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电路基础(第3版)PDF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基金基础知识电子书下载网站免费

2023-09-01 08:07:39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电路基础(第3版)PDF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电路基础(第3版)》是2013年1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俊鹍。 本书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等等电路基础知识。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基础(第二版)》的修订本,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书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正弦电流电路、耦合电感与谐振电路、三相电路、二端口网络、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电路基础实验指导等。 本书在编写中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突出工程应用。力图做到基本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1.1电路与电路模型2

1.1.1电路2

1.1.2理想电路元件3

1.1.3电路模型4

1.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4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4

1.2.2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向5

1.2.3电功率与电能8

1.3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9

1.3.1电阻元件9

1.3.2线性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10

1.3.3线性电阻元件的功率11

1.3.4电气设备的额定值12

1.4电压源与电流源12

1.4.1理想电压源13

1.4.2理想电流源13

1.5基尔霍夫定律15

1.5.1电路的几个常用名词15

1.5.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5

1.5.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7

1.6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21

本章小结23

习题 24第2章电阻电路的分析28

2.1二端网络等效的概念29

2.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30

2.2.1电阻的串联30

2.2.2电阻的并联31

2.2.3电阻的混联33

2.3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37

2.4两种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39

2.4.1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39

2.4.2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40

2.4.3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40

2.4.4电源支路的串、并联42

2.5支路电流法44

2.5.1支路电流法45

2.5.2支路电流法的计算步骤46

2.6网孔分析法48

2.6.1网孔方程48

2.6.2网孔分析法的计算步骤49

2.6.3含电流源支路时的求解方法50

2.7节点分析法51

2.7.1节点方程51

2.7.2节点分析法的计算步骤52

2.7.3含电压源支路时的求解方法55

2.8叠加定理57

2.8.1叠加定理57

2.8.2齐(次)性定理60

2.9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62

2.9.1二端网络及其等效电路62

2.9.2戴维南定理62

2.9.3诺顿定理66

2.10最大功率传输定理68

2.11受控源70

2.12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73

2.12.1含受控源不含独立源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73

2.12.2含受控源与独立源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73

2.12.3受控源的等效变换74

2.12.4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计算75

本章小结77

习题80第3章正弦电流电路87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88

3.1.1正弦交流电量的三要素89

3.1.2相位差90

3.1.3有效值92

3.2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93

3.2.1电容元件93

3.2.2电感元件97

3.3复数100

3.3.1复数的表示形式100

3.3.2复数的四则运算101

3.4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104

3.4.1用相量表示正弦量104

3.4.2用相量求正弦量的和与差106

3.5正弦电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108

3.5.1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08

3.5.2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10

3.5.3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13

3.6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16

3.7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及阻抗117

3.7.1RLC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阻抗117

3.7.2电路的性质119

3.7.3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119

3.8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及导纳122

3.8.1RLC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导纳122

3.8.2电路的性质124

3.8.3RLC并联电路的相量图124

3.9负载及实际元件的电路模型127

3.9.1负载的等效阻抗与等效导纳、阻抗和导纳的等效变换127

3.9.2实际元件的电路模型128

3.10阻抗的串联和并联130

3.11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134

3.11.1瞬时功率134

3.11.2平均功率(有功功率)136

3.11.3无功功率136

3.11.4视在功率137

3.11.5复功率137

3.12功率因数的提高140

3.12.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140

3.12.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41

3.13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142

本章小结149

习题 152第4章耦合电感与谐振电路157

4.1耦合电感158

4.1.1互感158

4.1.2互感电压160

4.1.3耦合电感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160

4.1.4同名端及其测定161

4.2含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163

4.2.1互感电压的相量形式163

4.2.2耦合电感的串联164

4.2.3耦合电感的并联165

4.2.4耦合电感的T形等效166

4.3空心变压器168

4.4串联谐振170

4.5并联谐振175

本章小结178

习题 179第5章三相电路182

5.1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183

5.1.1对称三相电源183

5.1.2三相电源的连接185

5.1.3三相负载的连接187

5.2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192

5.2.1负载星形接法的三相电路192

5.2.2负载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路194

