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爆雷,都不能买了吗? 信托资金可以买地吗
包括这次出事的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这两家并不是市场上最大的,但是也是比较老牌的。
资金池信托由来已久,主要特征是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
简单来说就是信托公司发行产品募集资金后,进行主动管理,一般不指定具体投向,而是给一个比较宽泛的可投资选择。
同时,一般会安排发行大量短期产品,例如半年期,1年期,来提供滚动融资,也就是俗称的短借长贷。
资金池并不是信托的发明,上至银行,下至民间的P2P,其实都有大量资产,是资金池模式运行。
只不过信托不是P2P,是有金融许可证的正规金融机构,发行此类产品是合法合规的。
投资者怎么去判断,自己买的是不是资金池类信托?其实很简单,看一下信托本身的描述。
一般没有明确的融资方,而是和你说了一大堆可投资的资产类型的,在风控上,也没有具体的担保方和抵押方式等等,这种一般都是资金池类信托。
投资期限相对较短,可选择多,一般有半年期,一年期或者更短。
简单来说,就是你相信信托公司自己的运作能力,把钱委托给信托,信托自己去投资,给你一个约定的固定收益。(听着是不是和很多银行理财的合同描述很像)
资金池信托,对于信托公司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资金池信托,可以募集到大量灵活的资金,信托公司可以拿这些资金,去购买优质资产,也可以去收购不良资产,或者是对冲掉产品到期的兑付风险。
例如自家一个产品到期,如果因为出现流动性风险无法兑付,信托就可以用资金池,去做接盘侠,给自己时间来化解风险。
另外,资金池信托,最能体现信托公司自身的品牌效应,提升利润和管理规模,迎合客户的刚兑需求。
因此在多家信托公司里,逐步成为主导产品,也是体现信托刚兑能力的标志性产品。
3然而,从2017年底资管新规出来,资金池业务,已经在监管层面不允许发展,并处于逐步清理阶段。
按监管安排,在2023年底之前,要停止运作。
也不仅仅是信托层面,银行也不允许搞资金池,给了缓冲期,要求逐渐换成净值型产品。
至于民间玩资金池的大量P2P,各类财富公司,最近两年暴雷也是此起彼伏。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规避监管,信托公司创新发展了TOT业务,也就是信托中的信托,新瓶装旧酒,作为带有资金池属性的替代产品,本次暴雷的,基本都属于信托公司的TOT业务。
投资者要识别自己,是否购买的是TOT产品,一般同样要看基金合同里的约定,尤其是投资方向和方式,一般都会写出由信托公司主动管理,投资方向同样没有固定的融资方。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有些产品看似不是TOT,但是确实有资金池属性。
例如,一个产品告诉你是投某房地产项目,有固定的融资方和担保方,但是他的期限特别长,例如是一个60个月的总期限,分成五个开放期,每个开放期都是发行一年期产品,一期到了之后再发行第二期,实际上就具有银保监规定的资金池属性,可能就是长贷短借,滚动融资的。
2023年《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出台征求意见稿,里面很多,都是重点针对此类TOT产品的特征。
很明显把热门的TOT产品,也作为资金池属性产品进行管理和限制,这将对资金池类业务后续发展有重大限制。
4
接连两家老牌信托公司资金池业务暴雷,这说明了什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或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1、这是资金池信托刚兑信仰的破产,信托的刚性兑付彻底打破,投资者不要再有幻想。
相比之前暴雷的有工商企业类信托、基础设施类信托、房地产类信托,资金池信托是最能体现信托公司自身刚兑能力的,也是没有暴雷过的品种。
可以说很多投资者,都是相信信托公司会刚兑,才去购买的。
2、TOT类信托,竟然会被信托公司挪用,充分暴露了其资金池属性。
6月15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开了安信信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里面有一个提到的事项细思极恐。
2016年至2023年,安信信托违规将3笔信托财产用于股东、8笔信托财产用于对付其他信托项目、2笔信托财产用于置换固有贷款、4笔信托财产用于其他非信托目的用途,金额共计126.56亿元。截至2023年1月,上述项目基本已逾期或欠息。
这说明啥?说明安信信托在TOT项目管理里,存在着直接挪用的情况,这已经是突破了信托公司的管理底线,也违背了《信托法》的相关规定,投资者可以直接要求信托公司赔偿。
而值得注意的是,披露的被挪用的产品里,有不少是有指定的投资方向,融资人和担保人的,但是实际上设立开放期具有资金池属性,投资者往往会考察这个项目总体的风险特征,才做投资,却没想到最后直接被整体挪用。
3、两家信托接连倒下,这说明不是个例,而是一种趋势。
我们现在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大环境,既有经济减速,也有监管层清理资金池业务的决心,其他从事资金池业务的还有多家信托公司,是否会被波及到出现同样情况?
尤其在今年监管要求,清理掉资金池存量业务的前提下,投资者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还是用老眼光老经验来看问题,认为信托还存在刚兑。
眼下与其相信信托自身刚兑,不如多研究信托投资底层资产的安全逻辑才是更可靠的。
结所以,一方面,当前信托的部分产品,在经济下行趋势下,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
但另一方面,毕竟信托是金融持牌机构,和民间金融为主的P2P很不一样,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碰。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多研究信托投资底层资产的安全逻辑才是更可靠的。
至于如何研究?我们下次再聊。
-END-
作者:翁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