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教学研究论文范文(5篇) 黄金期货策略分析论文范文大全图片高清版

2023-09-05 17:35:41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教学研究论文范文(5篇)

教学研究论文全文(5篇)

时间:2023-04-02 12:06:35

第1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1)课前认真。预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老师的话,通过预览,对新课达到百分之八十。预览不懂的地方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解决这类问题。预览也可以使整个课堂效率的提高。预习具体的方法为:书上的题目看完,把知识点找出,整个过程持续约15~20min。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在练习册完成在教科书后边。

(2)数学学习与实践。在数学课上,听是没有用的。在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不能闲着也要在草稿纸上练习。当遇到的问题不理解,必须问老师或同学,不能一知半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做不出。听课必须全神贯注,注意细节,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教材为主线,以练习册为辅助工具。阅读课本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不会什么学习什么,每个章节都有对称的知识点,不会的知识点在听课时排除,不清楚的地方多看几次,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min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你的过去,关键的是对于每次考试的总结和吸取教训,是为了让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师经常会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到“课后复习”。付诸实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努力。我可以给你介绍几种方法

①提前预习。至少比老师的进度快两倍,同时搞懂课后习题,切记不懂就问。

②向老师咨询,买一至二套适合自己的卷子,当然如果幸运的话你的老师会把自己出的一些卷子给你。

③要有意识地做题,学会举一反三,尝试着去举一反三,联系几何与代数知识综合运用(主要是应用几何知识解决代数问题)。

④学会记笔记,并非数学题每一个步骤都要记,而是要记的越简略越清晰越好,同时记完一道题后要停下来想想,总结出规律,写下标注。

2考试前复习

要将平时的考试卷订成册,将错过的题型重新做一遍。对考得都不理想的卷子重新复印做一遍,另外还可以将平时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再做几份期末模拟卷。多练习,找出你的漏洞,再把相关的知识点整理起来复习一遍,如果有一类题型经常出错,那就记到纠错本上,多翻翻。老师上课讲的格式一定要记住,格式代表了解题思路,预习也是必要的,要再预习中知道你的听课重点。反应的灵敏度的数学考察的目的,也就是平常说的数学学习意识,看到一道数学题时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解出数学题来。这是数学难学的地原因所在,但又是它的闪光点。学习数学要多做题,遇到新的题型,要拓展思维:那就是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的,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再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改变它的标题,或提高的问题的难度,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或与它类似的就可以很方便的做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方法。

3数学考试技巧

错题及时的弄懂记清,做题不在于数量,关键是做一条就会这一个类型这就要求你认真订正,找出你没想到的点在哪里,但不是光简单的看看,你要尝试分析你不会的这个点包含的是什么知识点。有时间稍微看看拓展题,大题目不是重点,但是适当拓展是有必要的,有空闲就对答案看看人家的解题思路,在有自己一点头绪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做一遍,以后常拿出来看看如果自己不会总结,可以先找老师一起分析,在老师分析时学会自己总结,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比如,在讲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时候,我给时间学生认真完整地画一个图像,一个个检查,辅导。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而不是直线。虽然,在课件上可以把图像放给学生看,学生也能知道,但那样获得的知识,可能学生会不太理解或者记得不牢。

4教学手段很多

且随着教学改革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并且已从传统的教具和学具发展到幻灯、投影、录像、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来辅助教学,用这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数学教学内容。教具与学具教具是教师教学演示、操作用的工具的统称。注意处理好课本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课本主要靠文字符号表达教学内容,较为系统,更重条件与结论。而其他教学手段。如电教素材是用图像、声音等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不太系统,但注意展示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两种媒体各有作用,不能互相取代,而只有互相配合。其实数学这样的科目,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规律,就可以保持不败之地。我觉得总结是必要的,错题集可写可不写吧,因为会浪费时间。怎样总结呢?例如三角形,你就把它的性质特征写下来,全等三角形有几种方法,你也一一归纳起来,举例说明。还有想学好数学的话,就是多做点题,细心点就行了。

5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2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1.教学层面

改革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教育部所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理论上为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从理论上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个理论维度,这些都需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出调整。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经验所得。授课方式是老师讲授为主,传达的也主要是间接经验,过多的侧重理论层面,并没有重视学生实际研究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教育类的学生可能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理论问题毫无热情,甚至是排斥抵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该倡导全新的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学生主体