5.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196

5.4三相电路的功率198

5.4.1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198

5.4.2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199

5.4.3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200

5.4.4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200

本章小结202

习题 204第6章二端口网络206

6.1二端口网络的概念207

6.2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208

6.2.1导纳参数方程、导纳参数208

6.2.2阻抗参数方程、阻抗参数211

6.3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214

6.3.1传输参数方程、传输参数214

6.3.2混合参数方程、混合参数216

*6.4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 电路219

6.5二端口网络的级联221

6.6理想变压器223

6.6.1理想变压器的性质及伏安关系(VCR)223

6.6.2理想变压器的传输参数方程和受控源模型224

本章小结226

习题 227第7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229

7.1非正弦周期电流230

7.2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231

7.2.1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231

7.2.2波形对称性与傅立叶级数系数的关系233

7.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236

7.4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240

7.4.1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240

7.4.2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242

7.4.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242

本章小结244

习题 246第8章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248

8.1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249

8.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计算251

8.2.1换路定律251

8.2.2初始值的计算252

8.3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54

8.3.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54

8.3.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58

8.4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62

8.4.1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62

8.4.2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65

8.5一阶电路的全响应270

8.5.1全响应及其分解270

8.5.2分析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273

8.6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79

8.6.1阶跃函数279

8.6.2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81

8.7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83

8.7.1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方程和特征根283

8.7.2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方程的解284

本章小结292

习题 294*第9章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299

9.1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300

9.1.1拉普拉斯变换300

9.1.2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301

9.2部分分式法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304

9.2.1单根的情况304

9.2.2共轭复根的情况306

9.2.3重根的情况307

9.3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309

9.3.1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309

9.3.2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复频域模型309

9.3.3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311

9.3.4欧姆定律的复频域形式312

9.3.5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312

本章小结318

习题 319第10章电路基础实验指导321

10.1实验须知322

10.1.1实验课的目的322

10.1.2实验课的要求322

10.1.3实验课的进行322

10.1.4实验报告的编写323

10.1.5人身和设备安全323

10.2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323

10.2.1实验目的323

10.2.2实验原理323

10.2.3实验设备324

10.2.4实验内容和步骤324

10.2.5实验注意事项325

10.2.6预习与思考题325

10.2.7实验报告要求325

10.3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325

10.3.1实验目的325

10.3.2实验原理325

10.3.3实验设备327

10.3.4实验内容和步骤327

10.3.5实验注意事项328

10.3.6预习与思考题328

10.3.7实验报告要求328

10.4实验三交流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328

10.4.1实验目的328

10.4.2实验原理328

10.4.3实验设备329

10.4.4实验内容和步骤329

10.4.5实验注意事项330

10.4.6预习与思考题330

10.4.7实验报告要求331

10.5实验四功率因数的提高331

10.5.1实验目的331

10.5.2实验原理331

10.5.3实验设备332

10.5.4实验内容和步骤332

10.5.5实验注意事项333

10.5.6预习与思考题333

10.5.7实验报告要求333

10.6实验五互感的测量334

10.6.1实验目的334

10.6.2实验原理334

10.6.3实验设备335

10.6.4实验内容和步骤335

10.6.5实验注意事项337

10.6.6预习与思考题337

10.6.7实验报告要求337

10.7实验六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337

10.7.1实验目的337

10.7.2实验原理338

10.7.3实验设备339

10.7.4实验内容和步骤339

10.7.5实验注意事项340

10.7.6预习与思考题340

10.7.7实验报告要求341

10.8实验七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341

10.8.1实验目的341

10.8.2实验原理341

10.8.3实验设备341

10.8.4实验内容和步骤342

10.8.5实验注意事项343

10.8.6预习与思考题343

10.8.7实验报告要求343

10.9实验八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测量343

10.9.1实验目的343

10.9.2实验原理344

10.9.3实验设备344

10.9.4实验内容和步骤345

10.9.5实验注意事项345

10.9.6预习与思考题345

10.9.7实验报告要求345

10.10实验九RC一阶电路暂态响应的研究346

10.10.1实验目的346

10.10.2实验原理346

10.10.3实验设备348

10.10.4实验内容和步骤348

10.10.5实验注意事项349

10.10.6预习与思考题349

10.10.7实验报告要求349

参考书目350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