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股权激励案例:万科的三次股权激励 信托原理和机制案例研究

2023-07-21 08:06:48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股权激励案例:万科的三次股权激励

历史背景

(1)在2008年房地产业低迷一年后,在2009年又迅速复苏起来,甚至出现了炒房热房价快速上涨,为了遏制这种趋势,国家在2010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房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控期,房地产行业前景不胜明朗,万科业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第一次股权激励因为种种原因而夭折,使得相当一部分骨干人员深受挫折,公司存在人事动荡的风险。在公司外部环境更加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万科进行第二次股权激励的尝试。

具体方案

(1)对象:838位高管+核心业务人员。

(2)激励方式:设置1.1亿份期权,行权价格8.89元。

(3)资金来源:需本人出资。

(4)行权要求:2011—2013年3年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14%、14.5%、15%。

失败原因分析

1、股权激励的结果

相较于第一次股权激励,虽然第二次股权激励行权的指标更加合理而且均行权成功,但是却引发了万科高管的辞职潮。2011年1月,执行副总裁徐洪袔和副总裁肖楠离职;2011年6月,执行副总裁刘爱明辞职;2011年8月,执行副总裁袁伯银辞职;2012年7月,执行副总裁杜晶离职。从第二次股权激励开始到2014年7月份,共计4位执行副总裁(官网显示执行副总裁共8位),3位副总裁离职(官网显示副总裁共7位),累计离职的人数占激励对象的36%。

2、股权激励效果不佳的原因

(1)行权价格高。限于当时的证券市场政策要求,行权价格定位8.89元。但是,在行权的时点内,股票价格并未真实地反映万科股权的价值,受激励对象按照行权价格购买股票,并没有受益空间。甚至长期出现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即高管需要高于市场价格购买股票。例如,2010年12月31日,万科股价8.22元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