中学数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更应该如此。从名称上来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中重点在“研究”一词上,作为研究主体的师范类数学教育的学生而言,如何研究成为他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学生可以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如注重语言表达方式,讲课的肢体语言等。此外,在当今科技不断更新的时代,各种新理念、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学生应该多阅读最新文献期刊,接触教学前沿的观点,而不应该紧紧局限于课本。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更应该作为表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学校角度

学校需要在制度上做出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为统一的期末考试,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查,但忽视了实际教学能力的检测。而且,这种检查方式无法真正检测出教学结果,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会出现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的情况,因此,改变评价考查标准成为必须。如变化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将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期末闭卷统一的理论考试变为理论加教学的评价体系。由于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中要加入一定课时的见习,并将之固化到培养方案中来,成为此门课程的一种常态。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上也要作出相应调整,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适当布置平时作业,避免过去期末突击背诵的情况。此外,学校还应该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双重结合的策略。既然我们明确了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也了解到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中学见习实习,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线教师来校授课、讲座,分享实际经验,使学生提前接触实际教学工作,并能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获得有效指导。如此结合,再加上理论作为支撑,学生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语

第3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本质与特色,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同时也意味着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深谙中医文化、能集中医学术和文化之大成而有所突破的新型人才。现代化的中医教育,特别是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新型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中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融入中医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中医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而且关系到中医学的传承、创新以及中医学的兴衰。

1中医文化教育在中医研究生培养中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以“系统学习、全面接受、整理提高”为指导思想的西医学习中医班热潮,到后来全国各地中医学院的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己经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过去的中医教育,尤其是中医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在目前的中医学教育中,中医学始终被列为研究对象,大部分的中医临床及教育工作者都在走一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或方法去研究中医或纠正中医的道路。这种离开中医本源、脱离中医文化教育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中医研究生缺少中医信仰,放弃了对经典著作的研读,不会运用中医思维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缺少中医人文素养,成为不能真正理解传统中医文化内涵的“中医药高级人才”,并使得中医学术严重偏离中医传统,最终走上了西医化的道路,成为新一代的“中医掘墓人”。

2在中医研究生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涵的对策

中医人才培养历来强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是文化,人事更是文化,中医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这种文化内涵既渗透在中医学术中,也渗透在中医高级人才特别是中医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

2.1夯实中医精神文化基础,彻悟中医文化精髓

中医学的精神文化是中医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它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是决定中医学特色与临床优势的核心要素。

2.1.1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医生命价值观

在中医研究生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不忘强调“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生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主导思想;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培训中,导师应时刻不忘对研究生进行中医精神文化的传授,强化“人命至重”的思想,教导研究生在面对患者时,应首先将患者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患病的人,不能忽视患者的社会属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在临床诊疗的每个细节中,应以身作则,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倡导个性化服务,把医者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使研究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树立善待生命、治未病、注重养生的中医理念。《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医者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广博的知识。限于目前中医研究生有限的理论课程设置,中医院校应合理增加诸如《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等传统文化课程。研究生导师在为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应为研究生制定相关的读书计划,从哲学、伦理、古汉语言、历史、文学、地理、天文历法等不同角度,加强对研究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医生命价值观,为其养成独特的中医思维方法提供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2.1.2培养“整体观念”的中医系统思维方式

目前中医研究生普遍存在中医思维弱化的问题,“优秀中医人要有悟性和人文底蕴”[2],因此应注重对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补充和中医系统思维的培养及训练。首先,增设中西医学比较、中医思维学等课程,简单了解中医思维的概念、方法、本质和规律等理论内容,侧重于详细剖析古今中医名家、经典医著的临床经验、实战个案,从四诊、辨证、推理、诊断、治则、遣方用药特色等进行综合分析及阐述。其次,结合临床教学,培养中医研究生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技能。从天文、气象、物候、土地方宜、社会人性到患者的体质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生理现象、病理反应等,都是需要认真观察的内容。这些联系着、运动着的现象,“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尤其是脉象、舌象、神色等,不经过长期反复地严思密察,是无法掌握其要领和真谛的。最后,加强中医病例分析及讨论,提高研究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及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轮训过程中,不同科室的带教秘书对临床典型病例采取病案讨论方式,组织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在病案讨论中充分发挥中医研究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活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增强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加强研究生对临床常见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医辨证分析能力培训。通过边学边练边思考,中医研究生才能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循序渐进,其临床诊疗水平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萌生出创新思维。

