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锂行业分析报告:锂的后期行情,库存与供需拐点 现货黄金的近期行情走势分析报告怎么写的

2023-08-30 17:16:4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锂行业分析报告:锂的后期行情,库存与供需拐点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敖翀、拜俊飞、商力)

投资聚焦

投资逻辑

供应端处于年内高点,锂价上涨需等待下游开启补库周期。锂价在经历二季度疫情 冲击导致的价格下跌后,在 2023 年 5 月止跌企稳。在消费端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市场 对锂价在下半年继续上涨的预期不断增强。但由于进口碳酸锂原料的集中到港以及国内 盐湖提锂企业处于生产旺季等因素,当前国内锂原料供应处于高位,压制锂价上行。我 们预计至 7 月下旬行业将迎来传统补库周期,锂价有望启动上涨。

产业链库存不断累积,2023 年下半年锂价上涨空间或被压缩。2023 年以来受到需 求向好以及锂价上涨等因素刺激,动力电池企业超量生产的情况更加显著,根据中国汽 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 年 1-5 月动力电池产量与装机量比值超过 200%, 远高于 2023 年。根据产业链各环节耗锂量推算,目前动力电池环节或拥有较高的锂原料 库存。2023 年下半年若锂价再度快速上涨,企业或可通过降低库存水平的方式应对锂价 过快上涨。

预计 2023 年锂行业供需格局改善,2024 年供应过剩压力增加。高锂价刺激下供应 端扩产不断加速,我们预计 2023 年全球新增锂供应量将达到 40 万吨 LCE,推动行业供 需格局反转。根据我们测算的供需平衡表,预计 2023-2025 年全球锂供应过剩占需求总 量比例为 6%、23%、30%,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23 年由于过剩比例较小,我们预计 锂价或维持 30 万元/吨以上。2024 年供应料将大幅过剩,预计锂价将显著下跌,价格或 跌至 15 万元/吨以下。

纵向一体化趋势下,未来锂价波动性或将减弱。锂生产企业不断增强资源布局以及 动力电池企业直接参与锂原料生产是本轮锂价上行周期中的两个重要趋势。在锂资源重 要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锂行业纵向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纵向一体化一方面打破了 锂价和下游电池企业盈利之间的“零和博弈”,另一方面将改变锂成本曲线的“割裂状 态”。成本曲线重心的下移和平坦化都将带动锂价回归理性,并压缩未来锂价的波动性。

锂价走势复盘

2015-2017 年锂价上涨复盘:2014 年 9 月锂价启动上涨,至 2015 年 10 月涨势加速, 价格在 2016 年 4 月涨至阶段性历史高位 17.2 万元/吨,此后出现调整,至 2016 年底, 锂价跌至 12-13 万元/吨。锂价于 2017 年初再次启动上涨,至 2017 年 11 月锂价见顶, 价格与 2016 年高点持平。 2018-2023 年锂价下跌复盘:2017 年 11 月锂价开始下跌,至 2018 年 11 月跌至 8 万元/吨,其后跌势暂缓。2023 年 6 月,锂价再次开启快速下跌,至 2023 年 8 月底跌至 阶段性底部约 4 万元/吨。 2023-2023 年锂价上涨复盘:2023 年 9 月锂价启动上涨,至 2023 年 4 月锂价涨至 9 万元/吨,此后出现约 3 个月的小幅调整;2023 年 7 月锂价再次启动上涨,经历 11 月 份涨势放缓后再次快速上行,至 2023 年 3 月涨至历史新高 50 万元/吨。2023 年 4 月以 来锂价小幅下行,2023 年 5 月锂价企稳且小幅上涨,截至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 为 48 万元/吨。

需求增长超预期是本轮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回顾 2015 年至今的两次锂价上涨行情, 其主要因素均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锂需求的增长超预期,如 2014-2015 年新能源汽车销 量增速连续两年超过 300%,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高达 157%,2023 年前 5 个月 增速依然保持 100%以上。消费大幅增长,但供应端增速却难以迅速跟上,导致行业出现 了严重的供需错配,引发锂价上涨。

2023 年以来疫情导致的新项目投产延期加剧了锂行业的供需矛盾。2015-2017 年锂 价上行周期中,出现了大量的锂新建项目,若参考 2-3 年的建设周期,2023-2023 年原本 应有大量锂的新增产能出现。但 2023 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多个锂项目建设进度出现 延期,同时锂价在 2023 年的持续下跌也导致部分公司的扩产计划暂时搁置。供应端增速 的进一步下滑导致从 2023 年起锂行业出现了严重短缺。

