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正文

复盘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三)做空泰国 国债是外汇储备吗知乎

2023-08-17 14:36:45 互联网 未知 股票

复盘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三)做空泰国

什么是做空?

做空是一种对股票期货汇率等金融衍生品投资方式:是指在预期未来行情走低的情况下,投资持有者将手中所持有股票卖出,待行情触底后买入以此获取前后差价的交易行为,差价即做空利润。

与做多相反,做空是对股票、期货、汇率等市场的一系列看空操作模式:通过做空市场的中立仓提供的借贷平台,在市场行情高位借入股票或其他投资品,将其卖出,等行情走低时再买入归还,在价位下跌的波动中获取利益。

具体做空过程是怎么样的?

1997年3月3日,泰国央行宣布其内部9家财务公司以及1家住房贷款企业存在风险经营等问题。此时游资们认为这可能是泰国金融体系出现更深层次问题的初现,于是纷纷在证券公司或银行机构大量提款,纷纷抛售之前储备的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

1997年5月,泰铢在众多西方冲击基金的联合围攻下不断下跌至1美元兑26.70铢。

1997年5月下旬,泰国政府为扭转颓势,开始做出反击:

首先动用行政命令将拆借利率提高到10倍的同时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游资们;

其次动用巨额美元外汇吸纳游资们抛售的多余的泰铢;

由于本钱突然收紧,利息成本大幅度提升,游资们的抛售持亏,但此时的游资并没有退场,他们认为泰国央行已经使出了全盘招数,却还是无法将自己逼入绝境,所蒙受的损失还处于可接受范围,于是他们选择继续盘踞在泰国金融市场,静默地等待机会。

1997年5月20日,泰铢因为一系列反击措施出现了一波高峰,局势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是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

1997年2月份索罗斯借入的巨额泰铢期货已经被沽空;

1997年5月7日,索罗斯已经开始了对即期泰铢的抛售;

1997年6月份,泰国财政部部长辞职,此举不仅掐断了反击政策的延续性,还引发了新一轮的市场恐慌,致使泰铢汇率下跌至28:1。

此时时机已经成熟,游资们又来了:

1997年6月份,索罗斯们通过套头基金组织,出售美国国债来筹集资金,扩大游资规模。同月下旬对泰铢发起了新一轮攻击。烽烟再起,硝烟弥漫,泰国各大交易所直接炸锅,一片混乱与哀嚎,,,

由于泰国中央银行美元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经历了短暂的抵抗之后便开始溃败,此时要想再保住固定汇率制已经是天方夜谭,只得实行浮动汇率制。

然而到此还没结束,因为泰国选择浮动汇率制也仅是游资们计划中的一部分,他们为此准备了各种针对措施。7月24日,泰铢汇率跌至32.5:1。

索罗斯做空泰国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步,用美元资产做质押贷款,以换取泰铢现金或发行泰铢债券。通过合约互换,将美元债务转换为泰铢债务。

第二步,建立SET股指期货空头仓位以及向泰国券商借入泰铢股票卖出;在泰国债券市场建立空头仓位,在外汇远期市场卖出泰铢,引起泰铢外汇贬值预期。

第三步,当贬值预期形成,大规模游资就会闻风而动,快速挤进疯狂做空,形成难以抵抗的规模效应,从而在外汇上形成降维打击。

第四步,国际游资的大规模做空致使泰铢外汇行情迅速走低。

第五步,泰国政府为扭转局势、阻止国际游资持续获得泰铢、预防和应对民间的挤兑,强令金融机构停业休息,这一行为导致恐慌情绪迅速扩散蔓延。

第六步,国际游资利用市场情绪的波动加大对股市和外债的做空力度,以此消耗泰国的外汇储备。

第七步,当美元外汇储备不足,泰铢开始贬值,股市外债告急。

第八步,乘机低价收购泰国的优质资产,赚取巨额利益。

索罗斯为什么赌泰国政府会放弃固定汇率制?

需要先理清“外汇期货”这项投资工具:通过签订沽空本币远期汇率的期货合约,如果该货币在结算交割日贬值,则沽空者获利;反之亏损。由于投资者签订的远期合约,进行远期抛售,此举会引起本币远期贬值预期和市场恐慌情绪,进而打压即期汇率。

第一、由于索罗斯沽空的是外汇期货,到交割日必须进行结算。又因为泰国此前已经实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金融自由化政策,当远期外汇期货合约已经达成,则无法进行外汇管制。

第二、如果泰国政府坚持实行固定汇率制,当游资们带头沽空,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政府则必然消耗外汇储备吸纳多于本币。

第三、本质上汇率是市场买家和卖家力量达到某个平衡点时双方认可的成交值。按照固定汇率制,当泰铢定价高于其实际价值,买卖力量失衡,投资者拒绝按照泰铢的定价将持有的美元购买泰铢外汇,泰国政府则无法按照固定汇率价格来补充外汇储备。

第四、当外汇储备不足,泰国政府在期货结算日无法兑换,则欠下巨额外债,国家信用破产。

第五、国家信用破产引发国债市场和外贸市场慌乱。

第六、国债无法规避、必须交还。这时候坚持固定汇率制,固然无法用泰铢交换得到美元,那就只能通过产品出口创汇。

第七、由于当时泰国产品出口依赖农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工业加工品,模式单一,想以此换取外汇弥补外债时间链拉长,严重影响其进口,进而掐断了产业闭环。

泰国生产力已经无法支撑其货币价格,只能通过贬值来换取美元,因此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美元外汇储备,在大规模的泰铢抛售中显得杯水车薪。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耗尽全部外汇储备,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一夜之间暴跌17%,索罗斯成功用少量美元偿还了在泰国银行的借贷离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