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陶士贵:美国对华实施金融制裁的预判与应对策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本质

2023-09-03 22:18:48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陶士贵:美国对华实施金融制裁的预判与应对策略

引子

通过近年来美国对一些国家实施金融制裁的机理和效应分析判断,未来美国很可能利用中美之间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摩擦,在金融领域发起对中国的制裁。采用的方式包括延迟或减免支付对华巨额的政府债务;冻结或没收中国在美资产;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融资成本,限制或取消在美融资;切断中国被制裁对象获取美元能力和使用美元渠道;通过发行新货币废除旧币,使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缩水,进行巨额掠夺。为此,中国应实施金融对等开放战略,改革和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构建外汇储备安全管理框架和体系,建立健全应对金融制裁的法律体系和实施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金融制裁风险,同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主动权,提升中国的国际货币权力。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7年12月美国政府公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者”。2023年3月美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应对中国当前危险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China)”,标志着美国遏制中国崛起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制裁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5月美国商务部要求全世界所有应用美国设备或技术的公司(不论占比多少),若对中国华为公司供货,均须获得美国批准。被美国列入制裁实体名单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甚至被禁用MATLAB软件,这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造成影响。而与其他经济争端手段相比,金融制裁更具精准性和高效性,且对美国而言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未来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方向有可能选择金融领域。2023年8月6日在中国并不符合美国“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的前提下,美国首次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2023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矛头指向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未来美国很可能向中国金融的其他方面实施制裁,对此分析和预判有着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些学者基于国外案例,对经济金融制裁进行内涵界定、渠道分析与效用评估。霍夫鲍尔等指出,金融制裁是使受制裁国承受经济压力的三种方式之一,其核心在于阻碍资金流动。刘建伟从聪明制裁、市场机制和金融霸权三方面分析了金融制裁的逻辑基础,并进一步剖析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制度体系。徐以升等总结了金融制裁实施方式,包括冻结目标国政府在美资产、中止商业贷款等传统方式,也有冻结个人或实体在美资产、限制目标国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融资、禁止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通道等新的手段。陶士贵等对美国发起的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等国的金融制裁进行了国别案例研究,试图找出制裁的一般规律及启示。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对外金融制裁实施的研究表明,较大力度的金融制裁都会对被制裁国经济产生严重打击,包括海外融资阻断、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降、经常项目恶化、资本与金融项目恶化等。

基于正面应对,相关学者总结出一些国家的反制措施。如,俄罗斯对来自美欧的金融制裁制定了相应的反制裁法案,冻结制裁方在俄资产,以此资产建立反制裁基金,作为对受制裁个人和企业的补偿,同时推动跨境交易非美元结算,提出创建本国独立支付系统的构想,着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将大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黄金储备。为规避制裁,叙利亚将大额境外资金及时转移至周边国家和国内;伊朗迅速将大笔石油资金转移至中东国家;伊拉克积极开展周边贸易和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商业联系,并相应地调整国内经济政策;朝鲜则寻求中俄援助,采用持有现金等对策。学者们还从外交部门的积极应对、加快货币国际化战略、货币互换构筑同盟、做好反制准备等方面提出建议。

综上,从理论方面看,针对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本质研究较少,对其实施机理、传导和影响的研究尚不深入,对发达国家实施金融制裁的研究还有待完善。从实践方面看,既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国别案例的研究,而对中国是否会遭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制裁,可能的制裁路径与方式、影响和应对,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而这些正是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