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金信托火爆AB面
本报记者樊红敏郑利鹏 北京报道
保险金信托火了。
所谓保险金信托,是投保人以财富保护与传承为目的,将人身保险合同权益(包括身故理赔金、年金、保险分红等)作为信托财产,一旦发生保险赔付,保险公司直接将这笔资金交付给信托公司,再由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即投保人)的财富传承意愿,开展信托资金管理与分配的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平安私人银行2023年“开门红”代销保险金信托新增规模突破百亿,仅用时2个月,而去年新增百亿则用了10个月;另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私人银行负责人则称,不到2个月(2023年以来),其保险金信托业务增速同比超过100%;多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透露,保险金信托井喷,意外带火了大额终身寿险业务……
事实上,保险金信托热炒背后,银行代销业绩抢眼,保险公司大额保单业务增加,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却面临短期内难言收益,在其他主体代销业务中仅充当事务管理角色。更有甚者,个别信托公司还存在以保险金信托名义变相开展资金信托业务。
“银保信”三方共赢
邢成分析认为,保险金信托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保险金信托首次被引入国内,彼时中信信托和信诚人寿联合推出国内首款保险金信托。此后,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保险金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逐渐增多。据统计,目前,国内有中信保诚、中德安联等近20家人寿保险公司参与了保险金信托业务,全国68家信托公司已有一半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保险金信托产品。
据了解,平安信托自2023年以来已陆续落地近10笔超亿元大单,截至2023年2月底,平安信托成立的保险金信托规模已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400%。中信信托保险金信托客户已超过1000位;2023年中信信托同样落地了亿元级的保险金信托。
关于保险金信托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帅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可能包括多方面因素。如,保险金信托设立门槛较家族信托低,多家信托机构接受100万元起设的保险金信托;保险金信托不仅具有保险的收益锁定、杠杆性、保障性等优势,也具有信托的灵活分配、风险隔离、定向传承等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2023年新冠疫情的到来,也使人们更关注身体保障、财富保全和传承,客观上也推动了保险金信托的发展等。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原来信托公司业务结构当中,保险金信托的规模基数很小,几乎是零基础,现在部分信托公司开始逐渐重视这一业务门类,那么其相对增幅、增速就会很明显较大。另外,信托公司积极开展保险金信托业务,一方面可能是受监管政策导引,另一方面也是信托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下,求生的一种探索。“至少保险金信托是目前监管部门相对比较鼓励的一个业务门类。”
邢成进一步分析认为,保险金信托是一个多赢的格局。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保险金信托业务是一种长期效益,当其规模累积到一定程度,期限达到一定周期后,自然会产生回报和效益;同时,保险金信托也是信托非标融资类业务之外,不受监管部门资金信托新规约束的全新业务领域。对于保险行业来说,保险金信托带来的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带动了大额保单的销售,同时也使保险产品更加多元化,对于保险产品的优化升级有较大促进作用。对于银行来说,更是可以一举多得,银行方面不仅仅可以获得销售佣金,保险金信托产品还使银行高净值客户有了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