2.1.3练就“仁医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德修养

良好的医德修养是行医的首要条件。在加强临床实践的同时,必须重视医德修养方面的教育,这不仅因为临床实习过程有助于医德教育的开展,还在于医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践效果的好坏。首先,在中医研究生前期课堂授课中融入仁医仁术、大医精诚的中医文化教学内容,特别是老师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讲授,才能让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导师应以身作则,视患者为亲友,对医疗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挽救患者生命全力以赴,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的中医临床工作者。再者,“医为人之司命,不精则杀人”,治病救人靠的是医者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精湛的医疗技术,而医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必须落实在医疗技术上。因此,导师应培养中医研究生刻苦攻读,精研医术,在做学问上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坦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诊治疾病严肃认真,在临床实践中练就自身精湛技艺。此外,中医强调“内省”的修养方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导师在平素的耳濡目染中应注重培养研究生“审察克制”,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养成反省的习惯:是否有仁爱之心?诊病是否准确?治疗是否得当?自己哪些地方还能不能做得更好?通过反省,找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不断改进,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一名合格的医者。

2.2规范中医行为文化,彰显中医文化特色

中医行为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制度、行为、规范,体现在中医药场所管理制度及中医望闻问切、处方用药的操作规范上,其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中医药从业人员行为上的具体体现。接纳中医医院制度,融入医疗实践。中医研究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临床实践中度过,对医院及患者而言,他们是医院的一部分,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在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训、开展医疗活动之前,需进行医院制度的岗前专题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医院文化,从心理上接纳医院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习中很好地执行和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恪守中医医院行为,塑造医者形象。医院对员工的医德规范、行业作风、行为准则、医患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等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导师应将医院行为文化体现于平素的言行中,研究生在理论学习及导师的传授中接受的正面人文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完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完美对接,自觉养成用医院行为文化指导自己的临床行为,提高自身人文医学执业素养。比如医院强调病人至上,强调以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临床工作好坏的标准,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的关爱。如在为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患者往往只穿单一病患服,或暴露腹部或腰背部,容易受凉,这时可用薄被盖在患者身上,或为患者照射红外线灯。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体现了医者的护伤观念,也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关爱,身教重于言教,研究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运用中医诊疗行为,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诊疗行为规范是医者在开展诊察疾病、处方用药等技术服务的行为准则。导师及带教教师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要向研究生明确指出孰可为孰不可为,应规范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的中医辨证与诊治,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此外,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多种治疗技术,除了传统的药物、针灸和推拿治疗以外,还有情志疗法、膳食疗法、药物外治疗法、导引等,因此应培养研究生从中医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出发,对疾病或病证采用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进行诊治,并融入疾病健康管理理念,让患者自觉参与到治疗中,并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收到良效。如在接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经多维立体系列疗法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但由于该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可能会反复,因此可以指导研究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加强宣教,在密切的随诊中进行有效的健康调养,减少疾病的复发,这样可使研究生对该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全程、立体、多维度干预疾病的思想。

2.3重视中医物质文化熏陶,培养中医文化认同感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中医学理论体系遭到质疑,中医研究生因本科阶段接触临床实践时间短,对中医临床疗效及中医优势病种无切身体会,并且因思维习惯和受西医知识体系及评价体系的影响,可能会对中医科学地位、作用心存质疑,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中医教育者除了更新观念,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凸显中医人文魅力以外,对中医研究生应加强中医物质文化的熏陶,对培养研究生中医文化认同感有重要意义。如学校或导师可组织研究生经常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医圣祠、药王庙、各地老字号中药店等,了解它们的由来、特色等,对研究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其追寻中医传统文化渊源,提高对中医药的感性了解和正确认识,增强中医自豪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再者,导师可借助医院、学校乃至社会的合力,鼓励中医研究生参加国学教育讲堂,参与拍摄或观看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节目或电视剧,努力践行中医药膳饮食疗法,撰写中医药文化科普文章或读物等,在全社会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使研究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中医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医研究生对中医理论的认可度和学习兴趣。

3结语

中医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服务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传统中医文化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只有从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入手,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中医功底、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传统中医文化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如何加强传统中医文化教育,融入中医文化内涵,需要中医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实践。

作者:池晓玲 萧焕明 谢玉宝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第二篇:我国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中医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的整体观、治疗简、便、效、廉、验的特点,符合低耗高效的卫生经济策略,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

