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托副总经理刘小军:不是所有资管机构都适合做大类资产配置 中信信托是什么机构的公司名称
这种情况下我就在想,因为我们90%配置的是我们公司主动管理的非标资产,是不是大类资产配置就不需要了,或者大类资产配置这个概念本身就一个错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大约在两年前我忽然想明白这个事情,为什么90%以上配置我们的非标资产客户是满意的?是因为我们公司提供的非标资产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但是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要么是不可能规模的提供、要么具有不可持续性。当你想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发现大类资产配置是在兼顾资产配置效率和风险收益水平的一种客观要求,当你资金规模大了以后,当我们管理规模超过300亿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个显现,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先是疫情,我们有很多合同签不了,放不了款,根本配置不了,接下来是6月份监管部门,要求整个行业非标债权额度刚性的压价,使得我们出现了闲置。你想想400多亿在手上,配置不出去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既要有收益,又要风险可控,所以大类资产配置变成一个必须的。
反过来讲,我其实想通过这个表达一个意思,不知道在场有没有同业,当你的管理规模不够大的时候,其实并不一定强制要求大类资产配置,因为你要求大类资产配置就需要对各类资产都要熟悉,我有一个原则,不要投资不熟悉的东西,要实现大类资产配置对各类产品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将来你的配置或者投资是很不负责任的。
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看起来是违背金融原理的,但是对于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讲,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这是存在的,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这是市场平均水平,市场平均水平是有高有低的,对一个专业机构的人你是有可能创设出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的,当你的管理规模不是太大的话,你其实可以把它配置到你所熟悉的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上。举个例子,有一个私募基金叫明›K,管理市场中性的产品有500亿,大家如果对私募有了解的话,他的年化收益在20%以上,回撤在3以内,但是规模让它再大还不行,在四五百亿的规模能够做到这个水平,这个明›K基本上是各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抢的对象。就是说大类资产配置只是当你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才成为必要。
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都来讲大类资产配置,也在做大类资产配置,信托公司怎么样才能做好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课题,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信托公司都要做好的,因为大类资产配置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要熟悉各类产品,你不能听起来好,没有研究就去配置,我提出“3331原则”,30%配置固定收益,30%配置优质房地产股权项目,30%投资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的产品量化对冲,10%投权益,当然不是这一行当可能听起来不是太明白。我们发现交易中心的客户主要是C3类客户,现在要求对客户风险收益偏好进行分类,从C到C5,C就是风险偏好最低的,C3是居中,就是他能够承担本金10%以内的损失。
我们发现家族信托这些高净值客户其实是非常难伺候的,他既想要高的收益,又不想太大的波动,这是两难的,对于这类客户回报在8—10,回撤在3,这样的组合,我刚刚说的“3331原则”不再详细展开,如果在场有这方面的我再把细节展开,这是我们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信托公司自身优势出发的一个配置逻辑。
在我的理想状态中,最好的家族信托大类资产配置的模型是什么呢?作为家族信托的资管机构,应该建立从现金管理——固收——市场中性——指数增强——CPA——股票多投——PE,从低风险到高风险,所有赛道上的产品筛选机制跟产品货架,你如果能够把所有的赛道都建立起来,因为家族信托的客户从C到C5是都有的,当你把这个产品货架构建出来以后,你可以根据这个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提供不同的组合,你就能够主动,根据不同的组合提供,总有一款适用的,这是我认为比较科学的。但是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下,需要你的资管机构对各类资产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你不能人云亦云,这个好就配,这是会出问题的,会出比较大的问题。
总结一点,资产配置我觉得是在财务管理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家族信托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像高老师刚才讲的,期限特别长,我刚才说我们客户90%以上都是永续的,意味着你可以二代、三代,怎么保证投资的稳定,这是给所有资管机构提出的一个问题,你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迭代。所以投资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要有自己的道理,要走自己的路。查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