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基金>正文

债券基金,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债券和股票基金几比几号

2023-07-27 17:25:01 互联网 未知 基金

债券基金,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2023年末的债券基金,让许多从银行理财产品转投而来的新基民感受到了“投资”的风险。

是的,十个多月慢慢积攒的收益,可能就是那么几天,就吐个精光,这让习惯了理财产品“旱涝保收”的投资者情何以堪。

然而,“净值化”的大潮浩浩荡荡,哪怕是银行理财产品,95%以上也是净值型。这时候,债券基金的透明度,依然具有更强的优势。

那么,稳健派基民,在投资债券基金上,如何避坑,如何提高持有体验?最近看了一些研究,和专业人士聊了下,有三点思路,与诸位分享。这三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债券基金,要配点股票

在许多习惯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投资者看来,债券是低风险的,股票波动是巨大的,所以他们在选择债券基金时,往往会不假思索的选择“纯债基金”。

但请记住,国债这东西持有至到期虽然是无风险的,但是信用债、长期限债券的市价波动,都会让债券基金的风险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你更需要记住的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资产组合理论”揭示的一个反常识的结论:债券基金持仓中增加一点股票持仓,风险反而更低。

对此,近期看到兴业证券做的两张图表,相当棒,这里与诸位分享。

第一张,是对本轮债券熊市的对比,你会发现在11月9日至12月9日这段时间里面,中长期纯债基金的跌幅,反而比含有10%权益仓位的债券基金来的更大。其实原理很简单,债券与股票的走势往往是相反的,比如11月9日至12月9日,国证A指上涨3.95%,持有一定的权益资产,反而能对冲债券的跌幅。

第二张,则是纯债基金与含有10%权益的债券基金几次历史大跌的对比。请尤其注意2016年四季度的那次债灾,纯债基金用了378天才收复失地,而含有10%权益的债券基金,只用了274天就收复失地。

可见,含有一定权益仓位的债券基金,抗跌和收复失地的能力反而更强。

权益只爱一点点

债券基金含有权益仓位,固然可以通过资产组合分散风险的方式降低波动,但并不等于越多越好。

这些年,固收+基金大行其道,为了在2023年和2023年这样的全面牛市迎合持有人对收益的要求,含“权”率也是越来越高,从早年的10%到20%再到30%,但遇上2023年和2023年的行情,则是大受牵连——不少百亿级固收+,在2023年纷纷出现亏损,亏损幅度甚至可能超过5%。

对稳健风格的基民,权益仓位不是越高越高,甚至偏低才有更好的持有体验。上述观点,来自汇丰晋信的债券基金经理蔡若林,他最近在发行一只名为汇丰晋信慧嘉基金(A份额:016651 C份额:016652)的二级债基。在谈及这只新基金的管理思路时,蔡若林表达了这一思路:

权益资产中枢可能相对来说会是比较稳健,同时应该是略低于同类平均水平的,因为根据我个人的一个管理经验和我们对于所有这一类产品历史业绩的一个统计,我们发现相对来说比较低比较稳定的一个权益类配置比例中枢,对于产品的一个长期收益以及产品的一个波动控制和回撤控制是有非常大的一个贡献的。

对于权益中枢与基金表现的关系,蔡若林所在的汇丰晋信固收团队做过一个研究,对比了不同权益水平的债券类基金的长期收益和波动水平。作为稳健类投资者,如果我们将波动风险调整后的夏普比率作为选基标准,你会发现无论是过去3年、5年、7年还是10年里面,权益占比在后1/3区间的债券基金,反而是夏普比率最优之选。

是的,债券投资者,尤其是从银行理财产品转换过来的债券投资者,往往是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对这类投资者,每年赚钱的绝对收益目标和最大回撤带来的体验,甚至比收益的高低,更为重要。

汇丰晋信作为一家由汇丰银行作为股东的合资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产品线上,长期就特别强调持有体验。笔者曾经介绍过它家一个极为有趣的固收类产品“”,这曾经是一个生命周期基金,到期后则是变成一只按照5%权益中枢运作的稳健债券基金。

这只基金,自2016年开始也是蔡若林管理。依托5%的低权益中枢,其过去数年的运作的确很稳健,这一点从其每年不到2%的最大回撤也能看出,在此前数年每年都能实现可观的绝对收益,即使遇上了2023年这样股债双杀的“至暗时刻”,也以0.48%确保了正收益。

当然,经历了2023年的全面调整,A股的吸引力正在陡增。这时候,5%权益上限的汇丰晋信2016似乎进攻性就不太够,再加上这只基金发行时间较早,并无市场偏爱的C份额,所以汇丰晋信慧嘉基金(A份额:016651 C份额:016652)这样一只权益上限20%的二级债基,也就应运而生了,再加上蔡若林实际操作中会选择偏低的权益中枢,这无疑可以提供更稳健的持有体验。

20%上限锁定可转债风险

说到20%,关于汇丰晋信慧嘉基金拥有的另一个债券基金避坑设定就要展开再多提两句了。

根据产品说明书,汇丰晋信慧嘉基金

投资于债券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股票、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权益类资产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

如果你有经常留意债券基金的投资范围,就会知道这个设定有多么的不同——将可转债等品种放入权益类资产一起收到权益上限的约束,类似“隐形可转债基金”的“行业乱象”在这只基金身上出现的可能就被彻底封杀了。

是的,2023年,对于债券基金持有人的不友好,决不仅仅因为年末的熊市。早在年初的A股大跌中,许多的“隐形债券基金”,就让债券基金持有人体会了日亏5%的悲催。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传统债券基金投资限制上的“活络空间”。传统上,债券基金会限制投资于股票比例占基金资产的上限,这一限制看起来可以将债券基金的权益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但是,在债券市场,是有可转债这样一个“可债可股”的怪胎存在,许多债券基金经理都会通过持有“股性”较强的可转债来事实上突破权益上限,从而在牛市中获得更漂亮的收益——但这从来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股市下跌,就会受累甚至惨不忍睹。

在这点上,类似汇丰晋信慧嘉基金这样直接将可转债放入权益类资产一起受限,无疑是一种从基金产品形态上就锁住基金经理双手,不让其有冒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