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财经>正文

孙业霞: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弊端 为什么黄金可以作为世界货币的标志

2023-09-08 04:33:15 互联网 未知 财经

孙业霞: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弊端

第一,我们先来看一下纸币流通时期货币流通规律发生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纸币失去了金和可兑换货币的自动流入和流出流通的“蓄水池”的调节功能,流通中的纸币不会因为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而退出流通。纸币时期,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产生通货膨胀现象;相反,如果流通中的货币过少会产生通货紧缩现象。但是,无论货币制度如何变化,货币需求量的实质是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为了考察纸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可以用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为了剔除市场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用Q表示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即货币流通量用M表示,能够全面反映物价水平的是全社会零售价格指数用P表示,货币周转次数用V表示。Q、M、P和V都可以看作是时间t的函数。货币流通规律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三个指标的基本关系经过数学的衡等变换,得出三个指标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经济的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之和。从经济含义上讲,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增长率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第二,经济增长率q`与货币变化率m`变动一致时,货币发行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在纸币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会对经济的增长率和物价增长率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由于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各国创造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在增加。即使世界货币发行国不断增加货币发行数量,只要增加的货币发行数据与世界市场上的商品增加量相等时,世界市场上的物价就不会上升,多发行的货币也不会贬值。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率q`与货币变化率m`变动一致时,对于货币发行国来说就获得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当今货币体系下,美国作为世界货币的发行国就因此获得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收益。美元作为信用货币,其货币面值远高于生产美元的实际价值,货币面值高于生产成本的部分就是铸币税。例如,面额为一美元的货币可以代表一美元的价格,如果生产一美元货币的费用是10美分,那么生产一美元的铸币税为90美分。对于一国来说,制造货币的费用相对于货币面额来讲可以忽略不计,一国的基础货币量即为该国的铸币税收益。在国际市场他国持有本国货币获得的铸币税是国际铸币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多发行的货币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流出美国进入其他国家,美国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之广,数量之大,为美国赚取了巨额的国际铸币税。在每日交易量达5万亿美元的外汇市场,有87%的交易以美元为交易对象[4]。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巨大。美国可以发行美元直接付给债权国来偿债,而债权国必须接受。债权国手中的美元又无法在国内流通,安全可靠的保管方法是购买美国国债,这又把钱借给了美国。但是一旦出现负面后果,全世界与美国一同承担。如果美国货币发行过多引起通货膨胀的话,通货膨胀后果并不是由美国一国承担,而是由美国全社会以及世界持有美元的各国共同承担。如果美国全社会也不想承担的话,美国可以将多余的美元通过多种形式转移到其他国家。

第三,当经济增长率q`不变,货币变化率m`变动会引起物价变化率p`发生变化,货币发行国获得了巨额的通货膨胀税。在这个过程中,美元作为货币,会使美国获得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美国发行货币时就是美国对全体使用美元的国家和成员的一种负债,随着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多,这种负债会随着减少。高油价、弱美元是美国核心利益的选择。石油价格上涨直接消耗了欧洲、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市场国家的美元储蓄。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都是能源补贴国家,油价上升引发国内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进而导致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国际金融资本会退出该国,美元在强势时进入一国,在该国的货币贬值时流出,一进一退获得了巨额的货币收益。这又会导致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庞大美元储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对外负债也会大幅下降。多年来,我国饱受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困扰,物价节节升高,出现了“豆你玩”、“姜你军”、“花你钱”、“油你涨”等等热词,中国的物价飞速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来型通货膨胀。流入我国的巨额美元对中国人民银行形成倒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增发货币,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最终引起通货膨胀。人民币在国内贬值,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又出现升值现象,这又是美国弱美元的选择。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进行了四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大开印刷机。2009年3月18日,美国购买2~10年期的美国国债3 000亿美元、机构债券1 000亿美元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12500亿美元,向流通中投放了大量的货币;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于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美国财政部长期国债6 000亿美元;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每月购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BS)400亿美元;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每月购买450亿美元的国债来替代之前的扭转操作。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既剥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创造的价值,又向世界各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对于美国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刺激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减轻外债的压力。美国的霸权地位赋予美国可以操纵货币的权力和能力,这为美国获得国际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收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三、单极世界货币格局 的 不稳定 性