产业链各环节扩产的不同步是锂价上涨的重要原因。2017 年初,锂价在经历 2016 年的阶段性下跌后再次启动上涨,并于 2017 年 9 月涨至前高水平。这一轮锂价上涨的主 要驱动因素是 2017 年中游正极材料企业的扩产速度快于上游锂生产企业,出现了显著的 需求放大效应。2023 年以来,随着中游正极材料企业和电池企业扩产逐步落地,相同的 情况再次出现,锂供应增速依然跑输下游需求增速,导致锂价继续上涨。 锂价下跌的三个要素:需求增速放缓,严重的供应过剩,企业主动降价销售。回顾 2018-2023 年锂价下跌周期,我们认为锂价下跌至少来自以下原因,首先是 2018 年起由 于补贴退坡等因素,新能源汽车领域对锂的需求大幅降速;其次是 2018 年随着 Pilbara、 Bald Hill、Wodgina 等锂矿项目相继投产,澳洲锂矿产能大增,供应端出现了严重过剩; 第三是由于 2016-2017 年产业链中囤积了大量的锂产品库存,锂生产企业销售受阻,澳 洲锂矿企业的包销协议难以执行,争相降价销售,导致市场价格迅速下跌。

当前锂价走势的影响因素

企业补库和锂精矿拍卖行为促使锂价在 2023 年 5 月迅速止跌回升。2023 年 4 月, 由于国内疫情造成下游订单阶段性走弱,锂价小幅下跌。但由于市场对后市锂需求依然 看好,价格下跌过程中企业有明显的补库存行为,锂生产企业销售依然紧俏,价格下跌 幅度较小。同时 Pilbara 公司锂精矿的拍卖价格不断走高,2023 年 6 月 23 日的最新拍卖 价格已达 6350 美元/吨,折合碳酸锂生产成本达到 45 万元/吨。锂精矿价格暴涨大幅抬升 国内锂产品的成本,强化了市场对后续锂价继续上涨的信心。

2023 年 6 月起迎来碳酸锂进口量集中到港,缓解供应压力。智利作为我国主要的碳 酸锂进口国,历史上智利向中国出口的碳酸锂数量与中国的碳酸锂进口量相关度较高。 2023 年 4 月以来,两项数据出现了较大差异,4 月及 5 月,智利向中国出口碳酸锂合计 高达 3.23 万吨,中国进口碳酸锂数量仅为 1.54 万吨。这反映出由于上海疫情造成进口碳酸锂到港延迟。考虑到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缓解后货物运输恢复正常,我们判断 6 月起碳 酸锂进口量会大幅增加,将对锂原料供应形成弥补,缓解供应压力。

低价的进口货源曾多次影响国内锂价运行。回顾 2023-2023 年锂价走势,2023 年 4- 6 月及 2023 年 10 月,由于碳酸锂进口量较高,且进口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国内锂 价受到了进口碳酸锂产品的压制,出现了价格上涨放缓的迹象。

进口碳酸锂价格快速攀升,对国内锂价压制作用减弱。根据智利海关数据,2023 年 5 月,向中国出口的碳酸锂均价为 6.4 万美元/吨。2023 年以来,智利向中国出口碳酸锂 价格快速上升,目前已接近国内市场价,反映出南美盐湖提锂企业在调整定价机制后, 产品售价的快速提升。由于货物到港延期,国内 4 月、5 月的进口碳酸锂价格尚未充分传 导,我们判断 6 月国内进口碳酸锂价格会大幅提高。随着市场上流通的低价货源逐渐减 少,进口产品对国内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预计逐渐消除。

供给处于年内高点,价格上涨有待备货行情开启。受进口碳酸锂原料集中到港和国 内盐湖锂产量增长影响,当前正处于年内锂供应高点,市场上流通货源相对充裕,加上 在二季度锂价下跌过程中,下游消费企业低位补库,目前正以去库存为主,采购需求亦 不强。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下,尽管有锂矿价格上涨的刺激,当前国内锂价持稳运行。我 们预计进口碳酸锂对锂价的冲击将在 7 月份逐渐消除,加上下游重启备货采购,锂价有 望在 7 月下旬启动上涨。此外,Pilbara 公司计划在 7 月第二周进行锂精矿拍卖,若拍卖 价格进一步上涨,也有望刺激国内锂价继续上行。

产业链库存或压制 2023 年锂价上涨空间

2023 年以来电池环节存在显著的超量生产行为。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 盟公布的月度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数据,在 2023 年之前,动力电池的产量与装车量比 值稳定在 140%-150%。产量高于装车量一方面是由于产量中包含了出口部分,另一方面 也是企业产销周期的反映,即企业会依据未来的电池订单提前生产备货。2023 年以来这 一数值大幅提升至 200%,这反映出在下游需求持续向好的刺激下,企业提前生产备货的 意愿更加强烈,导致产量与装车量的差值显著扩大。同时我们推测这一现象也受到了锂 价上涨的影响,即企业倾向于在价格上涨过程中提前采购锂原料并生产电池,以享受后 期涨价带来的利润拉阔,这一行为也反向进一步推动锂价上行。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超量生产。2023 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保持快 速扩产节奏,行业竞争格局更加激进。2023 年 1-5 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 2-10 位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 47.4%,这一数据较 2023 年的 40.1%有明显提高。这反映出随 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