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银行证券基金期货职业前景如何

2023-09-01 10:56:45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还要推动规则制度型开放,增强制度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金融业开放不仅引入了机构、业务、产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给,还促进了制度规则的完善,促进了金融制度供给。这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有序推进。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我国又宣布系列重大金融开放举措。两年多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先后宣布并推动了超过50条具体开放措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外资机构纷至沓来

不久前举行的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上,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星展银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德意志银行、日本瑞穗银行等4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纷纷亮相。

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参展服贸会,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过去两年,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优越的营商环境和世界级的营商便利。”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务监管局中国首席代表傅诚刚说。

两年多来,我国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取消了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资产规模、经营年限以及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等。

在服贸会“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3年版)》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

中国金融业的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为外资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据统计,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其中包括外资独资或控股的保险公司和理财公司。

今年上半年,外资控股的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法合资、中澳合资和中英合资的3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等陆续设立。美国运通卡的境内机构已获批在中国境内开展银行卡清算业务,标普、惠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公司已获准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国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从33.3%提升到49%,2018年以后持股比例上限进一步放宽至51%,今年4月1日起外资股比限制已全部取消。2023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自实施以来,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家机构投资者由此渠道投资中国金融市场。“取消额度限制后,具备相应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只需进行登记即可自主汇入资金开展符合规定的证券投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近日,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

取消额度限制,提升投资便利性,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资本市场。2018年以来,MSCI、富时罗素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等国际知名指数先后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体系,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开始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指数,吸引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