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5]168随着信用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货币的购买手段职能缩小,支付手段职能扩展起来。“在英国,当作铸币的货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零售贸易和小额贸易的领域之内,而当作支付手段的货币则在大规模交易的领域内居于支配地位。”[6]538一国主权货币能够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货币符号本身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而纸做的象征是靠强制流通得到这种公认的。纸币能够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源于货币发行国强大的信用基础。而货币的支付手段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节约大量的现金货币。美国作为世界货币,保持货币强势和升值,是世界货币强大的信用基础。但是,美国却一直困扰于无法解决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依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美元要在国际市场进行结算并作为储备货币,美国必须向外输出美元,保证世界各国发展贸易所需美元的数量;同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保持美元的币值稳定,这必须依靠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就要求美国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一边要求贸易顺差,一边要求贸易逆差,这种两难的抉择美国无法选择。在当下,美国选择了贸易逆差向世界各国输出货币保证足够多的美元实现世界货币的职能。另一方面,美国只能靠政治上的强势、金融市场的定价权以及在国际金融机构拥有的话语权来保证美元的币值。但是,这仍然无法阻挡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在对外贸易时选择双边货币进行结算。例如中国,2009年3月11日到2015年4月22日之间就与30个国家或地区签属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合计人民币31102亿元。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续签了协议并提高了互换货币规模。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与商品相关的支付手段发生时,首先发生商品的赊销或预付款,这一时期我们称为期初,然后再发生货币交换和商品交付,这一时期我们称为期末。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货币的价值下降出现贬值,赊销商品方在期末进行付款时货币的购买力会小于期初货币的购买力,这对于后付款方是有利的,但是不利于商品赊销一方;对于预付款来说,货币贬值不利于预付款方而不利于后付商品一方。独立的货币借贷发生时,货币价值的跌落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相反,它的价值的上涨则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在国际市场上,为了完成在国际市场上的支付职能各国都会贮藏一定的美元以便到期时偿还债务。由于美国选择了向外输出美元,保证充当世界货币的美元数量,这也造成了美元是呈贬值态势。在国际市场上,美元贬值将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美国作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债务人,在弱美元的政策下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例如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中国将巨额美元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借给美国,随着美元的贬值这是不利于中国的。

同时,支付手段通常是与危机联系在一起的。现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美联储滥发货币,引发货币战争;货币危机频发,美元不断贬值,爆发债务危机。因此,当前世界各国急需创建具有计价、结算、储备功能的超主权货币,以避免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损害,保持币值长期稳定。

四、多极 世界 货币格局的不稳定性

多极货币格局是多种货币进入国际市场充当国际货币。这可以避免单级世界货币格局时世界货币发行国随意增发货币的现象。但是,根据马克思国际货币职能之一价值尺度的特点来看,世界上只能有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这是由价值尺度二重化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5]114“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 [5]123纸币、信用货币虽然没有价值,但是仍然可以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或者货币的价值为零时,都不会影响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但是,当流通中存在两种地位相同的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时会产生价值尺度二重化的问题。商品价值从金价格改成银价格以及相反的情况,每次都决定于两种金属的相对价值,这种相对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因而相对价值的确定表现为一个经常的过程。这就是说,一国市场中的商品同时存在两种价格——金价格和银价格。金货币和银货币的相对价值变化时,商品在买卖时,交易双方会选择不同的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两种货币要想稳定的存在,一种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的相对价值和金银的相对价值一定要相等。商品用货币金表示的价格和用货币银表示的价格相等时,人们对金和银的持有爱好程度是一样的。但是,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相等的前提是,金和银的兑换比例是不变的,固定的。只有两者的兑换比例不变,同一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才是稳定的。金和银有着双重身份:商品和货币。金和银作为货币,两者可以确定固定的比值。金和银作为商品,其价格是随着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的。作为商品的金和银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不断地波动,这也反映了商品的价值规律。但是,金银货币固定的兑换比率与作为商品不断变动的商品价格比率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如果金货币的法定比价低于商品金的市场比价,说明金是被国家强制规定的比价低估的,金被称为良币,银则是被国家强制规定的法定比价高估,银为劣币。同时执有金和银货币的理性货币持有者会选择使用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保留金在手中,等待升值。这会造成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货币。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这也决定了金银货币处于同等地位的金银复本位时期是短暂的,金银复本位制也是不稳定的。在金和银经过互相排斥的斗争之后,银成功地挤掉了金,成为主要的货币。从爱德华三世起到乔治二世时期的英国币制史被马克思称为“一连串的混乱”[5]117,这一时期,货币的金银价值比例同作为商品的金银价值的实际变动不断发生冲突。1855-1857年,由于印度和中国对银的需求量增加导致金的价值略有下降,输入法国的金比输出的要多4158万镑,从法国输出的银比输入的银要多34704000镑。

