深圳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但深圳毕竟历史太短,人口增长太快,教育、医疗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需要继续“补短板”。

5、东莞显然开始挑战佛山的“广东第三城”的地位,虽然GDP和汇聚资金总量还有差距,但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加上深圳不断外溢资源,佛山想保住“老三”有点难了。

6、惠州是另外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最近几年人口、资金、财政增长都非常快,跟深圳不断外溢资源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深圳才是大湾区资源外溢能力最强的城市,因为深圳人多、钱多而地方超小。香港的资金目前是流向欧美,比如李嘉诚家族的资金,流向内地比较少了。广州面积足够大,能外溢的东西不多。

7、珠江口西岸的城市,都眼巴巴等着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中山这两年经济增长有点慢,江门和肇庆也是,都需要深圳的资源来“加加油”。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之后,西岸会有较大发展。深圳已经计划在中山建设“政策性住房”,此前已经在东莞买地。一个城市的政府,在另外一个城市买地建设政策住房,深圳开了先河。

8、深港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已经确定将成为大湾区的新星,也就是“第二个前海”。前海是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深港之间),河套将是科技创新合作。农历新年之后第一个工作日,深圳市委书记就调研了这个片区,传递了重要信号。

据港媒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联同广东省及澳门特区政府,将在2月21日(下周四)上午10点半,在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大宴会厅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

宣讲会为时1.5小时,以普通话主讲,届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林郑月娥、澳门特首崔世安等600名粤港澳嘉宾出席。

01

大湾区纲要全文&解读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全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机遇挑战 第三节重大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第三节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第四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第二节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第三节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一节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节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第三节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第六章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第七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打造生态防护屏障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第三节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第一节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第二节共建人文湾区 第三节构筑休闲湾区 第四节拓展就业创业空间 第五节塑造健康湾区 第六节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第九章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第二节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第三节携手扩大对外开放 第十章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第一节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 第二节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第三节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第四节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第三节防范化解风险 第四节扩大社会参与 前言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3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发展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国际化水平领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高度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合作基础良好。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第二节机遇挑战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大湾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创新大湾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合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契机。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

第三节重大意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