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储蓄,国债,股票,商业保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2023-09-01 04:44:42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是聚集和分配资源。金融体系能够为企业或家庭的生产和消费筹集资金,同时还能将聚集起来的资源在全社会重新进行有效分配。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融资功能。

三是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风险管理和配置功能的发展使金融交易和风险负担得以有效分离,从而使风险在不同主体之间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分散,进而降低风险成本。此外,金融体系还具有充分挖掘决策信息和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不足的问题,等等。

应该说,以上几个主要功能,互联网金融均有涉及。先来看支付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以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涉及的交易金额和交易范围迅速扩大,且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比如,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在2012年约为1059亿美元,根据高盛的估计,预计未来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达到6169亿美元;移动支付占全球支付市场的比例,2012年约为1.0%,2015年将达到3.2%。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从更长的时间来看,随着熟悉互联网的年青一代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互联网支付方式对传统支付方式的替代(不是取代)或许会愈发明显。不过,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支付与传统金融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尚难形成根本性的替代。

首先,互联网金融本身并不创造新的支付工具,从这点看,互联网金融尚不具有明显的货币创造功能。其次,由于自身不能创造出支付工具,互联网支付所使用的交易媒介,事实上与传统金融并无区别,即银行账户上的货币资金。

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支付更像是对传统金融支付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传统支付的效率和服务范围。与支付结算相比,金融功能的其他几个方面的竞争性相对更强,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而言,融资、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挖掘等功能的发挥,在根本上都依赖于各类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而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的强项。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当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还不只在于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交易体系设计中(如eBay和淘宝等),不仅可以很容易地获得交易双方的各类信息,而且还能有效地将众多交易主体的资金流置于其监控之下,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这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

总体来说,在融资与风险管控方面,互联网金融凭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组织模式方面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由此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使以前不能获得传统金融支持的群体,也可以得到金融支持。这一特征,意味着,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在游离于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市场上,如小微企业、个人客户等,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当然,从长期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仅局限于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在传统金融的核心业务领域,或许也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挑战。当然,这里面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障碍,从互联网金融自身来讲,是资金来源的问题,在不具备特许牌照的情况下,分散、小额资金的金融交易能累计到何等规模,是否会对银行等庞然大物形成真正威胁?还有待实践检验;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从监管者的角度,游离于传统金融之外的这些互联网金融交易,是否会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否会大幅削弱金融调控能力?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以及有判断所采取的政策态度,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机构视角。从金融机构出发来审视金融体系的特点和功能是一种更传统的观点,在这一视角下,现存的金融市场活动主体及金融组织都是既定的,这种既定,多是历史演进的结果,并常常还有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规范和管理。

如果说,功能视角的金融观因抽象掉了各种短期的制度性因素,而能更深刻地理解金融体系的长期演进逻辑的话,机构视角的金融观,则因将现有制度框架视为既定,而在中、短期内更符合现实的情况,也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从机构的角度去看,传统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说其特殊,不仅是相对于一般企业,与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亦是如此。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致说来,银行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货币创造功能。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商业银行的负债(各类存款)是一国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的金融统计中,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都是一类特殊的统计主体,当然也因此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银行负债是如何成为货币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观点很多,但基本都承认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从货币是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的本质而言,这一演进结果与银行业自身信用度较高,以及其在代理支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或许都有很大的关系。估算大致会有多少沉淀资金可用于贷放,同时又能保证客户提现的需要,只是个技术问题,这和人们的存取习惯以及支付体系效率都有关联。但从只从事货币存放,到同时经营货币存放和借贷,在法律层面上,银行的业务性质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有关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演进,及其过程中有关的法律论争和演变,相关研究已很详尽,在此不再赘述。到今天,各国的银行立法早已不再纠缠与部分准备金相关的法理问题,只是简单地通过允许银行同时经营存、贷款业务而对之进行了直接的认可。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这一认可,不仅使银行成为了融资中介,而且,在银行负债构成信用货币主体的情况下,还使其获得了超越存款来源进行信贷(资产)扩张的能力,这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业固有的流动性缺陷。法律对部分准备金制度的认可,虽然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客户存取的不确定性,以及存、贷款期限的不完全匹配,银行经营始终面临一个根本性缺陷,即流动性风险。

从金融史来看,流动性风险绝对算的上是银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危机实质上都发端于此。在理论探索方面,有关银行流动性的文献有很多,其中,Diamond&Dybvig所提出的D-D模型,已成为银行理论研究的经典。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但随着金融体系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大银行自身的稳定性问题,由私人机构充当最终流动性提供者的做法显然难以适应情势发展,公共部门(中央银行)的介入成为势所必然。

到今天,充当“银行的银行”,为银行以及金融体系提供最后的流动性支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一个重要的职责。中央银行的隐含支持,不仅直接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更重要的,是改善了人们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预期,这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在另一方面,也使银行获得了比其他主体更高的信用,为银行负债演进为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由上述三个特殊性,演化出了现代银行业的一些基本功能(不是全部功能),即融资、支付结算和货币创造,等等。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值得多讲的,是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在现行的货币制度下,银行体系可以通过贷款(或其他资产运用),创造出大于原有货币存量(存款)的新增货币供给来,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理上,这样一套货币供给机制的扩张边界只受制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和最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既如此,在货币创造的层面,互联网公司是否可以形成对银行的冲击呢?仅从理论角度,并非不可能。

在这个方面,一贯市场至上的奥地利学派早就探讨过货币非国家化以及自由银行等话题,考虑了由私人主体自由竞争发行货币的可能性。在实践中,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包括基础货币发行权以及有资格参与存款货币供给的机构,都被国家所垄断控制或严格监管。

结语

互联网金融要在这个方面获得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仅是市场机制的设计问题,更主要的,或许还要取决于相关的法律环境和政府监管者的态度。但最新的业态萌芽,如“比特币”的诞生和内在机理设计,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充满了可能性。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