马克思说过“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双重价值尺度,即金和银。” [5]165但是,这种存在是有前提条件的,即金和银进入世界市场时要退去民族的外衣,转变成金属条或金属块,即通过货币的重量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随着货币制度的不断发展,这一前提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是牙买加体系,都是世界各国货币与世界货币进行兑换,然后用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交易。世界货币与他国货币进行兑换时是有的是按照固定汇率制度进行兑换,有的是按照浮动汇率制度进行兑换。如果存在两种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固定汇率制度是两种货币的法定比价,必然与两种货币的市场比价相矛盾。如果是浮动汇率制度,两种货币的比价也经常受到货币发行国在外汇市场上抛售货币或购买货币来调节。与实际的市场比价经常出现偏离。所以,在世界市场上,也会存在货币的价值尺度二重化。如马克思总结的,“凡是两种商品依法充当价值尺度的地方,事实上总是只有一种商品保持着这种地位。” [5]117十七、十八世纪的荷兰盾、十九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英镑、二十世纪下半叶至现在的美元都是国际货币,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来看,完全的国际货币往往只有一种。

多种货币的存在,或者国别货币如美元的存在都是不稳定的货币形态,同时也会影响全球经济不稳定。人民币与美元同时成为世界货币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五、 超主权 货币 充当世界货币 的 实现 路径

超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有助于缓解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产生的矛盾。根据实现路径的不同,超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蒙代尔[7](1961)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自下而上的实现路径,指首先在小范围内实现局部货币化,如美元化、欧元化,建立最优货币区,在更加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再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蒙代尔的具体规划为:在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建立以美元、欧元、日元以及人民币和英镑为基础的多方货币联盟,接着创建INTOR作为世界货币。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通过改革国际货币组织的动作方式,直接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并逐步让其他国家接受这一超主权货币。早期超主权货币的设想之一是特别提款权(SDR),这是超国家货币形式的资产而且能够用于国际支付结算。另外一种设想形式是国际商品储备货币,一种以商品为基础的国际储备货币,既可以缓解世界市场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又具有价值基础。两种世界货币实现路径中,自下而上的实现路径必经阶段是多种主权货币的存在,这必然引起多级世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充当世界货币的主权国家不愿意放弃世界货币的地位,因为可以获得巨额的国际铸币税等诸多好处。同时,各主权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在世界市场上的货币使用权也会出现贸易摩擦、货币战争。比较而言,“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8]8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寻求一种超主权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自上而下的世界货币实现路径已经成为各国达成共识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

