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本金的吗?
会有这种可能,资管新规时代,理财不保本!很多理财小白一心扑在高收益上,而忽视了「风险」,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损失惨重。在选择理财产品前必须要进行风险测评,结合自己的承受力,谨慎选择产品,尽量规避风险。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理财的钱有哪些风险?如果有朋友向你推荐理财产品,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会问:赚钱吗?收益多少?一年有 10% 吗?
却很少有人会问:风险高不高?我需要为此承担多大风险?
理财的本质是用风险换取收益,但「忽视风险」是多数投资者的通病。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投资理财会面临哪些风险吧。
以最常见的银行理财为例,我们可以把理财的风险大概分成两大类:一是投资者买了「风险不匹配」的产品带来的风险,二是理财资金投资管理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风险一:风险不匹配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风险:风险不匹配。它指的是投资者买了不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投资理财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但凡买的理财产品亏钱了,投资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迁怒管理人,比如新闻里时常上演的「拉横幅索赔」的行为。
诚然,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对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因素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当初购买时的「风险错配」。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买错了产品。
正如谈恋爱,俩人最后分手不是因为 TA 不好,是你俩本就不合适。试想,如果俩人都属于暴脾气,长久相处下去能不分手吗?投资理财也一样,当初的购买决定很重要,一步买错、步步错。
一直以来,投资者对银行理财都存在误解,认为银行理财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其实不然。 理财是个「风险承担」的过程,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而且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风险差别很大。比如,银行权益类产品、衍生类产品风险明显高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又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
不论何种类型理财产品,在发行前,银行都会给它确定一个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由低到高划分为 R1、R2、R3、R4、R5,分别对应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投资者。而且,银行要求理财经理在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适配」的原则,并且会在销售专区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投资者买了不合适的产品。
但如果你把银行理财错当成存款,抱着「理财产品亏了,银行兜底」的幻想,漠视风险、不重视风险测评,有时候即使买了只好产品,也会因为风险的不匹配而产生实际的亏损。
尤其是在银行理财实行净值化管理后,「风险不匹配」带来的投资风险将体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很低,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平时习惯了买货币基金。但受固定收益类产品更高收益的诱惑,你在风险测评时故意隐藏真实情况,买了只风险不匹配的产品。买入后发现净值波动超出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一日下跌 0.5%,如果 10 万的本金浮亏就有 500 块,小小波动可能就让你焦躁不安,从而选择忍痛赎回,产生实际的亏损。
但其实,净值型产品出现波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儿。不过,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弱,这样的产品之于你就是灾难。试想,一个习惯了保本的人,突然遇上了波动的产品,怎么有耐心长期持有下去。认购过程中,没有做到风险匹配,这是我们投资理财中面临的第一大风险。
风险二:投资风险
接下来说理财资金面临的第二维度的风险:投资管理风险。
这一部分的风险来源可以分成两部分:资金投向的风险和管理人操作的风险。其中资金投向的风险又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它是不可控的,不依赖于管理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具体投资标的的风险,比如个股、个券等基本面变化引发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系统故障、从业人员个人道德、交易流程疏漏等引发的风险。
我们一一展开。
市场风险——不可控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宏观经济、国家政策、通货膨胀、社会政治、交易制度等因素变化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周期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通胀风险、汇率风险等。
这些风险因素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态、预期和观点的变化,影响买卖行为,进而导致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加大投资风险。这类风险一旦触发,通常会波及整个市场。
比如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股票市场整体会面临下跌风险,典型的如 2008 年、2011 年、2018 年。当时,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公募股票基金业绩泥沙俱下,几乎清一色的负收益。
比如当央行突然收紧货币、利率大幅上升时,债券市场会面临快速回调的风险。因为债券价格和利率成反比,当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会下跌。此时,以债券投资为主的理财产品净值可能会下跌。
又比如当国家出台一些重大经济金融政策时,投资市场通常也会跟随反映。像 2018 年初的资管新规刚发布时,A 股市场应声下跌,权益类产品回撤明显。同时,因为新规极力打破刚兑,2018 年信用债违约潮接连上演,一些以信用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理财产品出现大跌。
另外,通胀风险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
汇率风险可能会导致市场资金流动的变化,比如当一国货币大幅贬值时,会使得资金从本国市场转向海外市场,进而引发相关投资品种价格的变化。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风险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交叉叠加的结果。
2023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想必让很多人真切体会到了「市场风险带来的广泛性以及它的不可控性」。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机,企业正常经营受阻,恐慌情绪加剧资产抛售。3 月中旬开始,美国市场出现显著流动性危机:股债双杀,黄金也同步大幅下跌。危机随后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全球主要股指在一个月内下跌超 30%。同时,疫情冲击叠加原油供需冲击,国际油价暴跌,因此导致了相关原油类产品的亏损。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可以说,市场风险是难以预见的,它不是我们想躲就能躲得掉的。
不过,投资本就是和风险博弈的过程,要客观的看待市场风险。危机、危机,其实是危中有机。市场风险中往往蕴含着非常不错的低价捡优质筹码的良机。
具体标的风险——优选管理人很重要
说完了市场风险,再来看看投资标的所特有的风险。这种风险纯粹是由所投资产自身因素变化引发。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局部,往往只对个别证券产生影响,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较小。这类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
目前,以债券和非标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当前银行理财的主流品种。信用风险是这些理财产品面临的一大风险,我们重点说说它。
不同企业主体发行的债券由于受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誉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债券质量也会有所不同:某些企业因经营不善或破产导致无法按时偿还本息,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就叫做信用风险。
企业发行的债券一般都有评级,可以用它来度量违约风险。按照知名评级机构标普的评级体系,债券评级从高到低主要有:AAA 级、AA 级、A 级、BBB 级、BB 级、B 级、CCC 级、CC 级、C 级和 D 级。前四个信用高,从 BB 级开始,属于「投机级债券」。
通常,债券信用评级越高,融资成本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信用评级越低,企业融资成本越高,违约风险也就越大。理财产品的管理人会根据产品的设计方案、风险收益目标来筛选对应等级债券,尽量做到投前尽调、投中风险审查。但这也不能保证管理人可以完全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信用风险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对公司基本面的详细分析来做出相应的预判,但这类投资往往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比如企业刻意隐瞒重大信息时,会存在因信息疏漏而导致的信用风险的发生。像 2023 年某明星企业突然曝出财务造假,所发行的债券信用等级遭到下调,不少持仓的基金产品估值也同步下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存在信用风险,但相比股票,债券的风险依然要低得多。
管理操作风险——关注内控流程
最后来说说管理操作风险。所谓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管理系统设置不当造成操作失误而带来损失的风险。比如,相关人员违背理财产品合同约定、未严格执行风控措施、买入一些合同外的资产,或者投资指令不明、交易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等都有可能使理财资金遭遇损失。
尽管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有相对完善的技术系统和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但有些小概率事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比如,2013 年的「**证券乌龙指事件」就是因为系统缺陷导致操作环节出现问题的典型案例。
以上就是我们买理财面临的主要风险。总结下来,共有 4 点:
1.买理财的首要风险是「不知道理财有风险」,理财非存款,风险不可避免。
2.买理财最大的风险是「漠视风险」。只有真正把风险当回事、重视风险测评、做到风险适配,才能尽可能降低风险。
3.不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亦或操作风险,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意味着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它们一定会发生。
4.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中,市场风险不可控,平常心看待就好。对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选择优秀的管理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