一、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相关性

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比较,其医学观、方法论及诊疗思想十分接近。尤其是在中医学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面更具有惊人的相似。整体观念是中医在古代哲学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最基本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也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对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处理,都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是把医学看成一个整体,把病人与健康看成一个整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服务。虽然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所涵括的内容更为广泛,但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命与医学这一点来看,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惊人的一致[2]。我认为,全科医学的兴起是西医学医学观的一场革命,所带来的全新的医学思想与中医学接近,西医学与中医学比较容易有了共同的语言,这样中西医结合就容易找到切入点。所以开展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对促进中西医结合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内容

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医学与西医全科医学在服务患者的理念上保持着高度一致。中医学包含了丰富的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思想,个性化的治疗原则,没有内、外、妇、儿的分科特点,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这种医学体系尤其适用于我国社区医疗工作。针对社区工作的特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预防保健。预防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以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健全疾病预防制度,努力确保公众的健康。西医学有着大量的临床试验基础,以群体预防为主,在我国的预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的养生、治未病思想均包含了预防的概念,相对于现代预防医学而言,中医学更注重于个体预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医药资源匮乏,对西医学的知识较难接受;另外,现代预防医学相对专业,普通群众很难理解,而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观念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易让人所接受。所以,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应结合现代预防医学理念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学。

(二)社区基本疾病诊疗。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全科医学的“人格化服务”十分贴近。一般来说,医疗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但是全科医生是从社区及家庭的背景上去考察和解决个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同时特别强调个体化的服务。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念,使全科医生对病人的看法,首先是人,而后才是疾病,从生理、病理、心理、环境和社会诸多方面去考虑解决病人的问题,而这些正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从中医的特点看,辨证施治既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可以实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容易进入社区,进入家庭。中医药对慢性病、老年病和保健养生都有很好的疗效,在社区可以开展康复、非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护理等以及针灸、按摩、刮痧、理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

(三)社区中医康复与养生。社区中医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药康复手段,组织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和社区共同参加,帮助病、伤、残者逐步改善躯体、心理、精神和社会的功能改善或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3]。社区中医康复相对专业康复具有费用低廉、服务面广、简便易行。中医康复方法众多,其中大多数都是便于学习掌握的非药物疗法或自然疗法,如推拿、针灸、火罐等,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技术,具有疗效好、价格低和群众基础好的特点,很容易得到应用和推广适合社区康复的开展,所以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应该适应社区工作的特点。在现代康复学的基础上坚持中医康复的特色和优势,互相渗透,使中西医康复医学有机结合,将是中医康复教育的趋势。

(四)中医慢病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主要包括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等一系列虽不会传染,但也不能自愈,需要长期综合干预和治疗的一类疾病[4]。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促使慢病成为社区医疗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科医学的特点就是为患者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治未病”是中医主要学术思想。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未病先防,一方面是已病防变,贯穿于防病治病的全过程,显示其独特的意义和优势。对未病的解释则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没有疾病,而应视为人体在未呈现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前的各种状态。它既可是尚未患病的健康状态,也可是某些疾病的潜伏、隐匿阶段,亦可是某些疾病的稳定期以及尚未发生和认识的无症状疾病等,这些亦可称为未病状态。干预慢病的有效中医措施,就是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对社区进行健康管理,对慢病采用中医养生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等干预方法,降低慢病的发病率、致死和致残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中医慢病管理教育应该按照“治未病”理论从几方面入手,即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己病早治、防其传变;预后调摄、防其复发[5]。

三、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方法

目前我国中医全科医学临床教育存在全科医疗科执业(助理)医师少,且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中医全科医生数量、质量上都明显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中医全科医学工作者的培养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纷纷设立中医全科医学专业,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招收全科医学生。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全科医师,有利于改善社区医疗中的学历结构,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部分理论教育和社区工作脱节,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课程调整,因此,应确立中医全科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1)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2)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规范中医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3)建立中医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4)制定完善中医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

(二)中医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就是针对即将参加全科工作的毕业生,经过规范化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取得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获得中医全科医学医师任职资格,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医全科医学刚刚起步,本方法是解决中医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捷径。但是由于群众和医学生对中医全科医师缺乏正确认识,使很多优秀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政府应该加强宣传,确立优惠的政策和补偿机制,来鼓励医学生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

(三)社区多点执业模式。应当鼓励二、三级中医医院具有高年资资质的中医医师参加全科医学培训,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补充目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不足、经验短少的现状,并鼓励名老中医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社区中医全科医师。