世界货币自上而下的实现路径首要任务是建立超越各国中央银行的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由该机构负责超主权货币的发行、调节和管理。目前最有可能演化为未来世界中央银行的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MF主要以成员国的“配额”的形式确定一国的投票力量、接受资金援助的份额以及特别提款权SDR的数量,同时IMF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向成员国临时提供资金支持、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等,世界中央银行的资金由成员国提供。IMF与世界中央银行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在成为世界中央银行之前IMF必须做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视同仁,针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合作的非制度化、非协同化等问题,积极调节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完善货币运行机制等。其次,超主权世界货币可以避免主权货币的内在风险,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全球流动性。SDR是最有潜力的超主权货币,但是受到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没能成为世界市场贸易金融广泛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这就需要从加强SDR充当计价货币和清算手段职能、建立SDR发行规则、改进SDR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随着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开发一个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和高信用度的数字国际货币系统,进而发行eSDR来构建一套新型的超主权货币跨国支付清算体系[9]。eSDR可以继续发挥SDR的超主权货币优势,同时作为新型数字货币eSDR具有SDR不可比拟的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分散性的认证机制”可以保障eSDR的不可伪造性,eSDR可以直接用于支付、金融交易计价等。交易双方直接在对等金融网络上交易,第三方无法介入。超主权数字货币eSDR可以逐渐发展为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但是,创建超主权货币eSDR的路还很长,因为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挑战,例如区块链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来自黑客的攻击,大量涌现出的投机者,各国政治争端,甚至可能出现的规则设计缺陷等等。无论存在多少问题和挑战,数字化超主权货币将是世界货币的未来发展规律,互联网作为全球化的、无国界的网络平台为高效而低成本的全球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提供了基础,全球性中央银行建立起来,并发行和管理超主权货币,能够从根本上维持全球货币体系稳定。

六 、 正确看待人民币国际化

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缺陷已经注定了建立超越一国主权、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10]。许多学者提出的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只是建立超主权货币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个必经阶段并不是通过多国货币国际化、区域货币化进而发展成为超主权货币的过渡阶段,而是更加彻底地暴露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弊端,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多极世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后开始探索超主权货币创建过程。为此我国必须要有清晰的金融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通过积极推进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发展进程约束美元霸权,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超主权货币。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信用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将成为人民币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也是多元化货币体系形成的重要里程碑。“必须把人民币包含到新的机制或者体系当中来,才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11]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多个成员国官方使用的货币,大大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的地位。目前,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份额排名世界第三位,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而且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018年1月,欧盟两大经济强国德国和法国同时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SWIFT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9月人民币国际支付继续稳居全球第五,澳大利亚未来2年内与中国的商品贸易人民币结算份额或达到20%。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同时推出多项措施,与各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续签等等,已经有30多个国家与我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的不断国际化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能够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也不意味着人民币能够与美元一起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使人民币与美元一起充当世界货币职能,而是约束美元霸权。

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必将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挑衅。当前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是美国剥削世界的一种新殖民主义金融手段。为了刺激国民消费、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美国鼓励国内居民透支消费,2008年债务链断裂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凭借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美国通过大规模地印发货币攫取国际铸币税和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让世界各国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那么所有撼动美元霸权地位的国家就是在危害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在利益的驱使下必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各种刁难,打击人民币,减少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自2018年3月以来的中美贸易战就是美国打击人民币的一种经济手段,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中美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升级。为此,我国首先要继续维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经济稳定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推进人民币在贸易、投资等多领域的使用,完善金融监管等,避免我国在多级世界货币格局中受到价格尺度二重化的冲击,正确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翀.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为契机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J].广东社会科学,2012,(1):33-38.[2]黄范章.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方向[J].经济学动态,2009,(7):10-15.[3]罗伯特·蒙代尔.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基于创立世界货币的设想[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4]迈克尔•斯托瑟德.法国抨击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支配地位[N/OL].英国金融时报,2014-07-07.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7105?archive.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Robert. Mundell. The Theory of Optimal Areas[J].American Review,1961,51,657-665.[8]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7):8-9.[9]姚余栋,杨涛.eSDR:走向理想的超主权货币创新[N].上海证券报,2015-11-17(1).[10]程恩富,王萃.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和实现路径[J].海派经济学,2013,(1):1-16.[11] 张梦然.蒙代尔:“世界货币”并非虚幻构想[N].科技日报, 2011-09-30(2).

【孙业霞(1982- ),女,吉林靖宇人,经济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