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财>正文

在外资银行做理财经理是一种什么体验? 什么是外汇理财业务类型的客户经理岗

2023-08-30 11:37:15 互联网 未知 理财

在外资银行做理财经理是一种什么体验?

离开之际写这篇文章,一是为趁热抒怀,趁情绪和思维未凉,将思考转化为文字,相信此时写出来的东西是有血有肉的。二是满足身边很多中资行旧同事的好奇心,中资外资隔着半座山,不求寥寥数字描绘行业全貌,但求文章里有你想要的答案,补全职业规划的版图。

遵循一向写文章的原则:第一,实事求是,只写自己经历过的。我只待过诸多外资银行的其中一家,在一家外资行的众多岗位中只负责过理财经理的工作,所以并非对整个外资银行业态的评价,亦无针对性,so~亲,不要较真喔;第二,吐槽无益于进步,只客观论述,尽量不吐槽。金融从业人士大体都有一个小毛病,爱吐槽,吐槽拉存款、吐槽卖保险、吐槽领导、吐槽奇葩客户,永远吐不完的槽。Actually,存在即合理,过度吐槽只会徒增负能量,无益于个人进步也无益于行业健康发展。

外资银行在国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外资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规范和专业。这种规范和专业不是靠洋气的Logo或客户经理的英文名儿装*装出来的,而是承袭了外资行母市场成熟的金融体系。回归本质,外资行始终是成熟市场的产物,他们大体都已经历过初创和品牌建立的时期,经历过开拓市场的时期,甚至有些经历过倒闭或并购重组,也经历过多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因此,产品创设、业务机制和流程上体现出来的规范与专业,其实都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来,并固化下来的成果。但是,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错位,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现象:成熟机构不适应,未成熟市场的客户不理解,换句话说,就像尬舞广场来了个跳芭蕾的。这就是为什么每天都有客户问外资行的客户经理:为何非要做先风险评估再开口聊产品?为何非要在录音录像环境下交谈和签署产品合同?为何买个理财产品非要将风险揭示得快把客户吓走?为何非要核对客户签名字样,哪怕有一笔一划不对都要重签?……也苦了外资行的前线客户经理们苦口婆心地为客户重复解释这一切。

不过,随着近两到三年监管对于商业银行理财销售等业务的逐步规范,银行人员专业度在严监管环境下的逐步成熟,在规范和专业方面,两种市场的差距开始慢慢缩小,尴尬的局面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外资银行财富管理竞争优势何在?产品长啥样?

结合大部分外资行在销售产品的信息,我做了以上的梳理和总结。很明显,最大的优势就是资产全球化配置,通过不同性质的产品实现包括货币全球化配置、市场全球化配置、金融工具全球化配置、标的全球化配置的功效。特别在现阶段,国内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外资行的存在相当于给一部分有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和视野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合法合规的窗口。当然,也利弊兼得。大部分外资行理财产品有一个共性--结构复杂。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天然形成一道门槛,天然地筛掉了一部分客户(如老年人客户、小企业主客户、学识不高但很有钱的煤老板)。另外,资产全球化配置的另一面就是风险敞口的全球化。配置了外资行产品的客户,往往需要考虑的不只是A股的波动,还要综合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风险敞口转化为国际风险敞口。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如何去理解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产品本质区别在哪里?很简单,本质上就是底层资产的差异,也即是“标”与“非标”的区别。中资行向来是既卖“标”也卖“非标”,但偏好卖“非标”产品,因为中国客户好接受;而外资行则是“标”产品销售的专业户。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商业银行也走到了一个变革的拐点,在顶层设计对于严监管、去杠杆、打破刚性兑付等方面的决心和实践中,国内银行销售传统短期理财产品的习惯也即将被改变,非标产品或退出历史舞台,理财产品的设计也会逐步回归到标准化框架之中,中资行的产品性质会慢慢向外资行(或者走在改革前列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的方向过渡。而外资行,一板一眼的标准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期,正是国内客户热衷于购买本土短期理财的黄金阶段,所以外资行过去的十余年也吃了不少亏。外资行的理财人员为求生存,往往会拼了命粉饰产品,甚至将其比喻成中资行某种同类的产品给客户介绍,努力将复杂的产品简单化。但是再怎么化繁为简,产品呈现到客户面前的形态依然还是复杂的,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绝大多数外资行产品设计上的执拗,本可以在合规范畴内将产品进行简化和商业化包装,却一直拒绝改变,忽视了用户体验,也牺牲了近几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内容和感受如何?

理财经理或者客户经理在多数外资行叫RM,即Relationship Manager(客户关系经理)。之所以叫关系经理,是因为外资行将客户经理定位为一种从广度上服务客户的工种,而将专业深度的工作交给另一角色IC(Investment Counselor 投资顾问)。

在外资行做好一名合格的RM并不简单,必须是全能型,且能独当一面的。①产品下单:由于外资行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发展滞后的原因,客户往往都不是简单地在屏幕一键购买就完成一单交易,而是需要客户经理按照每一步合规流程耐心地读完风险揭示书、产品合同、条款、补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