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率接近4年新低 短期产品大幅减少 银行黄金理财产品对比图表大全
原标题:银行理财收益率接近4年新低 短期产品大幅减少
来源:零售金融新视角
今年以来,受流动性宽松和转型影响,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净值型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亏损现象频频发生,给投资者造成一定冲击。
收益率接近4年新低
根据零售金融新视角监测的数据显示,2023年8月(截至8月27日)银行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7%,环比下跌3BP,创下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最近几年的收益率低谷发生在2016年10月,平均收益率为3.65%,再往前追溯便是2011年1月,平均收益率均为3.55%。从银行理财收益率走势来看,年内平均收益率有可能创下近4年最低水平,且距离近10年最低水平也不远了。
从不同期限理财产品来看,各期限平均收益率走势基本一致,且遵循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的原则,1年期以上产品平均收益率波动略大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6个月以内的,所以整体收益率水平与3个月以内、3~6个月期限平均收益率更为接近。
6个月以内产品占比持续下降
平均期限增长
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1年期以上占比很小,过去3个月以内产品占比最高,其次是3~6个月产品。近年来,6个月以内理财产品数量占比持续下降,产品平均期限也明显拉长。
根据零售金融新视角监测的数据,2016年理财产品月平均期限只有124天,6个月以内产品占比在80%以上;2018年开始理财产品平均期限迅速增长,平均期限增至164天,6个月以内产品占比也降至70%左右。
根据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要求,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银行不得发行3个月以内封闭式产品,且非标资产不得期限错配。非标资产期限普遍偏长,如果银行今后想要投资非标,只能选择拉长产品期。今年以来,新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90天以内已经非常少见,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平均期限在2年左右,3年、5年产品相对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明显增多。
随着理财产品转型进展不断推进,未来产品平均期限会继续增长,中长期产品也会大幅增加。
发行量呈下降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在2017年之前一直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17年末、2018年初达到顶峰。不过资管新规出台之后,理财产品发行量便开始逐渐下降,2023年前七个月理财产品月均发行量为8231只,较2023年均值下降19.53%。
未来理财产品发行量还会继续下降。一方面,90天以内封闭式产品下架,理财产品期限拉长,银行发行产品频率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开放式产品增多,而开放式产品的存续期较长,大多在10年以上。
不过产品发行量下降不代表规模萎缩,近两年银行理财规模虽然没有下降,但增长速度放缓。根据银登中心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23年)》,2023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6.15%。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速度要落后于公募基金,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公募基金规模月14.8万亿元,同比增加1.7万亿元,增幅为12.98%。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不断向净值化转型,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减弱,尤其是近几个月理财亏损的案例频频发生,再叠加股市利好,部分投资者将理财资金转移至股市或权益类基金中,今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恐难高于去年。
此外,理财报告仅公布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近两年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压缩,如果将保本理财算上,理财产品整体规模近两年实际上呈下降趋势。
银行理财如何建立自身优势?
6月份以来,由于债市转熊,导致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甚至跌破初始净值1,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终于来了。不过这也让投资者担忧,以后银行理财是否会像基金一样,涨跌无常,本金都无法保障?
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就连只配置债券等固收类资产的理财产品都会亏损,就别说配置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了。如果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与权益类基金一样,竞争优势会大幅减弱。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其它资管产品或是公募基金来说,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银行有强大的渠道优势和客户基础,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来说,银行的社会公信度在老百姓严重仍然是最高的,银行的客户量也最为庞大。
其次,银行理财的购买便捷度大幅提升,理财子公司大部分产品1元起购,且首次购买可直接在网上做风险评估,近期多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代销。不过相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传统银行在产品销售方面存在劣势。
第三,从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来看,即使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固收类产品仍将是主流产品。目前理财子公司普遍主打固收+,以固收类资产打底,以稳定产品收益,非标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则用来提升产品收益。虽然产品净值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但从中长期来看亏损的概率较低,稳定性还是要远高于权益类基金的。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创业板2.0大机会!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