(四)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工作中的中医全科医师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定期到三级中医医院进行专科培训和轮转,以便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讨论

中医全科医学是顺应当今世界医学潮流,充分吸收祖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形成的一个全新的专业。医学院校或培训部门应该在有限的课时里对中医全科医学生或中医师进行相关专业教育,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以满足日后学科发展及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医学是实践很强的学科,对中医临床的授课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应该压缩课堂授课时间,增加临床实习机会,高等院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学生讲座、病例讨论、医学大师讲座、临床基地或社区现场授课、远程资源利用、跟师模式等来调动中医全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为了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卫生工作的需要,通过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规范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建立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制定完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旨在构建以中医药的服务模式和手段为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体系,以使中医药能以全新的姿态进入社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要。

作者:赵毅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第三篇:中医教育临床合理用药强化策略

中医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中药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完整的诊疗方法,通过对人体的“正气”抗邪的思想,依据患者外在表现,辨证施治。

1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崛起,生活节奏的加快,为满足人们简便、快捷治疗的要求,中成药应运而生,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中药的作用。但由于逐利机制,中成药越来越多,品种层出不穷,临床使用较混乱[1]。尤其是目前临床医师比中医师开的中成药还要多,但临床医师却很难完全正确地使用中成药。举例来说,比如咳嗽,《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如:风寒、风热、寒湿、脾虚、肾虚、肝火、肺虚等,治疗咳嗽也是根据不同的个人,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开具不同的方剂。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咳嗽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如清肺化痰颗粒、百部止咳糖浆、密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口服液、苏黄止咳颗粒、玄麦柑桔颗粒等等,临床医师则很难分辨到底患者咳嗽应该用哪种中成药,一般都是靠“经验”开药,或者干脆多开几种,同时吃,反正吃不坏,治不好也没关系,大家都治不好。殊不知,咳嗽用药在中医来讲,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用药错误,可能会加重症状,或者变生其他的病变,比如哮喘。如果患者的咳嗽是由于风寒所致,此时再用寒凉药物的话(目前市面上大多是寒凉止咳药),很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哮喘,久治不愈[2]。

2加强中医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对临床医师的中医教育非常必要,医学生是未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力量,他们绝大数将会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将是药物治疗的决定者,也是宣传和实行合理用药的主要技术力量;他们对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合理用药的意识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其次,选择的医学生基本系统接受完了高等医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医学和药学知识理论基础,较普通大众理解和掌握干预内容能力强,预期干预较好;再次,医学生与从业医师比较,临床经验较少,没有自己用药习惯影响,且无其他因素干扰,较易接受干预,是较好的干预对象;加强对医学生这一群体的合理用药意识和行为的宣教干预,对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水平与能力,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3]。

3措施

3.1提高对中医药学的认识

首先要提高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认识,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并且都在研究中医。但在我国,很多临床医学生却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瞧不起中医,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人要求废除中医,这是很不对的。当年胡适就是废除中医的领军人物,他得了重病,在西医判死刑的情况下,请中医医治,最后病治好了,胡适说“中医很糊涂,不科学,但是能治病”。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思考的角度不同。中医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个人得病,从人的角度出发,因此采有所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正气不足;而西医思考的是这个人得的是什么病,从病的角度出发,因此才有所谓的什么炎性反应、病毒、细菌等等。二者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痛苦,只不过殊途同归而已[4]。

3.2加强中医课堂教育

目前临床医学生的中医课堂教育的课时是非常少的,五年本科教育,只有六十几个学时,还没明白什么是中医,课程结束了,比较负责的、讲的好的中医教师可能让学生多明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有很多医学生甚至不能听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毕业后即使在临床,也很少使用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很多医学生面临的是考研、找工作,哪里有时间来学什么中医。因此,建议增加医学生的中医课程,且在大学一入学就开课,加强中医的初始教育。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教授给医学生多开中医学讲座,提供较典型的临床病例,尤其是一些临床医师请中医会诊的成功病例,拓宽医学生的临床思路,也可以为其将来临床的合理用药起到一定的作用。医学生只有提高中医学的知识,提高合理运用中成药的水平,才能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中成药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王春葳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教务处

第四篇:当代中医教育方法探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中医教育体系建立之初,如何更好地解决中医教育问题就受到人们的关注[1]。随着民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何不断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化的新要求,如何平衡中医药人才培养“质”与“量”的关系,逐渐成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